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1年第2期 ID: 152673

[ 王媛媛 文选 ]   

试论舞蹈表演培养的方法

◇ 王媛媛

  [摘要]每个人都具有舞蹈的能力,因为舞蹈起源于人体的动作每个人无时无刻也离不开动作。然而,舞蹈表演则需要进行一定的后天学习和培养,才能使舞蹈艺术化的表现出来。怎样认识和体验舞蹈作品,提高舞蹈表演能力,那就应该运用一定的手段和方法。
  [关键词]表演;动作;语言;联系
  
  一、 舞蹈的表演元素
  舞蹈是一种人体动作的艺术,以舞蹈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表现人们的内在深层的精神世界反映生活的审美属性。而作为一门抒情性和表现性很强烈的表演艺术,编导、作曲、服装和舞美设计等各方面人士的创作构思和实际操作,最终都要通过舞蹈演员的肢体进行整和,塑成为可视的舞台形象。从这一点来看,在整个的创造活动中,舞蹈表演的首要方法之一元素的训练对一部作品的成败是起决定性作用的至关重要的因素。
  所谓元素,就是最初、最基本的,是源自于生活,体现于人类各种各样的心理活动和形体活动当中。而元素的练习则是使表演者体会其中的素质培养艺术创作。这样才能培养出一个“有血有肉”的形象。构成舞蹈语言的基本元素是人体的动作姿态、表情和造型。“舞蹈是由感情产生的运动”,是“身体的一种有节奏的运动”,舞蹈的姿态是整个人体协调运动的产物,舞蹈者通过头、眼、颈、手、腕、肘、臂、肩、身、胯、膝、足等部位的协调活动,构成有节奏感的舞蹈动作、姿态,直接表达人的内心活动,反映社会生活。舞蹈的动作包括上身的舞姿和下身的舞步。最早的原始舞蹈动作,大部分是模拟生活的外在形态,通过对飞禽走兽的模仿和农耕狩猎等动作的再现,抒发人们对生活的激情。我国源远流长的民间舞其中许多动作来源于生活,如扑蝴蝶、捕鱼、推小车、射雁、双飞燕等动作,它们虽经过艺术美化和变形,但仍然能显现其生活形态。另外还有不少动作,仅仅表达人的内心情绪,它并没有具体实际的生活内容和生活依据,而是一种单纯的情感表达,如我国的红绸舞和芭蕾舞剧《天鹅舞》中双人舞的一些动作和群舞动作,这种抒情动作富于象征,也被称之为“抽象性舞蹈活动。”舞蹈的语言主要运用这两类动作组合而成。
   造型是由舞蹈家从生活的动的规律出发,根据舞蹈规律进行提炼、加工,反映人物的感情、气质和神态的外在形态,是具有内在含义的一种神形兼备的融合体。无数动中有静的舞姿流动和静中有动的亮相,构成了特有韵味和风格,展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塑造了有血有肉的舞蹈形象。如舞剧《丝路花雨》中英娘反弹琵琶的舞蹈动作组合的造型,充分表达了英娘天真、淳朴的性格和敦煌舞姿的神韵。
  二、舞蹈的表现能力
  舞蹈的表情是通过面部的表露、手臂的传情、胴体的摆扭、足部的移动来统一表达人的内在情感,它对揭示人的内在心理活动、表现多种情绪变化具有重要作用。在表演舞蹈和舞剧时,演员的眼神的作用特别重要,它通过眼睛表露出特定的心理状态,如我国汉族舞蹈十分讲究训练眼的表情,并且分有喜眼、嗔眼、怨眼、怒眼、哀眼、爱眼等多种表情。舞蹈的表情不单由某一个动态部位来体现,如果眼的表情没有身体其他部位相配合就很难完整表达丰富的内心感情和准确反映出特定的美的神韵。同时,当每一个舞蹈动作都充满了表情之后,整个舞蹈的表现力就得以实现,这即是舞蹈表情的魅力所在。
  舞蹈语言的动作、表情、造型三个基本元素决定了舞蹈语言的特征和舞蹈艺术的特性——动态性、律动性、强烈抒情性、虚拟性、象征性、造型性。所以,认识和理解了舞蹈语言,就认识了舞蹈艺术的特性,也就使我们更好地了解舞蹈艺术的审美特征,更好地在欣赏舞蹈艺术中获得美感。
  每个舞蹈动作有四个基本元素构成,他们是动态、动速、动律、动力。这些元素的组合,便是使动作具有造型美、流动美、情感美的内在成因。我们掌握了这些元素的性能之后,便可根据内容的需要,将这些元素发展、变化、重组以构成新的动作,并以这个新的动作为母体动作,发展成新的动作系列,从而形成新的片段。
  动态是动作的姿态。使动作具有可视性的物质现象,是使动作具有空间属性的重要元素。例如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每个民族都有自己动作的特点和形态。动态的训练是对掌握各民族舞蹈的感觉、体态、动作特点有很大的帮助。其次,动速即动作的节奏、速度。是动作具有流动感的基本因素。例如中国古典舞中身韵的训练,使动作在连绵不断的流动中展示、表现人物情感的保证。再次,动律即动作空间走向、时间流动急缓的内在示范。无论那种舞蹈都有本舞种的动律特点,对动律的训练掌握舞蹈动作中含有的时间长短和节奏类型,从而掌握舞种的特点。最后,动力即动作的力度。对此元素的训练是掌握动作力度与情感强度的统一、明白力点的爆发、力点的转移、力点的延伸。只有这样的训练才能把观众的思维带到作品所表现的情绪情景中去,达到优美的舞蹈艺术的享受。
  要全面刻画人物就要深入揭示精神状态和心理变化,才能使形象刻画的真实、丰满、生动。同时也不要忘掉人物形体、外貌的描绘,特别是舞蹈,这也是构成人物的特点。人的性格形成是多方面的,心理的、生理的,主要还是环境不同、教育不同、生活不同、地位不同形成性格也不同。
  性格是个人的一些基本点和品质的生活总和,这些特点就使他和人和社会接触所产生的个人特征。表现性格在文学中有几种方法:①通过情节结构表现人物性格,因为有了事件,有了情节才能发展。总之,通过一件事就能使每一个人在这件事上表现出他的性格、态度。②用语言来表现人物性格。舞蹈就是要用舞蹈手段来表现和塑造人物性格。在舞蹈里叫主题动作或叫基调动作,总之要有几个基本动作作为人物的基本形象。也就是用一定的舞蹈语言去刻画人物性格。通过细节。细节最能显示人物性格个性话的特点。性格和个性不完全一样,性格可以有类型,可以笼统的说温顺的、暴躁的。而个性可能在世界上还没有两个完全一样的。总之,要找到代表身份的特征,这种特征要从外部到内心都包括。特别是在生活里的那些细节当中去寻找性格特征。④利用外部性格化。如服装、仪态、习惯动作,甚至身体上的一些残疾。
  三、舞蹈与音乐的密切联系
  舞蹈与音乐的密切关系从根本上说,是舞蹈离不开音乐,舞蹈总是在音乐的伴奏下展示出来。舞蹈与音乐共生存,不存在没有音乐伴随的舞蹈。在诸多艺术门类中,音乐与舞蹈的关系是最为密切的。有人更认为“乐为舞之魂”。 中国舞蹈家吴晓邦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都作了验证。他认为:“任何舞蹈在艺术形象上都必须通过音乐,才能把它的‘意思’完整地表现出来。”
  舞蹈和音乐都有节奏,舞蹈更需要音乐来强化节奏感。舞蹈与音乐之间存在的共同点是节奏,这是它们结合的自然基础。原始舞蹈之所以一开始就与音乐结合在一起,根本原因在于节奏。舞蹈作为一种感情冲动的自由的有节奏的动作表现,自然更加需要音乐的配合。当然,能够同舞蹈相结合的不是任何音乐,而是节奏比较鲜明的音乐。
  舞蹈和音乐都直接表达感情,而且音乐的表达具有抽象性,舞蹈与音乐的共同点是抒情性。它不会对舞蹈的具体表达产生重叠、矛盾或干扰,而可以与舞蹈结合得天衣无缝。逐步了解与掌握举目音乐的主题性、主体性、性格性。改变音乐只是训练伴奏观念;了解与掌握不同地区不同风格的音乐;对音乐的理解从节奏单一型节奏、旋律及多种织体丰富交织型,并对乐器的各种音色及表现特性有所了解。音乐的节奏型与旋律线条在舞蹈表演中对动作的提示,身体的位置情绪的变化都发挥着积极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胡尔岩著《舞蹈创作心理学》 中国戏剧出版社 1998年11月第二版
  [2]隆荫培、徐尔充、欧建平著《舞蹈知识手册》上海音乐出版社1999年4月第一版
  [3]于平著《舞蹈编导教学参考资料》北京舞蹈学院内部资料
  [4]李承祥著《舞蹈编导基础教程》 北京舞蹈学院.内部资料
  
  作者简介:王媛媛(1982—),女,河南省商丘人,助理教师,现就职于商丘师范学院音乐学院 主要研究方向为舞蹈教学与研究。

试论舞蹈表演培养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