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尊重学生的自尊心
现在的孩子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受到家里的宠爱和娇惯,自尊心很强,心理承受能力却较差。如果教师能够妥善地加以引导,自尊心可以成为学生们与众不同,努力克服自身缺点的内在动力。因此,对于个别学生的过失行为,要区别不同情况,运用不同方式进行处理,对于那些心理承受能力较强且反复性强的孩子若发现后,采用立即严肃予以制止的方式;但对于那些些自尊心较强的学生最好爱冷处理,讲事实在、摆道理、引路子,使其充分意识到放任自流的危害性,通过暗示或敲边鼓的方式,使期自觉纠正不良行为,而不要直接给予批评。对于个人品德方面的原则性问题,要在做细致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客观公正而不失分寸地提出批评,尽量不要在班级同学中间或学校的师生中造成悄极影响。在方式方法的选择上,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既要维护学生的自尊心,照顾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兼顾学生家长的脸面,又要充分起到以一当十,警戒个别,教育大家的作用。
二、正确对待后进生
后进生往往给教师带来了不少的麻烦,也同时牵制了不少老师的时间和精力。传统观念上的后进生,其衡量标准主要是学习成绩好不好,淘不淘气,惹不惹祸,添不添知己;用现代素质教育观点来看,往往是那些不甚听话,特别是淘气能淘出花样的小孩身上蕴藏着无穷的希望和潜力。在他们的头脑里有着未曾束缚过的奇思妙想,有着敢为天下先的勇气、豪情与胆识,虽然在他们身上有着这样或那样的缺点与不足,他们的自尊心也是强的,但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却不会太强,因此,他们更需要得到教师的关心和爱护。
通常在班主任或科任老师乃至学生的眼光里,后进生常常是班级学习成绩上不去,同学之间不团结,班级不稳定,教学质量得不到保证的根源。比较极端的看法是:无论什么事,只要有后进生的份儿,无论学生学是教师都会自觉不自觉地把许多责任或大多数责任推卸到后进生身上,如此一来,常会造成一部分学生心理上的扭曲,从而产生对抗情绪,这非常不利于他们的成长和转化。作为班主任教师要善于透过被扭曲的现象和外在的一些对抗行为,去发现他们心灵深处的那些美好和善良、真诚的东西,在正确引导他们的同时,更多的、更重要的是赞扬他们身上那些哪怕是微小的一点进步和善意行为,因为赞扬远比嘲弄要高明和有效得多。
三、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优秀品质
小学生在思想认识和行为模式上具有较强的反复性,要善于抓反复、反复抓;针对小学生自控能力较差的特点,要注意方式方法上的适度和耐心,要多在潜移默化上下功夫。
若想在潜移默化上做好文章,首先班主任老师要特别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小学生对社会和人生的认识,一是来自父母的教诲,二是教师的教育与启迪,由于小学阶段的特殊性,往往在这段时间里,教师的作用是想当大的。小学生的思辩能力较差,但其模仿能力较强,他们会在自己老师的身后,模仿老师的语方,模仿老师的动作,模仿老师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其次,要在班级里逐渐形成好事有人学,坏事大家批的良好风气。“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班里权典型,引导学生们向学习能手、劳动能手、手工能手等学习,找找自己的差距,看一看自己的潜力和能力是否丛部发挥了?是否自己潜力和能力没有被老师和同学所了解?自己在哪些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在了解自己不足的前提下,更要知道自己的优势何在,自己的特长是什么,充分弘扬自己个性,使每个学生都能认识到自己是独一无二的,自己是比别人强的,从而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更有效地去面对众多学习、生活中的困难。
培育良好的班风,班委会作用无疑是举足轻重的,班委会是联系班主任和普通学生的桥梁和纽带。班委会的工作是否成功,关键在于班委会成员是否为全体学生所认可,他们是否在各方面都是拔尖的能手。在班委会成员确定下来以后,班主任对于班委会工作要做到:多指导、多锻炼、多信任;少指责、少包办、莫放任。把班委会成员的工作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并通过他们出色的工作把全体学生紧密地团结起来,互相合作。互相支持,共同做好班级的工作。
和班委会相比较,班主任老师无疑更具有个人魅力和权威性。班主任老师要以各种集体活动为契机,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从而营造出一个争进步、比学赶帮共同发展的良好氛围。另外,班主任教师还可以通过家长会、家访或“给家长的一封信”等多种形式,与学生家长做好沟通,解释工作,争取家长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只有来自教师、学生、家长三方面的合作,才能使良好的班风更持久,更有益于学生的全面成长。
良好的班风,会让每一名生活、学习于其中的同学感到一种安全感、荣誉感,其他感觉是非常快乐、幸福和骄傲的。有了进步,大家学习,有了成绩,既为班级争光,又为家长添彩;有了困难,大家帮助;有了错误,大家给你指出来,又为你改正后鼓掌。一种和谐、团结、互助、友爱的良好氛围,会伴随着同学们成长,使他们成长为具有一定科学素养、技术技能和良好心理素质、文化道德情操、健康体魄的合格的现代化建设人才。
作者简介:张帅晓,汝州市汝南孙庄小学教师,研究方向:小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