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1年第2期 ID: 152716

[ 陈坤煌 文选 ]   

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途径探讨

◇ 陈坤煌

  [摘要]中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1)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2)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3)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4)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共同奋进的精神。
  [关键词]体育教学;创新素质;途径
  
  体育教学如何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的精神,实现培养学生创新素质和任务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本文就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素质和途径进行探讨。
  一、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提高创新素质
  在体育教学中,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首先应创造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体育课主要是在室外进行的,不同于其它在课堂上活动受到限制、主要靠大脑进行思维的课程。体育教师除了需要讲解以外,很多都是与学生直接言语的交流,这些交流都没有固定的说书的模式,而是随着客观环境和事情的发展而变化的。所以师生之间的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中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逐步完美而心理却不太成熟的身心发育不同步的阶段。一旦学生由于一些原因对教师产生抵触情绪,他对课堂的教学任务就不会积极主动地去完成,而是应付了事。教师要用爱心去感染学生,使学生愉悦地进入学习状态。
  教学中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始终在较高兴的状态下学习,全神贯注地进行思考,有利于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中学生往往对于集体竞赛比较感兴趣,教师在课中可穿插竞赛的方法,一方面提高了学生自己思考的项目,另一方面也使学生更加努力地完成任务,达到了练习的目的。还可采用一些让学生自己思考的项目,如用短绳跳出各种花样,用篮球编一些简单的动作等等。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使学生在课中积极思考,开动脑筋。学生兴趣高,思想集中,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一些伤害事故的发生。
  二、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以提高创新素质
  学生的自身素质各有不同,教师既要一视同仁又要区别对待。一视同仁,是指教师对学生不要亲疏远近之分。无论是对班干部、体育尖子,还是对一般学生、体育差生或顽皮学生,如果对学生厚此薄彼,必须加以区别对待,不能用一个标准来要求不同水平的学生。上体育课时,有些学生因为身体条件的限制,体育运动水平从小就不高,特别碰到此类女中学生,因为渐渐开始关注自己的“形象”,害怕如果做不好就不好就丢面子,就畏手畏脚,有时干脆不做了。了现这种情况教师首先应激发学生的兴趣,还可采用一些新颖的方式方法,在同学们都不曾尝试过的活动中,出现淡化了预先在大脑中排定的谁优谁劣的观念。教师在学生完成任务后给予适当的鼓励非常重要,这使得学生的自信心加强,更乐于加入到活动中,进而开动脑筋,出激发了创造激情。对于一些顽皮学生,教师应挖掘他们有个性的一面,如果一味地批评教育很可能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并且起不了作用,以后更加我行我素。可偶尔让他们担任小组长区角色,把他们的创造才能运用到学习中。
  三、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学会自主学习以提高创新素质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尊重学生的人格,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教师首先,要教授一些必要的生理、心理、卫生保健方面的知识,让学生了解体育运动的基本原理,体育运动对人的身心发展的影响,加深对体育的认识和理解。有些体育项目中的动作,学生能学会的,或是以前学过的,教师就不要讲了。学生之间通过相互帮助能完成的时候,先把学生带入一定的情景中,教师通过讲解、示范、启发引导,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多练。学习中教师给予引导与纠正错误动作,让学生去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自己提出改正的方法。
  例如,在排球正面双手垫球的教学中,教师先让学生想象在排球比赛中如果要垫球迎面过来的球,要做好哪些准备?哪种手型?手臂姿势能使垫击后的球飞行的路线和快慢最佳:接着进行准备姿势练习,再结合抛球练习移动取位,让学生知道准备姿势在垫球中的重要性,从而明白任何技术中的辅助动作都是有它的道理,让学生分析动作的正误,使学生对正确技术有充分地发解并逐步掌握。通过一堂课的学习,学生对排球的正面双手垫球技术动作已有了完整的概念并能正确运用。
  知识经济时代,为人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知识经济就是以知识的生产、处理、传播和应用为基础的经济,它以知识的技术的不断创新,高新技术的迅速产业化为动力。人的创造性虽然具有先天的生理条件,但主要在于后天的培养。而教育承担着不可缺少的重要作用,提高对素质教育,尤其是创新素质的内涵及其重大意义的认识:要从理论与实践结合上,认识学校体育在素质中的地位和作用。牢固树立面向全体学生的育人观念,让学生行动、活泼地学习和主动发展的观念,体育素质教育突出培养具有创新素质的人才是未来知识经济社会的呼唤,也是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
  
  
  参考文献:
  [1]李大春.韦建萍.素质教育与体育教育的关系[J].体育科技工作者1999,(3):87
  [2]张孝荣.谈素质教育与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1999,(4):80
  [3]欧小锋.试论中专学校体育实施素质教育的三个切入点[J].体育科技1999,(4):99
  
  作者简介:陈坤煌(1967—)福建南靖第一中学中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

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途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