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简述了数字图书馆的产生、发展,以及它的概念和特点。以建设数字图书馆为突破口,实现我国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共享。
[关键词]信息技术;数字图书馆;资源共享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深入发展,信息资源实现了全球的交流和共享。信息存贮和检索的地理界限被打破,人们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查询分布在世界各地的信息资源。传统图书馆以书刊资料为主要收藏载体,已逐渐难以适应数字时代发展的需求,因此图书馆必然向数字化方向发展,数字图书馆的出现给图书馆事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一、数字图书馆的基本特点
数字图书馆跟传统图书馆有很多不同的地方,主要表现在:馆藏信息数字化、信息存取自由化、信息检索自动化、信息传递网络化和信息资源的共享化。
1.馆藏信息数字化
数字化的信息资源是数字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的最大区别。传统图书馆的馆藏是各式各样的书籍和报刊,而数字图书馆则是利用数字化技术把信息存贮方式由原来的纸质载体转变为磁性介质上的电磁信号,从而为用户提供各式各样的电子文档。
2.信息存取自由化
数字图书馆不像传统图书馆那样存在一定空间的馆舍和开馆与闭馆的时间。数字图书馆用户只需有一台联接互联网的计算机终端就可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随时随地检索图书馆的信息资源。
3.信息检索自动化
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制作、存贮和发布,以及用户对其利用都是使用计算机等现代化设备进行的,离开计算机等信息技术就不可能有当今的数字图书馆。
4.信息传递网络化
数字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存贮在计算机等网络设备中,通过索引文件等技术,把信息资源按本身的逻辑关系组织成相互关联的网状结构。互联网将分布在世界各地储存在计算机等网络设备中的信息连接在一起,用户则利用连接互联网的计算机终端搜索和浏览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可以快捷从一个信息源跳到另一个信息源进行文献信息资源的查询和检索。
5.信息资源共享化
传统图书馆并没有实现真正意义的资源共享,因为它有地域和时空的限制。而数字图书馆则摒弃了地域和时空的限制,实现了完全的开放和高度的资源共享。数字图书馆通过缓存技术,把馆藏制成多个复本存放在世界各地,可以使不同地域的用户同时使用同一信息。
二、数字图书馆的功能与作用
互联网成千上万的用户都可共享数字图书馆的信息资源。用户可利用互联网功能强大的搜索引擎查询和检索数字图书馆,可随时随地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资源。数字图书馆的功能和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提供文献联机检索目录和索引
数字图书馆支持书名、著者、分类号、主题索引、关键词、出版社等十几种文献检索途径,取代了传统图书馆卡片目录的功能,并可显示馆藏信息状态,如:借还、过期、馆藏地点等。提供了良好的人机对话界面,方便用户进行打印和套录,还可通过超链接来检索其它文献信息资源。
2.提供全文、图像检索服务
数字图书馆可将学术价值较高的原文和有价值的图像数字化,制作成原文数据库和图像数据库。用户利用数字图书馆的联机检索目录,通过题名、著者、关键词等途径,检索到自己所需要的原文和图像的目录,就可进行浏览和下载所需的内容。
3.提供代查代检文献信息服务
传统图书馆读者必须到图书馆或通过打电话和发信件等方式才能进行信息咨询,而数字图书馆则可提供全天候的在线参考咨询服务,帮助用户解决问题。用户也可通过电子邮件等方式向数字图书馆发出代查代检文献信息的请求。
三、信息技术在数字图书馆资源共享工程中的应用
1.数字图书馆利用现代高新技术在互联网上形成超大规模的
高质量的中、外文数字资源库群,并通过国家的骨干通信网,向全国乃至全球提供中、外文的信息资源服务。在建设信息资源共享过程中,与数字图书馆的建设紧密结合在一起。在数字图书馆技术体系的框架下,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格式进行建设,通过文化共享工程的技术平台,将数字图书馆的信息资源传递到千家万户,从而提高了图书馆的信息服务能力。在信息资源共享建设上,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要和各地图书馆自动化、网络化设施建设紧密结合起来,以文化系统的可控资源数字化为基础,突出文化信息资源特色,同时组织并整合与大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文化信息。在资源整合过程中应充分利用数字图书馆建设的资源基础,发挥国家图书馆等重点单位的资源优势,科学规划,避免重复。
2.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核心是数字文化信息资源建设,信息资源库建设是数字图书馆建设的核心
根据社会需求,通过已有数字资源的整合,同时采购、新建各类信息资源库,并通过网上信息资源的摄取与加工等多种方式和渠道,将现有的网上资源进行有效的编排后,建设包括文化法规、图书、音乐、美术、戏剧、戏曲、文物、文化旅游、文化科技、艺术教育、文化市场、对外文化交流、文化史料、知名艺术家等信息的全方位文化数字信息资源库,以丰富的信息资源满足群众需要。
以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为例,该工程将完成中华文化史资源库、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资源库、中国共产党历史资源库,中国发明创造资源库、中国法制资源库、中国国情资源库、中国教育资源库、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中国图书馆馆藏珍品资源库、中国博物馆馆藏珍品资源库、中国宗教资源库、中国医药学资源库、中国当代名人资源库、中国旅游资源库、中国艺术资源库、中国经济信息资源库、中国软件资源库、科技资源库以及面向青少年的一个百科全书式的知识资源库的建设。目前已建成数字信息资源库几十个,资源量达数千Gb,已在数字图书馆网上为用户提供服务的全文影像数据达几十万种。这些已建成的资源库,已有部分开始通过“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为社会提供服务。
这些资源库和以后其他根据需求开发和建设的资源库,统一在“中华文化信息网”上进行信息传播,将有效地把我国几千年来的文化积累转化为丰厚的文化信息资产,对我国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知识创新产生难以估量的巨大推动作用。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的实施,还会在信息资源有偿服务、人力物力节省等方面产生可观的直接经济效益。数字图书馆将最终实现全国各类图书馆、情报中心、博物馆等机构的资源共享。既可以有效解决图书、期刊特别是海外书刊的重复购置问题,又可以最大限度地扩大图书、期刊品种;在信息资源共享系统里,只要有一家图书馆对一种书刊进行一次采编加工,其他图书馆就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数据资源,从而节省大量财力与人力,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服务时效。
四、信息技术与数字图书馆对社会的影响
到目前为止,国家已投入了数亿元资金,在全国已有几百家图书情报机构建立了适合实际应用需求的数字图书馆,初步形成了从中央到省、市、县、乡镇(街道)、村(社区)的服务架构体系。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通过采用现代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彻底消除了不同地区在获取文化信息资源上的不平等,使文化信息能够经济、快速地传送到各地,使老少边穷地区的群众也能享受到优秀的文化精品,实现了文化信息资源在全国范围的共建共享。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我国文化建设落后的现状,基本满足了基层群众的文化信息需求。此外,一些重要文化机构收藏的文化珍品,由于传播条件的制约,无法充分利用,有些已面临损坏,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将使这些濒临灭绝的文化艺术珍品以数字化的方式永久保存,并得以广泛传播。
总之,信息资源数字化是21世纪信息资源整合的方向,是建设国家高速信息网络最重要的标志之一。它的建设已远远超出了传统意义上图书馆的封闭环境,达到了人类知识、信息资源共享的更高境界,成为信息资源共享的一个平台。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对我国现代化建设意义深远,它将成为中华民族迎接知识经济挑战的重要的支撑平台。
参考文献:
[1]王忠华,周勇.数字图书馆[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2.
[2]郭依群.应用图书馆学教程(2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3]William Y.Arms,施伯乐,张亮,等.数字图书馆概论[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1.
[4]邱文杰.高校发展数字图书馆的对策浅谈[J].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4):29~30.
作者简介:卢小林,赣南师范学院图书馆,研究方向:信息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