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儿子与情人》是英国作家劳伦斯早期最著名的作品,也是他的成名作;这是一部带有自传性的长篇小说,取材于作者童年与青少年时代的生活。劳伦斯在这部小说中集中探究了人性的变异与心灵的扭曲,并用弗洛伊德的观点来描写男女情爱,批判了西方现代工业文明对人的自然天性的摧残。
[关键词]恋母情结;畸形;文学评论
《儿子与情人》是英国作家劳伦斯早期最著名的作品,也是他的成名作;这是一部带有自传性的长篇小说,取材于作者童年与青少年时代的生活。劳伦斯在这部小说中集中探究了人性的变异与心灵的扭曲,并用弗洛伊德的观点来描写男女情爱,批判了西方现代工业文明对人的自然天性的摧残。
书中的第一代是瓦尔特·莫瑞尔和葛楚德夫妇。瓦尔特原本充满了活力,乐观、讨人喜欢;但是后来却脾气变坏,酗酒打人,成为行尸走肉。妻子葛楚德的生活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她在资产阶级的教育下希望丈夫成为一位有教养的人;但实际情况是“有三个月她完全快活满意,有六个月她很幸福”,然而这幸福感逐渐消失。 对丈夫的失望使葛楚德在精神上受到压抑,她将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起初她钟爱威廉,不幸威廉早夭,于是她对保罗产生了强烈的感情。保罗则在幼年时崇拜母亲,长大后,他的恋爱生活受到了母亲极大的影响。畸形的母爱却在不知不觉中害了保罗,使他陷入更深的苦闷中。
保罗有两个女朋友,保罗的第一个女朋友米丽安崇拜精神生活,对肉欲反感,即便是她决定与保罗成为情侣的时候,她也是向上帝祈祷:“让我光荣地爱他吧,因为他也是你的儿子。”
保罗的另外一个女朋友叫克拉拉,她是一个注重感官生活的人,身上有风尘人物的气息,她给保罗以男欢女爱的欢乐。克拉拉向保罗揭示了男女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帮他打碎了他母亲加在他身上的枷锁。但克拉拉缺乏的是精神的一面,也不是保罗的理想伴侣,她的纵情给了保罗以压抑。 葛楚德早就看出来克拉拉与保罗势必分手,她对保罗说:“是的,我喜欢她。不过你会对她厌倦的,你知道你会的。” 与克拉拉分手后,保罗意识到并对母亲说:“只要你活着,我就找不到合适的人。” 葛楚德去世后,保罗决定离开家乡,到城市去。以后怎样呢?劳伦斯没有告诉我们。《儿子与情人》中,莫瑞尔太太一方面面将自己对儿子的母爱演化为一种爱恋,同时下意识地鼓励保罗对自己的暗恋。另一方面,他完全忽视了儿子作为一个独立个体的成长和发展的需求,视其为“生命中最重要的一部分”,甚至不能容忍儿子违背她的心意做任何事,她以哭泣和愁眉不展来博得儿子的同情和怜爱,用冷战来击碎儿子的反抗,视所有其他女人为敌人,害怕其他任何人真正拥有波尔。 终于,儿子实际上成为了她精神上的情人,而保罗对母亲的依赖也逐渐演变为一种难以言传的暗恋,把母亲作为选择女友的参照物――他不能容忍第一个女友,因为她完全不象母亲;他同样无法接受第二个女友,因为她太象母亲。对母亲的微妙感情成为他无法爱其他女人的直接原因,在莫尔夫人因癌症将去之时,包罗安慰她、照顾她,仿佛对待生离死别的情人,不断喊着她“我的鸽子”、“我的小点心”、“我的爱”。 保罗的爱情生活是小说发展的一条重要线索,作者之所以偏重这一点,是因为它能最生动、最全面地展现保罗的感情世界。 在与两个情人分手后,保罗意识到并对母亲说:“只要你活着,我就找不到合适的人。”保罗的这句话点明了他的恋母的感情,也是文章所要描写的症结所在。
《儿子与情人》把我们感情中一桩实实在在的现象作为全书的根本,此外,小说还具有无可否认的新鲜感及令人赞叹不已的问题风格。小说不缺乏对外部世界的客观再现,但是着力表现的是人的自然本身。作为一部现代小说,其中的人物的外部行动不再象传统小说那么连贯,而是无数生活判断的剪接,因此“情节淡化”。小说保留着传统小说的歌剧,但情节失去传统小说的节奏感、完整性和清晰度,寓意蒙胧深邃乃至晦涩难懂,不是用来表达某种明确的事物或者思想,而是借助某些有声有色有形的物像来按时内心的微妙感受、时间的印象或是飘忽不定的的幻觉、展露人的内心隐秘。《儿子与情人》意向化的趋向是十分明显的,这种意象化也是描写恋母情结心理的一个基础。
参考文献:
[1]《在文明的束缚下》劳伦斯(英)新华出版社 2006、9
[2]《不是我,是风》弗利达-劳伦斯(英)新华出版社 2006、9
[3]姜汝真,英国文化概要[M],北京华文出版社,1996年10月第一版
[4]张致弟,论劳伦斯小说的魅力[J]《青海社会科学》,1995年第6期
作者简介:焦兵新(1977—),女,辽宁葫芦岛人,渤海船舶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