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 2009年第9期 ID: 152207

[ 秦泽玺 文选 ]   

葛朗台与高老头之比较

◇ 秦泽玺

  《欧也妮·葛朗台》中的葛朗台和《高老头》中的高老头,他们不仅是巴尔扎克笔下成功塑造出来的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而且也是外国文学史上不朽的人物典型。巴尔扎克通过对这两个人物的描写成功的达到了揭示金钱的罪恶这个主题的目的。
  葛朗台是法国西部索漠城的巨富。他依靠囤积居奇、投机倒靶占有了很多金子。他认为金钱重于一切,不惜逼走侄儿,折磨死妻子,毁了女儿的爱情,最后自己也一命呜呼,一生追逐金钱,最后反尔被金钱所吞噬,什么也得不到。
  不同于葛朗台的吝啬、狡猾和贪婪,高老头做事有耐心、有恒心、行动迅速、目光如鹰,事事都走在前面,能预见一切,知道一切,包藏一切,“算计划策如外交家,勇往直前如军人”①,但是在处理子女教育问题上的失败造成了他一生的悲剧。
  总体而言,葛朗台和高老头在这两部小说中都是因革命而聚敛了大量的财富,在事业上都具有敏锐的感知力,都获得了极大的成功。我们无法否认他们在事业上的成功,但我们也应当看到他们在处理家庭生活问题上的失败。他们作为父亲无疑都是失败的。
  作为巴尔扎克笔下不朽的人物形象葛朗台与高老头的身上难免有些相同之处。不过作家最厉害的本事在于塑造人物决不雷同,形象鲜明,富有典型性。巴尔扎克认为“如果把他们弄得一模一样,会成为作家毁灭性的判决”②。所以使葛朗台与高老头这两个人物在外国文学史上绽放光芒的是他们身上的独特性,也就是他们的不同之处。
  
  一.居住环境和条件
  
  葛朗台虽然拥有很多金钱,可他根本不知道该怎么花。他住在索漠城高处的一所紧挨着坍塌城墙的破旧阴森的老房子。他的生活是很有规律的“清教徒式”的生活,从不买肉,也不买面包,全部开销都由他的佃户供给。他一年到头都穿一样的衣服,结实的手套能用整整一年。一年中只有在11月1日到来年的3月31日期间,他才允许在正厅生火。全家的衣服等都是由葛朗台的妻女亲手缝制的。他吝啬的程度是常人无法想象和体会的。他在当地获得普遍的敬重,大家都对他感到既钦佩、又敬畏,认为他是地方上的骄傲,无论做什么都具有权威性,他的任何动作都会在当地产生很大的影响。例如他带上了皮手套,就认为是葡萄该摘的信号。
  葛朗台的居住环境和条件从始至终都是如此,而高老头则有所不同。高老头有钱也会花钱,高老头的居住环境和条件跟他的经济状况成正比。刚来伏盖公寓时,他的吃住都是最好的,一年的膳食费竟要一千二百法郎。他箱子里应有尽有,每天他都要换一件背心,他的橱柜里装满了银器,那时的他尽管长的不怎么样,但还是得到了伏盖太太和德·昂倍梅尼伯爵夫人的青睐。随着金钱的锐减,他的居住环境和条件也越来越差了。当他的楼层住的越高,食宿费交的越少后,大家就叫他高老头,而伏盖太太开始厌恶他,把气出在他身上。他成为伏盖公寓内的出气筒,经常受到大家的嘲笑和挖苦,成了他们发泄的工具,他们可以肆无忌惮地开他玩笑和挖苦他。他们认为
  他不仅从来没有过妻女,而且还是个老色鬼,纵欲过度,甚至把他的女儿认作是他的情妇,不断地讽刺他。
  
  二.女儿面临困难
  
  欧也妮在父亲的严格而近乎残酷的管束下,过着异常节俭的生活,对金钱她是淡漠的,她根本不知道也不关心父亲的财产,她几乎没出现过什么问题。唯一的意外就是她爱上了夏尔。当她走在感情路上时,葛朗台给她设下了很多的障碍,使她面临了很多困难。例如当他发现女儿竟然把自己的全部积蓄给了夏尔,他大发雷霆,破口大骂甚至诅咒她得不到好结果,还打算每天把自已的女儿关在房里,每天吃面包清水度日。女儿在感情路上的种种困难可以说是他一手造成的。
  高老头的两个女儿为了填补在上流社会挥金如土、奢华享乐的无底沟壑,总来找父亲解决,为了维护女儿们的这种快乐的生活,高老头就竭尽全力、毫无保留的解决她们碰到的所有问题。大女儿为了掩饰自己财产已被丈夫全部掠去的丑闻,要做一件金线铺锈的舞衣出席上流社会的舞会,就来父亲这边要,高老头只好将最后的最宝贵的一点东西卖了,又拿终身养老金作抵押,才勉强凑足了钱,让大女儿保住了面子。二女儿早已与丈夫分居,后又与情夫分了手,在感情无所归依时,见到了拉斯蒂涅,与之交好,高老头发现了这一点,他告诉拉斯蒂涅,哪个男人能使他的二女儿快活,那他可以替那个男人擦鞋子和跑腿。为了他的女儿,他竟能做到这种地步。高老头凡事以女儿的快乐为唯一条件,为此他可以牺牲一切,包括金钱和生命。
  
  三.金钱观
  
  金钱观的不同是葛朗台与高老头之间最大的不同之处,也是他们引人注目的地方。
  葛朗台除了对金钱的痴情外,没有任何别的感情。除了不断地占有金子外,他根本不知道还有什么别的幸福,也不知道还有什么别的痛苦。无限的贪欲和极端的吝啬,使他变成了一个毫无感情、毫无心肝的冷酷无情的怪物。
  看见金子,占有金子,已成为葛朗台生活的全部。他之所以苛责自己,是为了占有更多的金子,他让自己住在一所破旧阴森的老房子里,每一顿的食物,每天点的蜡烛,他都会亲自分发,决不假借他人之手,当然他也不会多给自己什么的。他一生疯狂地追逐金子,金子成了他生活的全部,一切有关金子的他都关心,其他的对他来说都无足轻重。
  高老头对自己的需求永远放在女儿们的需求之下,他根本不在乎金子的多少,可以说一切物质需求,他都不在意,他唯一在乎的是女儿们的需求是否全部得到满足,只要女儿们快活,那他穿什么衣服,睡什么地方,根本没有关系。他觉得她们暖和了,他就不会觉得冷了,她们笑了,他就不会心烦了。
  高老头对女儿爱得真诚热烈,但是他却用采用了最糟糕的方式,只懂得用金钱来证明自己对女儿爱的程度有多深,用金钱来维系父女间的感情,使她们成为自私自利的拜金主义者,而自己则沦为金钱下的牺牲品。
  简单地说,就是葛朗台认为金钱胜过一切,拥有金钱是人生唯一的乐趣,唯一的使命。而高老头认为没有什么比得到女儿的爱来的重要的,金钱也不例外。要在得到爱和得到金钱两者之间选择一个的话,毫无疑问的,葛朗台会选得到金钱,而高老头会选得到爱。
  平时怎样或许可以伪装,但当一个人面临死亡时,所说的话,所做的事情是无法伪装的。
  临死之际,葛朗台让女儿将他的金币摊在桌上,连续看几个小时,这样子他觉得很温暖,有幸福的味道。当地教区的本堂神甫把镀金的十字架送到葛朗台嘴边,让他亲吻基督时,他做了一个可怕的动作,想抓住十字架,但这一使劲要了他的命,到死还不忘贪婪,正常的感情早已荡然无存了。葛朗台留给女儿的最后一句话是“好好照看一切,到了那边向我交帐。”在临死的时候,他的心中只有金子,根本没想到女儿。
  高老头在临死之前,唯一心愿就是想见一下自己的两个女儿,为此他勉强撑着最后一口气,同时还在处处为女儿们着想,他问拉斯蒂涅自己的女儿玩得开心吗?他还想着不能生病,要去挣钱,因为女儿们需要钱。而他的大女婿认为高里奥先生要死在好不过了,大女儿竟说自己正跟丈夫商量事情,没空去看垂死的父亲。小女儿竟然还在睡觉,女仆说女主人的父亲情况不妙,那什么时候告诉她都一样。高老头死前最后一段话发人深省,他明白自己不该那么早地把钱全给了她们,为了能从她们那得到一点点可耻的快乐,他甘心忍受一切羞辱,把一辈子都奉献给她们,而她们在他弥留之际连一会儿也不肯留给自己的父亲。可怜的父亲在伏盖公寓的破床上一会儿呼喊,一会儿咒骂,也于事无补,此时的他深深得明白自己做错了,明白了再好的天性和再优秀的本质也经不起这样的溺爱,他甚至还打算派人去告诉女儿,说他还有好几百万,因为他知道她们为了贪心还是会来的。最终高老头含恨而终,留下了满室的遗憾。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在巴尔扎克的这两部批判现实主义的力作中都揭示了这样一个共同的主题:金钱的罪恶。这两个典型人物的成功塑造,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巴黎社会物欲横流、极端丑恶的画面,揭露了在金钱势力支配下资产阶级的道德沦丧和人与人之间的冷酷无情。无论表面如何光鲜,背后都隐藏着无限的危机,伴随着灾难的降临。作品“撕下了笼罩在家庭关系上的温情脉脉的面纱,把这种关系变成了纯粹的金钱关系”③。金钱在葛朗台和高老头的人生中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一切的一切,都是金钱之故使葛朗台与高老头成了名副其实的金钱受害者,成了控诉金钱罪恶的强有力的代言人。如果在你的心中金钱比爱重要的话,那么你就会像葛朗台一样的冷漠和无情,或者像高老头一样凄凉和悲惨。
  巴尔扎克曾在书中提到过,他说“写的惨剧非杜撰非小说,一切都是真情真事,真实到每个人都能在自己身上或心理上发现剧中的要素”④。
  葛朗台与高老头这两个人物有着不容忽视的现实意义。葛朗台和高老头的艺术魅力就在于他们可以给在金钱面前迷惑彷徨的人以启示、以警醒,使他们能及时悬崖勒马,回头是岸,完成挽救那些“迷途的羔羊”的艺术使命。
  
  参考文献:
  ①孟宪义著:《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与美》,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2年6月第一版,第49页。
  ②同上,第96页。
  ③艾珉著:《法国文学理性批判精神》,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4月第一版,第113页。
  ④同上,第115页。
  
  秦泽玺,男,河南濮阳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科学系高级讲师。

葛朗台与高老头之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