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 2009年第9期 ID: 152181

[ 黄永秀 文选 ]   

语文学习兴趣培养初探

◇ 黄永秀

  语文教学对于提高职教生思想政治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对于学生学好各科知识,形成综合职业能力、创业能力以及继续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一.学生学习特点
  
  一是学生身份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中等职业教育学生主要来自农村和城市周边,大多数学生是双差生,学生学习信心不足,同伴之间缺乏正确的沟通,单纯的注重哥们情谊,处事容易走极端;二是中职学生学习缺乏自主性和探索性,他们对文化基础课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对理论性内容不感兴趣,期望获得直接有用的操作性知识;三是学习目的不明确性。仅仅为了混时间或是逼于父母的无奈。
  
  二.语文教学存在问题探讨
  
  语文课作为中职学校一门综合性文化基础课,是学好各门专业课的基础。但目前中职语文教学基本上沿袭普通高中语文教学模式,职教语文教学仍存在诸多问题。一是教材老化,缺乏实用性。职教语文教材基本没有一定的标准,大多中职校采用校本课程教材。但这种教材缺乏更新,教材老化,缺乏实用性;教材的板块缺乏新意,主要沿袭普教教材知识结构体系,不适应职业教育培养目标。二是教学方式死板,内容单一。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主要以教材为范本,以课文为“例子”,提炼语文知识,极力发展学生语文综合能力;课堂主要以讲授为主;学生依然是听、说、读、写的学习模式。三是学法指导不力,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主要是完成教学任务,把学生留在教室里,而忽视了结合学生自身的学习特点,开发内容,更新内容,指导学法。缺乏指导不同专业的学生如何把语文学习与专业学习联系到一起?如何让学生从兴趣入手逐步到学习知识。学生语文知识缺乏与专业的融通性,体会不到语文知识与自己人生的密切关系,以至对语文学习缺乏兴趣。
  
  三.语文学习兴趣培养的策略
  
  1.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合适的教学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中职学生年龄小、学习欲望低,通过情境的创设,交给学生一些切实可用的语文知识是我们当前着力思考的问题。语文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水平的差异,多设计一些难易程度不一、详略要求有别、针对不同专业分门要求的问题并适当的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情境的创设要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激发学生在教师启发下“思”和“言”。我们不仅仅培养“技师”,还要培养能言善辩的“导师”。课堂上,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性格、语文能力,把握机会及时进行激发和启示,创设情境为学生的“思”和“言”提供机会,使他们产生“言”的欲望,从而达到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的教学效果。
  2.讲究授课艺术,培养学习兴趣。
  教师课堂教学成功与否,其标志之一即看其讲授的艺术,主要指教学组织艺术和语言艺术。艺术型的讲授能够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如一位老师在他的公开课上面对打瞌睡的学生,他没有憎恶也没有恼怒,而是走过去面对大家说:“你看,我的学生真乖,睡觉的时候都抱着我这本书。”他没有把孩子推到悬崖边,而是努力把他拉回来。我一直在想,这个孩子肯定不会恨这位老师,而更多是自责与悔恨。这就是老师的胸怀和艺术。面对职教学生的教学,我们更需要博大的胸怀和上课的艺术。面对这一特殊群体,他们更需要关心,教师把爱化作艺术融入到课堂教学中,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结合专业特点,维持学习兴趣。
  中职学校有着双重的教学任务,在维持学习兴趣方面,根据学校性质和专业特点,注意了解专业课的内容和特点,并发掘文化课和专业课的彼此联系,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不同专业的中职生对语文知识需求的侧重点是不一样的,比如,旅游专业的需要训练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优雅的气质风范;文秘专业的学生不仅要掌握应用文的文本内容,还要学会处理事务、和谐的人际沟通、礼貌的联系工作和商洽业务等。
  虽然培养语文学习兴趣并非朝夕之间便可达到的,但只要我们能正视学生的实际,从中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出发,积极探索教学捷径,努力发掘有效因素,重视培养、激发、维持学生对语文课的学习兴趣。
  
  黄永秀,重庆市北碚区教师进修学院教师。

语文学习兴趣培养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