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 2009年第9期 ID: 152191

  

论管道升逸兴飘然的艺术成就

◇ 珊 丹

  管道升(1264-1319年),字仲姬,又字瑶姬。浙江吴兴(今浙江湖州)人。管家来自于北方,相传是春秋时管子的后代。管道升的父亲管伸有着齐鲁人的豪爽刚正,这种个性,在管道升身上也有体现。管道升禀性聪明,性格豪爽,落落大方,有丈夫气概。管道升没有弟兄,所以她和姐姐管道杲深受父母钟爱,如男儿一样受到很好的教育,是当地著名的才女。管道升能诗词,工书法,擅画墨竹梅兰。
  管道升的诗歌流传下来的不多,现存的大多是题在画卷上的。如《自题画竹》:
  宴罢归来未夕阳,锁衣犹带御炉香。侍儿不用频挥扇,修竹萧萧生微凉。
  这是她在宫中宴罢归来所写的诗。竹子在中国文化中,一向是高洁不阿人格的象征。管道升将宫中的炎热和面对修竹的清凉对照来写,传达出了她对于炙手可热的权势的淡然,对于自由生活的向往,文浅而意深。
  墨竹是管道升最喜欢画的,赵孟頫在《松雪斋集》中赞管道升的墨竹“笔意清绝”。《图绘宝鉴》记载:“晴竹新篁,是其所创。寸绡片纸,人争购之。后学为之模范。”可见管道升的墨竹在当时非常受人欢迎。她还著有《墨竹谱》一卷,缉入《古今艺术集成艺术典》,教授墨竹画法,对后学者帮助极大。
  梅花也是管道升喜欢画的花卉。《丹青记》中说:“夫人性喜梅兰,下笔辄妙,不让山仙。”在京期间,管道升经常被皇后或其他皇亲女眷请去做客,或品茗聊天。管道升有《画梅》诗一首,就是在皇太后命她画梅后所题:
  雪后琼枝嫩,霜中玉蕊寒。
  前村留不得,移入月中看。
  管道升的书法被称为继东晋女书法家卫夫人后第一人。她笃信佛教,流传下来的书法作品多为佛家经文。她曾经根据有关记载和民间传说编写了《地蔵庵观世音菩萨传略》,流传甚广。在佛经中,观音菩萨本为男性,但在元代之后,中国寺庙中的观音都成女性,这和管道升的这部书有很大的关系。管道升记录整理了民间流传的观音的身世。在她的笔下,观音是我国东周时妙庄王的三女儿,为学佛而决心出家,妙庄王不允,令其以剑自尽,但剑却断为千段。妙庄王又将她闷死,使灵魂堕入地狱,但阎王又使其复活于普陀山的一朵莲花之上。她在普陀山修行,并为人治病,后妙庄王生病,她挖下自己的双眼,砍下自己的双手,制成药治好了父亲的病。妙庄王为了纪念女儿,让工匠塑一个“全手全眼的观音像”,但工匠听错了,塑了一个千手千眼观音,这就是千手千眼观音的来历。观音也由此变为女身。
  管道升的丈夫赵孟頫是著名的书画家。赵孟頫出身显贵,为宋太祖赵匡胤第十一世孙。因赐第湖州,所以为湖州人,和管道升为同乡。赵孟頫的艺术成就非常高。他的书法自成一体,世称“赵体”。在绘画上他开宗立派,为元代文人画的鼻祖,他的作品流传不多,至今仍为收藏界的珍品。元人陶宗仪在《缀耕录》中说:“孟頫以书法称雄一时,画入神品”。在文学创作上,他诗词文赋诸体皆妙,开启了元代诗风。管道升和赵孟頫才智相近,情趣投合,琴瑟和谐,情爱弥深,是可与李清照和赵明诚相比美一对神仙眷恋。
  元太祖忽必烈夺取江南后,为了笼络人心,命令行台御史程钜夫下江南网罗人才,将赵孟頫召入朝中,礼遇有加。在赵孟頫仕元之初,这对伉俪情深的夫妻曾有过几年离别的日子。从赵孟頫的诗文中可以看出,这一段时期他们有着频繁的书信往来。在京城的赵孟頫也曾写下多首诗歌怀念远在家乡的爱妻。管道升也曾寄给丈夫一幅自己精心创作的《墨竹图》,并题诗一首:
  夫君去日竹初裁,竹已成林君未来。玉貌一衰难再好,不如花落又花开。
  聪慧的管道升用夫妻两人都非常喜爱的修竹来表达对丈夫的思念之情。诗清新明快,但却包含着浓浓的情意。
  分别三年后,赵孟頫将妻儿接到京城,一家人终于团聚。在共同的生活中,一起临帖作画,相互题赠书帖画卷是他们的乐趣。管道升是一位天才的书画家,有着极高的艺术天赋。她自己说:“操弄笔墨,故非女工,然而天性好之,自不能已。窃见吾松雪,精此墨竹、为日既久,亦颇会意。”她擅长画墨竹、梅、兰。赵孟頫对妻子的才华非常欣赏,他在为管道升所写的墓志铭中说:“夫人天姿开朗,德言容工,靡一不备;翰墨辞章,不学而能”。管道升曾画《梅竹图》,赵孟頫图上题七律:
  握笔知伊夺化工,消闲游戏墨池中。寒梅缀雪香生月,疏竹凝烟叶依风。
  小经幽然临石砌,斜蹊清雅护苔封。香炉袅袅茶烟好,逸兴飘然岂俗同。
  前两句赞美管道升虽然是游戏之作,却能巧夺化工。中间两联描写了画中的梅竹的姿态,最后一联写夫妻两人品茗赏画的情景。从诗中我们可以看出,对于才华绝世的妻子,赵孟頫充满了自豪之情,对于妻子飘逸脱俗的个性,他也是深深的欣赏。而在这欣赏的背后,是他对妻子深深的爱恋。
  赵孟頫在元为官30多年,经历了元世祖、成宗、武宗、仁宗、英宗五朝,一直受到皇帝特别的礼遇和优待。元世祖忽必烈将赵孟頫视为心腹,曾下圣旨,特允赵孟頫随时出入禁宫。君臣二人经常长谈直至深夜。有“好儒”之称的仁宗对赵孟俯的才华更是赞赏有加,他曾十分自豪地讲:“文学之士,世所难得,如唐李太白、宋苏子瞻,姓名彰彰然,如在人耳目。今朕有赵子昂,与古人何异!”管道升也被封为吴兴郡夫人,后又加封为魏国夫人,作为封建时代的女性这应该是一生最大的荣耀。但对于性格潇洒的管道升来说,京城中富足尊贵、衣食无忧的生活并非是她所向往的。京城的喧闹嘈杂,宦海的沉浮险恶,官场的钩心斗角,都让她感到厌恶。她思念家乡的青山秀水,怀念当年自由自在的生活,晚年她曾写《渔夫词》四首,劝丈夫弃官归隐:
  遥想山堂数树梅,凌寒玉蕊发南枝。山月照,晓风吹,只为清香苦欲归。
  
  南望吴兴路四千,几时回去霅溪边。名与利,付之天,笑把鱼杆上钓船。
  
  身在燕山近帝居,归心日夜忆东吴。斟美酒,脍新鱼,除却轻闲总不如。
  
  人生贵极是王侯,浮名浮利不自由。争得似,一扁舟,弄月吟风归去休。
  四首小词,写得清新明快,境界高远,富于诗情画意。第一首词,由故乡的梅花说起,用在冰雪中盛开的梅花来表现故乡之美,来表达对故乡深深的思念。第二、三首词,通过对想像中归隐家乡、泛游江湖后无拘无束生活的描绘,来表达自己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最后一首词直接指出,身在帝京,贵为王侯,但却丢掉了自由。表达了自己对浮名浮利的鄙弃,劝说丈夫及早归隐林泉。从这四首词中,我们可以看出管道升不同凡俗的胸襟和见识。
  妻子的劝诫,使得赵孟頫羞愧,更使他警悟。他写了两首和词,表达了自己归隐江湖的决心:
  渺渺烟波一叶舟,西风落木五湖秋。盟鸥鹭,傲王侯,管甚鲈鱼不上钩。
  
  侬住东吴震泽州,烟波日日钓鱼舟。山似翠,酒如油,醉眼看山百自由。
  虽然赵孟頫没有能如管道升所愿立刻辞官归乡,但他在他的诗词书画中多次表达了对归隐生活的向往之情,在他六十六岁时终于下了辞官归乡的决心,不能说不是受到了管道升的影响。
  在他们共同生活的三十年中,这一对志同道合的夫妻,在一起品书作画,在一起游赏山水,在一起谈禅论道,确如神仙眷侣。但是在他们的生活中,也曾经有过不和谐的音符,但管道升总会用自己的聪明智慧化解夫妻之间的各种不愉快。
  在管道升四十多岁时,官高位显的赵孟頫萌生了娶妾的念头。在封建时代,达官贵人三妻四妾是非常常见之事,更何况赵孟頫才高名大,这种风流韵事更不算什么。但毕竟夫妻情深,赵孟頫不愿伤妻子之心,就写了一首曲词来试探管道升:
  我为学士,你做夫人。岂不闻,王学士有桃叶桃根,苏学士有朝云暮云。我便多娶几个吴姬越女,无过分?尔年纪已过四旬,只管占住玉堂春。
  王学士指书法家王羲之,他的爱妾名桃叶。朝云是苏东坡的爱妾。赵孟頫借这些名人皆有姬妾为由,来提出自己纳妾的要求。他以为只要不损害管道升夫人的地位,也就对得起妻子了。但对于管道升来说,她看重的不只是正室夫人的名分,更重要的是两人相濡以沫的情感。她没有直接回答丈夫的请求,也写下了一首曲词:
  你侬我侬,忒煞情多,情多处热如火!把一块泥,捻一个你,塑一个我。将咱两个,一齐打破,用水调和;再捻一个你,再塑一个我,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我与你生同一个衾,死同一个椁。
  面对着丈夫的负心,管道升没有一句指责,而是用自己的深情来打动丈夫。她用非常形象的比喻来说明,对于自己来说,几十年的共同生活,夫妻之间已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分彼此了。这种生死与共的深情使得赵孟頫深感羞愧,从此放弃了娶妾的念头,和妻子终身相爱,白头偕老。
  元仁宗延佑五年,管道升病重,仁宗曾亲派御医诊治,但没有什么效果。病中的管道升更加思念家乡,恳请丈夫送自己归乡。赵孟頫最终下了辞官回乡的准备。第二年赵孟頫与儿子赵雍护送管道升回乡,但饱受疾病折磨的管道升还是没有能够回到她日夜思念的家乡,在旅途中逝于山东临清的舟中。
  管道升的去世,给了赵孟頫很大的打击,现存赵孟頫给他的老朋友中峰和尚的数封信的手稿,诉说他痛失爱妻后内心的痛苦:
  孟俯自老妻亡故,伤悼痛切,如在醉梦……盖是一生得老妻之助整卅年,一旦哭之,岂特失左右手而已也耶!哀痛之至,如何可言。
  孟俯与老妻,不知前世作何因缘,今世遂成三十年夫妇,又不知因缘如何差别,遂先弃而去,使孟俯惘然无所依。今即将半载,痛犹未定,所以拳拳欲得师父一临,以慰存没之心。
  从这些流露着深沉悲痛的词语中,我们可以看出赵孟頫对妻子的深厚感情。在古代社会中,恩爱夫妻并非没有,但像赵孟頫和管道升这样才华出众、志趣相投、相爱终身的夫妻却是很少的。管道升去世时56岁,虽不算高寿,但能够在自己深爱的夫君和爱子的陪伴之下离开人世,和李清照晚年的孤独坎坷相比,也应该是可以含笑九泉的了。
  才貌双全的管道升的一生是幸福的。不但有一个与她相知相爱的丈夫,还有着能传承他们艺术事业的儿子。管道升的长子早逝,二子赵雍书画皆精,是当时颇有名气的书画家。元仁宗曾让赵孟頫、管道升和他们的儿子赵雍一起作书,珍藏宫中,说“令尽知我朝有善书妇人,且一家俱能书,亦奇事也”。其实在这个艺术世家中,还有一个大名鼎鼎的人物,管道升的外孙王蒙。王蒙生活于元朝末年,与吴仲圭、黄公望、倪瓒并称为元代四大家,代表了元代山水画的最高成就,在中国绘画史上的地位可以和他的外祖父赵孟頫相提并论。
  当时著名的道士、诗人、书法家张雨写诗悼念管道升:
  曾谒西池泌殿春,赐加大国宠疏频。
  择婿当年郗太傅,能书今日卫夫人。
  玉镜离台空掩月,宝衣堆桁暗凝尘。
  千秋乡里名不没,墓有通儿书老银。
  这首诗对管道升的一生做了非常恰如其分的总结。首联说管道升曾出入宫廷,受到皇帝的诰封。颔联上句用王羲之“东床快婿”的典故来指其父管伸为其择得佳婿。《世说新语》中记载,太傅鉴欲在宰相王导的儿子中为女儿选择夫婿,他的门生替他到王家选婿,听得这个消息,王家的儿子都正襟危坐,只有王羲之在东边的床上坦露着肚皮躺着,太傅则偏偏把女儿嫁给了这个满不在乎的王羲之。下句则用东晋著名女书法家卫夫人来比喻管道升,对其艺术成就给予了高度的肯定。颈联表示对管道升去世的哀悼,最后一联赞美管道升芳名长存,后继有人。唐代著名书法家欧阳率更之子欧阳通为母亲书信墓碑,成为书法史上流传很广的佳话。而管道升的墓碑是由继承他们夫妻书画艺术事业的儿子赵雍所书,也会流传后世,成为佳话。
  管道升的一生是幸福圆满的。她是一个幸福的妻子,一个成功的母亲。更有着连许多男子都无法取得的艺术成就。赵朴初在湖州赵孟頫、管道升的故居“莲花庄”撰写了一幅楹联,赞誉这对才华绝世的夫妻,写出了他们在诗、书、画三个领域里的杰出贡献:
  儒雅风流,一时二妙兼三绝
  江山故里,青盖碧波拥白莲
  
  珊丹,中国计量学院人文学院中文系教师。

论管道升逸兴飘然的艺术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