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习作教学中促进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呢?我的策略是:依托文本习作。这种习作教学的方式,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思想内容的感悟,而且简短、易写、教师指导及时,当堂评改,及时纠正学生的不准确的用词、不通顺的句子等等;同时,学生写得比较精彩的句段,在课堂上能和同学们共同分享;教师及时鼓励,学生得到表扬,拥有了自信心,学生就有了乐趣,有了乐趣,一切的习作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这样更有利于学生表达能力的提高。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对细节进行切片分析。
一.合理的想象,在补白中练笔。
有的课文在叙述过程中,基于主题和表达的需要,省略了某些内容。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帮助学生更深入地走进文本,感悟人物形象,应引导学生对文本中没有直接表达出来的部分展开合理的想象,进行解释、补充和说明。我认为在以下地方可以进行这样的小练笔。
1.变省略号为文字描述。文章中常常会出现一些省略号,对于这些省略号千万不能轻易放过,因为在这些看似“无”的空白之处,实际上却存在着极其丰富的“有”。如《穷人》一课中有许多省略号,在教学桑娜抱回两个孤儿后的矛盾心理活动时,抓住七个省略号,引导学生想象桑娜此时此刻内心是怎样的矛盾,写出来在全班交流。这样,学生在想象中补白的过程中,不仅理解了省略号“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作用,而且,真切地感受到了人物的内心活动,加深了对人物形象的感悟,同时也学到了独具匠心的语言表达形式。
2.想象人物的内心活动。文章在描写人物时,有时只写出人物的语言、行动,而略去了对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我们在教学中就可以抓住这一点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进行小练笔。例如:在学习《她是我的朋友》一课时,抓住阮恒的动作、神情、语言来想想他的内心世界,“举起手,放下、又举起来、捂住脸、抽噎”等词语,想想阮恒当听说朋友如果得不到及时输血,就危及她的生命时,根据他的表现,可以想象得到,他非常想救朋友又怕自己死去,最后还是想自己宁愿舍去生命也要救朋友的复杂的心理活动。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对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
3.补充人物语言。有的文章出于写作的需要,在故事情节的描写中省略了人物的语言描写。那么,此时的人物究竟会说什么?教学中,我们就可以引导学生展开合情合理的想象,将人物说的话写出来。例如教学《师恩难忘》一课,讲到我四十年后回到家乡,在村边遇到小学的田老师,谈起往事,感谢老师在我幼小的心灵里,播下了文学的种子,这时,启发学生想象,我可能会说什么?一方面体会我对老师的感激之情,另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二.读写迁移,训练语感。
语文课是学生学习和理解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是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实践课,是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的课。在教学《圆明园的毁灭》一文,当学生的情感受到巨大震撼时,设计小练笔,同学们,面对这一片废墟,你心里有何感受呢?你想说什么呢?把你想到的写下来。此时的练笔,可使学生的情感积聚得以爆发,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得到升华,预感的敏锐性同时得到提高。在写中提升精神。例如在教学《一个苹果》时,苹果在八名战士手中转了一圈,还剩下大半个,这时的防炮洞里格外沉静,战士们心里会怎样想呢,写一写。教师是在将学生的思路由感性的理解引向理性的感悟,由语言文字的赏析品悟转化成精神世界的提升。这时的写,不仅是语言文字地学习、理解、感悟、内化、生成的过程,也是走进文本人物的内心世界,去感悟人物形象的过程。在写中,学生会经受一次精神的洗礼,得到一种精神熏陶,再通过交流,完成知识的传递与精神的升华,实现语言与精神的同构共生。
写是语文教学的应有之义。中央教科所张田若先生曾说:“阅读教学要把‘写’挤进去。”教学实践证明,只有把写与读有效地结合起来,一手抓读,一手抓写,学生会读、会写了,就是成功了。
刘亚丽,教师,现居甘肃会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