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 2009年第9期 ID: 152168

[ 王芳华 文选 ]   

语言艺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 王芳华

  学生课堂中情绪的变化是受教师调控的。教师温柔亲切的语言有如和风细雨,会引起学生的共鸣。让学生主动亲近你、信赖你,使师生心理相容;启发、肯定、鼓励、激励的教学语言会使学生心情愉快,产生兴趣认真听课,积极思维。粗暴急躁的语言会使学生心情烦躁,在心理上排斥你;批评、指责会使学生情绪消极,心情压抑;经常受到指责的同学会产生厌学、自卑等不良的学习心理。教师要善于运用语言的情绪感染性,把自己积极、健康的情绪,把关心、爱护、信任等通过语言传递给学生。课堂中多表扬少批评,多肯定少否定,多鼓励少指责,从而有效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自觉性、主动性,促使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心态。
  教师在教学中,无论是讲授知识,还是对待学生,语言都应亲切,富有情感。特别是对待学困生,更应做到这一点,以维护他们的自尊心、上进心,寻找他们的“闪光点”,从而给予“表扬和鼓励”,使他们感到自己的进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当然,表扬、鼓励都必须有的放矢,不失分寸。相反,教师如果对学生的错误过多地批评、讽刺,那就会使学生失掉学习的信心,由厌恶老师到厌恶所授学科,这不能不说是教学的失败。
  学生回答问题时,用“你答得很好”、“你并不比别人差”、“你也许课前忘了复习,若课前看了,我相信你是能够回答的”等,这样做到了多鼓励,少指责;多进行正面指导,少板起面孔训人,让学生在学习上有信心,有积极性,从而“亲其师信其道”。下面是我这几年来的一点儿心得体会,供大家参考:
  
  一.教学语言要准确规范,严谨简约。
  
  数学教师对定义、定理的叙述要准确,不应使学生发生疑问和误解,为此,我们要做到以下两条:一是对概念的实质和术语的含义必须自己有个透彻的了解。比如“整除”与“除尽”、“数位”与“位数”、“切线”与“切线长”等。如果混为一谈,就违背了同一律;又如有的教师讲“圆锥的体积等于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就忽略了“同底等高”的条件;有的教师指导学生画图时说“这两条平行线画得不够平行”、“这个直角没画成90°”等,就违背了矛盾律;而“所有的偶数都是合数”、“最小的整数就是0”之类的语言错误就在于以偏概全,缺少准确性;二是必须用科学的术语来授课,不能用生造的土话和方言来表达概念、法则、性质等,比如,不能把“垂线”讲成“垂直向下的线”,不能把“最简分数”说成“最简单的分数”等。严谨,除了具有准确性之外,还应有规范化的要求,如吐词清晰,读句分明,坚持用普通话教学等。简约,就是教学语言要干净利索,重要语句不冗长、要抓住重点,简捷概括,有的放矢;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年龄特点,使用他们容易接受和理解的话语;要准确无误,不绕圈子,用最短的时间传递最大量的信息。有的教师“口头禅”太多,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破坏了教学语言的连贯和流畅,甚至有学生上课专门统计教师说“口头禅”的次数,有的都是语言重复,拖泥带水,浪费了课堂有限的时间,影响了学生表现自己的积极性。有的教师唯恐学生“消化不良”,讲课语言繁琐啰嗦,面面俱到,其实这种做法不利于学生掌握知识的重点和理解知识间的联系,更不利于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
  
  二.教学语言要形象有趣,通俗易懂。
  
  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而高度抽象的数学内容又可以凭借十分生动具体的材料作原型。中学生的学习心理尚处于“开放期”,他们纯真、活跃,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因此,在教学中善于运用贴近学生生活的事例、简明扼要的口诀、脍炙人口的名言以及充满时代气息的语言,使学生听得有滋有味,喜闻乐见,教师应该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使深奥的知识明朗化,用自己深厚的文化底蕴教给学生丰富的数学素养,通过驱动学生的数学想象,来达到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目的。怎样才能实现上述要求呢?
  首先,要用形象化语言去解释抽象的数学概念,一般地说,对人的感官富有刺激性的语言,最能引起学生的兴趣,笔者大学时期的一位教授在讲解“阶乘”的概念时说:“100!这个结果大的惊人哟,所以我们使用!”“数的阶乘”这个概念,从意义到算法,使我们记忆深刻,终生不忘。
  其次,要精心锤炼描述性的语言,把学生带入美的意境,数学教学偶尔出现几句诗情画意的语言,效果更是不同凡响。据说陈景润的老师曾经用诗一般的语言向学生介绍了哥德巴赫猜想:自然科学的皇后是数学,数学的皇冠是数论,而哥德巴赫猜想则是皇冠上的明珠,他还意味深长地说:“昨天晚上,我做了一个梦,梦见你们中的一位同学了不得,他证明了哥德巴赫猜想”。这句话产生的神奇的力量,激励陈景润开始摘取皇冠明珠的万里长征,他矢志不渝,百折不回,终于创造了数学的辉煌。
  
  三.教学语言要风趣幽默,比喻恰当。
  
  苏联著名教育家斯维特洛夫指出:“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在数学教学中巧妙地运用幽默,可使教师的讲课变得风趣、诙谐、睿智,具有一定的艺术魅力。幽默是一种较高的言语境界,它富有情趣,意味深长。风趣幽默的语言可以激活课堂气氛,调节学生情绪,学生心情舒畅地学习与惶恐畏惧地学习,其效果是大不相同的。教师要善于借助幽默的语言去创造有利于师生情感沟通的课堂气氛,针对学生不注意分析已知条件,忽略隐含条件而引发出错误的证题思路,结合当今中学生错别字较多的情况,我分析题意后说:“这位同学的思想走到牙路上去了”,故意将“邪”读成“牙”,引起学生轰堂大笑,这就极大地提高了学生认真分析已知条件的重要性。风趣幽默的语言有助于学生去理解、接受和记忆新知识。如讲有理数的运算,学生往往不注意先确定符号。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幽默地说:“有理数的运算,先问一问你的得数,有没有姓?若有,它是姓‘正’,还是姓‘负’?”这样抓住问题的要害,利用流畅幽默而风趣的语言答疑,总比直接给出标准答案好得多吧!
  风趣幽默的语言还可以提高批评的效果,让课堂违纪地同学心悦诚服,教师在课堂上遇到某些特殊情况时,假如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和理智,动辄对学生发火训斥,其弊端是众人皆知的,如果用幽默的语言来处理,其作用和效果就大不一样。
  幽默可以开启学生的智慧,提高思维的质量,课堂教学的幽默,应和深刻的见解、新鲜的知识结伴而行,教给学生理智,学生会产生会心的微笑,获得美感享受。
  值得一提的是,不是所有引人发笑的都是幽默,教学语言幽默应具有深刻智慧,能使学生在笑声中领悟教师的语言所蕴含的丰富知识。应该注意将幽默与无聊的插科打诨和耍贫嘴区别开来,不能人为地穿插一些与教学无关的笑料,不可滥用幽默讽刺挖苦学生,因为不管幽默批评多么高明,都难免不带有讽刺意味,如果有意或无意地贬损了学生人格,挫伤了学生的自尊,那就会产生极大的负面效应了。幽默只是手段,并不是目的。不能为幽默而幽默,如果脱离教材的内容和实际需要,一味调笑逗乐,插科打诨,那只会给学生以粗俗轻薄油嘴滑舌之感。
  
  四.恰当运用非语言因素,激励学生乐学情感。
  
  以情感人,充满情感的教学,能使学生乐学不倦。课堂上数学教师的激励行为指教师的语言、面部表情和体态,对学生有激励作用。教师除善于使用激励的语言之外,还要富有激励的情感,通过赞许的点头,期望、称赞的目光、眼神,赞美的手势,会心的微笑,增强情感的感染力,使学生愉快地学习数学。如,教“约数与倍数”的概念之后,设计联想训练。教师讲一句话,学生说出意思相同的另一句话。
  教师说:“24能被2整除。”一个学生说:“24是2的倍数。”此时教师用赞许的点头,会心的微笑,做出认知与情感上的反馈“还可以怎么说?”另一个学生抢着发言:“还可以说‘2是24的约数’”,教师又给学生一个赞许的点头。课堂上师生情感交融,促进形成良好的教风与学风。
  以上所谈,仅为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的肤浅体会。当然,学无止境,教无止境,数学教师运用语言的艺术也无止境,教师的课堂语言艺术多种多样,也远非上述四点所能涵盖,语言艺术既体现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又和教学效果的好坏紧密相连,数学教师应该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语言,达到数学教学语言的科学性、艺术性的辩证统一。只要我们勤奋学习,积极探索,就一定能使数学教学语言更具艺术魅力。
  
  王芳华,贵州镇宁县锦屏中学教师。

语言艺术在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