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次校级公开课的比赛中,一位老师执教《生命的壮歌·生命桥》一课。在教学过程中,教者为学生播放课件“老羚羊的身子刚好出现在年轻羚羊的蹄下,而年轻羚羊在老羚羊的背上猛蹬一下,下坠的身体又突然升高并轻巧地落在了对面的悬崖边,而老羚羊就像一只断翅的鸟,笔直地坠入了山涧。”音乐很悲壮,听课的老师和学生都很入神。音乐一停,我们的思绪还停留在那定格的画面,耳边却传来一阵抽泣声。我们都很诧异地循声望去,原来是这个班的中队长杨虹同学在哭泣。上课老师立即走到她的身边,弯腰询问。
师:杨虹同学,你为什么要哭啊?
杨虹:老师,老羚羊的这种舍己救人的精神太让我感动了!
师:她让你想到了什么?
杨虹:她让我想到了妈妈,妈妈日夜为我操劳,却不计回报;她让我想到了老师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师:(走上讲台)是啊,同学们,你们也有这样的感受吗?
学生纷纷举手发言。在一个个动情的表白中,课堂进入了高潮。
课件及教者语言魅力如此之大,我料想不到;学生感情如此敏感细腻,我更始料未及。不过,有一个细节,我注意到了,在老师和杨虹同学谈话中,不少孩子用手捂嘴,窃窃地笑,还不时偷偷地瞟一下我们这些后面就坐的听课老师。咦,这种感觉与这种课堂氛围有点格格不入,这在暗示什么?
课后,我走访了杨虹同学。
师:杨虹,你今天的表现真是太棒了!
杨虹不语,歪着头看着我,羞涩中又有几分自豪。
师:你的眼泪打动了我们所有听课老师。不过——我有个想法,如果老师在第二遍播放那段动画时,你才开始哭,那就更好了。这是你们老师在这一节课上的一个小缺点。
杨虹:(很着急)不是的,不是的,老师告诉我要在放第二遍时哭的。我光想着我要哭,我要哭。一紧张,一激动,就哭早了……
我会意地点了点头。原来这节公开课真的有猫腻。我疼惜地摸了摸杨虹同学的头,心想真的难为这些孩子了。
“他们的公开课,不是上给学生,而是上给评委、上给听课的老师看的,因此难免滋生取悦观众的心理”、“这样的课,有太多的个人功利色彩,于学生却无实质的帮助”“这样的课,只能说是看似‘精彩纷呈’,学生是并无真正受益的‘装饰品’”……这是著名教育专家支玉恒老师在《人民教育》(2008年第9期)发表的《洗净语文课堂上的浮华》一文中的一些话语,可谓字字千金,一语破的。
我想到了一个词——“忽悠”。这样的课堂是在忽悠评委,忽悠听课的老师,更在忽悠我们的学生。
我想,忽悠评委和老师,最多是浪得虚名;忽悠我们的学生,让孩子和你一起做假,后果就不堪设想了。忽悠谁都不对,忽悠我们的学生更错。
[作者单位:江苏省大丰市大桥镇第二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