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ID: 161548

[ 翟海萍 文选 ]   

关于语文教师普通话“二甲”培训的思考及对策

◇ 翟海萍

  截止去年暑假结束,溧水县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普通话二级乙等拉网式培训测试已暂告一段落。近一两年来,普通话的工作重心转移至中小学语文教师提高式二甲培训,和二乙培训测试相比,二甲培训测试要求高,任务重,困难大,特别是新教材使用之后,朗读篇目由原来的20篇(南京市测试站所划范围)增至60篇,说话篇目由原来的20个(南京市测试站所划范围)增至30个,对于教学工作繁重的中小学语文教师来说,这确实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一、 二甲培训背景分析
  
  根据现有资料统计,全县中小学语文教师约900人,其中20%以上在第一次过关测试中已获二甲证书(有一部分一次性通过一乙),剩余600多名语文教师可分为三类:一类是城区小学语文教师,这部分人绝大部分经过正规师范学校专业培训,女性教师偏多,语音基础扎实,日常语言交流氛围较好,所以二甲的过关率较高。一类是农村小学语文教师,这部分教师明显地分成两个档次:一档是七八十年代出生的,毕业于正规师范学校,语音基础、语言意识并不比城区小学逊色;一档是五六十年代出生的老教师,这批人中相当一部分是由当年的民办教师、代课教师转正过来的,这部分人年龄大,方言重,许多甚至在二乙阶段就是“扶贫”对象,勉强过关,真实的语音水平与二甲要求相距甚远。还有一类是中学语文教师,这部分教师水平参差不齐,尽管绝大部分毕业于师范学院、教育学院,但因为这些院校语言训练远没有中等师范学校重视程度高、训练扎实,所以许多人落下了“营养不良、先天不足”的毛病;再加上语音教学本属最基本的语文基础教学,客观上对中学教师要求不及小学教师高,因此,中学语文教师的语音意识明显差于小学语文教师,(许多中学语文教师从来不敢范读课文)这批人成了我们培训中的“老大难”,有的在二乙阶段就补考过两三次,更不要说现在要提升到二甲了。
  
  二、 二甲培训内容、要求分析
  
  和过去的二级乙等培训内容相比,现阶段的二甲培训内容作了很大的变动,起用了新教材,在测试第三项朗读项,篇目由过去的50篇增加到60篇,(过去南京市在50篇中划出20篇的范围,现在不划),所以实际朗读篇目增加了40篇,且篇目的选编作了很大的调整:三分之二的内容培训人第一次看到,内容不熟;测试第四项说话范围由过去的20个增加到30个,部分说话题目做了调整。从培训的要求看,二乙的起点和二甲的起点有一个相当的梯度,二甲和二乙起点分值相差7分,这是一个什么概念?7分相当于70个单字!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二甲和二乙最主要的差别体现在朗读和说话两项,这两项测试应试人动态地运用语言的能力,朗读项有文字凭借,说话项无凭借,这是整个测试全程比分最重的两项,也是最能体现应试人水平的两项。
  
  三、 培训对策
  
  1. 授课模式的调整
  首先,在授课前的准备工作中增加了两项内容:一是建立个人语音档案,二是百字常用字摸底测验。个人语音档案设计为表格形式,学员自己填写,此档案为教师有针对性的个别辅导提供标本依据,也可以针对一个班学员的共性特征灵活施教。常用字摸底测验意在给学员提供一个参考:若得分在90分以上,说明语音基础较扎实;如得分在80~90分之间,说明语音基础有待努力;若得分在80分以下,表明要狠下苦功了。因为就口试和笔试而言,同等的分值,口试的语音水平应高于笔试的语音水平。其次,删除了二乙培训第一天的有关普通话测试的性质、标准及态度等有关内容;删除了最后一个半天的综合模拟测试和考试注意事项;增添了二甲测试语音要求的标准度的有关内容,因为“普通话审音的等级越高,要求越严,审音的层次越小,要求越高”(国家语委庄守常老师语)。
  2. 培训工作的针对性
  (1) 单字训练:在二乙培训的基础上,提出单字的朗读要求:每一个字清晰、饱满、准确、到位,全项气息均匀,每一个字时值长短适宜。根据溧水方言的特点,单韵母中的u在平时语音习惯中容易出现带有方言色彩的轻微摩擦,而以往的二乙培训基本忽略不计,现在的二甲培训特别予以强调、纠正;再次强调复韵母动程的饱满、到位;强调前鼻韵尾的归音,后鼻韵尾的准确,尤其是后鼻韵母的准确到位,过去在二乙培训中,为最大限度地提高学习效率,不少测试员在授课中矫枉过正,强调宁愿发过头也不能不到位,这样,就误导了部分教师,如将“ing”发成“ieng”的不在少数。现在我们的二甲培训一方面要教给准确无误的实际发音,一方面要纠正过去为大面积过关而带来的低层次培训的后遗症。
  (2) 词语训练:在原有基础上提出“清晰、连贯、自然、完整”的要求。双音节词语的朗读比单音节字有着更高的要求:“清晰”是指双音节词语内单个字发音要清晰,也指整个词语起始发音清晰。“自然”是指词语内的音节连接要自然,它强调一定的语速和节奏,体现出一定的语流。语速若过快,就容易出现“吞音”现象,造成发音缺陷;语速若过慢,容易造成一字一顿,影响词语的连贯性。“完整”,既是对整个词语而言,又是对词尾而言。就词尾来说,词语的最后一个音节的韵尾和声调发音要到位,比如,前鼻音韵尾-n,对于江淮方言和吴方言交汇地带的绝大部分教师来说,这是一个极容易丢失的韵尾,过去二乙培训阶段,要求并不是太高,只要像那么回事就可以了。现在的二甲培训,则绝对不能含糊,要求发音结束时,一定要舌尖抵住上齿背,且听感上一定要听到清晰的韵尾。如“茶馆”的“馆”(guǎn)的韵尾“-n”。另外,“完整”还指声调调值的饱满。调值的饱满一指词语前后两个音节时值基本相当,二指有些声调,如第三声声调调值应该结束在214的4度音上。此外,词语的培训,还有一个最大的难点,即儿化韵的发音。儿化韵的标准发音有好几种,但万变不离其宗,都是将“儿”前面一个音节的韵母变成一个卷舌韵母,所以发音各不相同,有的听感明晰,如韵母“a、I、e”等,有的听感稍弱,如“o、u、ao”等。过去我们在二乙培训中,有一部分测试员讲得非常笼统,以至许多学员认为儿化韵的读法全都一样。现在,我们的二甲培训特别强调儿化韵的精确程度,几乎是一个韵母一个韵母地教读。
  (3) 朗读训练:可以说“朗读短文”是普通话水平非常重要的测试项,我们提出的总体要求是“准确、熟练、流畅、有感情”。首先是“准确”,要求在吐字发音上,声母坚实有力,韵母响亮完整,声调清晰,要讲究“咬”字。其实,我们在二乙培训阶段就着重强调过朗读的准确度,应该说,朗读项字音准确度的把握和单字、词语相比,要比前面两项要难得多,因为朗读讲究一定的语流语速,功夫差一点的,若语速慢,尚能遮掩遮掩,一快,那点家底很快露馅,最容易表现在复韵母动程不够、鼻韵母韵尾丢失上。现在我们的二甲培训还特别强调音节之间音变的准确,强调词语的轻重格式,尤其是后者。这在我们过去的培训中常常容易被忽略,因为音变不好,轻重格式不对,会造成听感上的生硬,不悦耳,即使每个字发音不折不扣,也很难进入较高的等级。我们常听到单字和词语项朗读较好的老师经常在这两个问题上出现“低智商”现象,如“一、不”经常读成入声字,“躺在水面上”的“水面上”读成“shuǐmiànshàng”(此处的“上”应轻读)。“熟练”是指对朗读作品的熟悉程度,一般来说,有一定普通话基础的人,每篇作品最少读四五遍,方能达到较为“熟练”。如果说“准确、熟练”只是朗读作品最基本的要求,那么,二级甲等的培训,则同时对“流畅、有感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流畅”主要是针对语流而言,它涉及到语速、停顿、节奏等内容,这里最应该提及的是节奏。节奏即指朗读的节拍,一篇节奏完美的朗读,一定是充满音乐美的朗读,也一定是和谐流畅的朗读;“有感情”是朗读作品的最高境界,它的特征是作品的思想转化成为朗读者的思想,作品的情感转化成为朗读者的情感,好的朗读一定是正确的思想感情和完美的语言技巧的统一,所以,“有感情”除了包括朗读者对作品的全面理解,还包括朗读者应有的朗读技巧,即重音、停顿、句调、语速等。二甲的培训,不只在于理论上的讲解、指导,更应着眼于朗读技巧的实际操作,如采取录音放读、教师领读、学员跟读等各种形式,切实做到“有感情”地朗读。
  (4) 说话训练:说话项是普通话测试全程比分最重的一项,也是二甲培训举足轻重的一项。该项所占比分为40分,对于有望拿到二甲等级的学员来说,此项失分最多不能超出8~9分。说话项有许多较为苛刻的要求:1. 说满三分钟;2. 围绕话题去说;3. 口语化;4. 语音错误控制在一定范围;5. 词汇、语法规范;6. 自然流畅。鉴于上述要求,我们在培训中提出如下要求:1. 所有的话题必须要列提纲,打腹稿,实在不擅长说话的,可以写全稿,然后把稿子内容试讲出来;2. 三分钟的话题内容语音一个字一个字抠;3. 说话内容口语化,熟练、流畅;4. 每人准备1~2个话题,现场说话模拟,并同时录音;5. 一面放录音,一面找毛病,予以纠错;6. 运用同一种方法自说、自录、自听、自正(课后训练)。
  普通话是中华民族共同语言。推广普及普通话是我国的一项重要国策,提高全民族普通话使用水平也非一日之功。对于我们每一个普通话工作者来说,前方的路任重道远,还要我们继续努力下去。以上是笔者在二甲培训中的一点不成熟的思考,尚有待测试实践来检验。
  [作者单位:江苏省溧水县教师进修学校]

关于语文教师普通话“二甲”培训的思考及对策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