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ID: 161532

[ 周岳梅 文选 ]   

体验生活,乐于写话

◇ 周岳梅

  写话是习作的起步阶段,学生就像是蹒跚学步的孩子一样,写起来总觉得没内容可写。因此,打开他们的写话思路,激发他们的写话热情就显得至关重要,这将直接影响学生今后对写作的情绪。如何让他们在习作的道路上能够昂首阔步地走起来,甚至跑起来呢?我想只有在不断地习作中获得愉悦、快乐,才能学会习作,进而乐于习作。教学中,我的写话指导一直体现着参与性、主体性、生活性等体验性的特点,帮助学生擦亮眼睛发现生活中的美,让学生看见生活中的粒粒“珍珠”。
  
  一、 观察生活,随机把握写话题材
  
  叶圣陶先生说过:“在实际生活里养成精密观察和仔细认识的习惯,是一种功夫,不写文章,这样的习惯也得养成。如果养成了,对于写文章大有用处。”作文中的材料,绝大多数来自“随机观察”。随机观察就是在自己的生活领域内,面对五彩缤纷的世界,随时随地留心观察,及时捕捉生活中各个方面各个角落的人、事、物、景……这就需要学生能抓住特点,从平凡中发现不平凡。学校里的每一节课,每一个活动……一定会有给学生深刻印象、新鲜感觉的人和事。
  下面是我班何晓萌同学记下的“音乐课”:
  今天下午第二节是音乐课。一上课老师就给我们听了三首曲子,让我们猜猜是来自哪里的音乐。第一首曲子是用“冬不拉”演奏的,节奏很欢快。我们一听就知道了是新疆维吾尔族的乐曲。第二首曲子首先是欢快的马蹄声,接着是悠扬的马头琴声,让人联想到马儿在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欢快地奔跑着,这一定是来自内蒙古大草原的乐曲。果然,我们猜对了!第三首乐曲高亢、嘹亮而又纯净。我们一听,就猜出了那是来自遥远的雪域高原——西藏。老师表扬了我们,由于我们组的表现特别棒,老师奖励了我们组六颗星,我们非常开心。
  下面这一篇是秦宇昕同学放风筝后记下的快乐心情:
  今天,我和哥哥、姐姐去体育场放风筝。哇!体育场真是个放风筝的好地方,又宽阔又平坦。场中满是放风筝的人,有喊的,有跑的;有得意的,有发愁的……有趣极了。蓝蓝的天空飘着花花绿绿各种各样的风筝,有“蝴蝶”、有“蜻蜓”、有“老鹰”……我们放的是“飞机”风筝,特威风。一阵风吹来,它飘飘悠悠地飞上了天。一会儿,它就把其它风筝甩开一大截。“飞机”在淡淡的云里飞呀飞呀,它带着我们喜悦的心情、欢乐的歌声,越飞越高,越飞越远。
  叶圣陶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会活泼地流个不歇。”社会生活和大自然是学生作文素材的源泉,我们应有针对性地把学生带入社会、大自然,丰富学生的生活。我口说我心,我手写我心,孩子的习作兴趣就养成了。
  
  二、 组织活动,不断开拓写话内容
  
  低年级孩子的特点是好动,开展各种活动正是适应了他们的心理特征,因此我采用开展各种活动的形式来引导学生写话。预先设计一次游戏、一项实验、一个课本剧、一个小品……让学生在轻松愉悦中,在最自然放松的状态下,调动所有的感官去注意、观察,然后让他们想说就说,想写就写,没有字数、结构的限制,只是要求:观察要仔细。如5月13日是母亲节,我们提前搞了一个“宝贝蛋儿念亲恩”的活动:从5月9日起每人准备一只生鸡蛋,画上自己喜爱的图画,并给它取一个名字,自己当它的鸡爸爸或鸡妈妈,从5月9日到13日,每人随身携带并保护好一只生鸡蛋。
  下面就是我班学生何雨佳的“护蛋”日记:
  5月9日晚,我精心挑选了一个可爱的鸡蛋,画上衣服、头发和可爱的笑脸。我小心翼翼地将它放在书包旁的口袋里,上床后还想着它呢!之后又将它放在床头,还为它盖上毛巾。第二天上学时,我对它说:“我带你去上学。”它似乎跟我点了点头。可是到了学校,在我帮别人拿鸡蛋的时候,不小心把它打碎了。看着打碎的鸡蛋,我心里很难过,差点哭了。回到家,我要妈妈再给我一个鸡蛋,妈妈不同意。我再三恳求,保证好好保护鸡蛋,妈妈这才同意。我给它画上图案,并给它取名为“紫儿”。我跟妈妈要一个盒子装,蛋就不容易碎了。可妈妈说,就像把你关在家里,虽然可以平安地长大,但得不到锻炼。第二天中午,我出去玩的时候,蛋又碎在了我的口袋里。我想:保护一只蛋可真不容易。我虽然没把鸡蛋养好,但从中体会到了母亲把我们养大真不容易。
  
  三、 仿练结合,挖掘文本资源
  
  语文课本中有很多文质兼美的文章,我常常结合课文进行适度的拓展,让学生进行仿写练习。如,学习了《乡下孩子》这篇课文,我班黄秋实同学就写下了结构相同的《城里孩子》:
  曾是妈妈怀里欢唱的喜鹊,曾是爸爸肩上飞翔的小鹰。逛一逛公园,能呼吸到新鲜的空气。看一本好书,能感受到阅读的乐趣。溜一溜轮滑,感受清风的凉爽。踢几脚足球,秀出精彩的球技。哦,城里孩子,生在阳光下,长在幸福里!
  再如,学习了《我叫足球》这篇课文,我让学生以“我叫……”介绍自己喜欢的一种食品、玩具、文具等。下面是学生写的《我叫冰淇淋》:
  我叫冰淇淋,我有着千姿百态的形状和诱人的香味,还穿着美丽的外衣。我出生在中国,已经是3000岁的高龄了。起初,人们在冬天把冰存起来,等夏季炎热的时候,就取出来,凿成小块,再将牛奶、糖、香料搅和在里面,这就是最早的我。
  13世纪,一个名叫马可波罗的意大利人来到中国旅行。他在北京的街头游逛时看见了我,就买了一份,尝过之后,大为赞叹。后来,他回到了意大利,并把制造我的方法也带到了意大利。又香又甜的我,立刻受到了意大利人的欢迎。1640年,英国人从意大利人那边学来了制造我的方法。后来我又漂洋过海来到了美洲,并逐渐在全世界普及开来。现在,我成了小朋友们的最爱。小朋友,你们现在吃的可都是我的后代哟!
  由于课文给了学生很深的启示,学生就联想到了自己的实际生活,写起来就不觉得困难。叶圣陶先生说:“读与写甚有关系,读之得法,所知广博,眼光提高,大有助于写作练习。”这段话说出了读与写关系的真谛。“读写”的内容、时空不再局限于课内,生活处处有语文。
  
  四、 增强体验,直抒真情实感
  
  叶圣陶说:“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撰作。”一篇文章的写作,是由观察到思考到表达的过程。教学中,我注重从生活入手,让亲身体验、让“表达真实情感”成为学生写作的一种需要。冬天,我们年级开展了跳绳比赛,先是分组选拔,接着全班选拔,最后参加全年级竞赛。我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无论是胜还是败,学生亲历亲为,都有很深的感受。比赛结束后,我让孩子们选取自己感受最深的内容写。下面是一位学生写的文章《紧张的跳绳比赛》:
  今天要进行跳绳决赛了,我紧张得心都提到嗓子眼了,但我一直鼓励自己,不要紧张,发挥自己平时跳绳的水平,应该不会有问题的。下午,决赛的时刻到了,我是6号选手,我们20个队员站成一排,每人站在一个圈内,不能超过范围。大家都拿着跳绳做好准备姿势。当比赛的哨音响起时,所有的队员都有节奏地跳起来。我早已忘记了紧张,只想着自己要跳快,绳子在我手里飞舞起来,只听见脚下发出“唰唰”的声音,我感觉到我跳得比别人快,我喜滋滋地想:这下我一定会成功的!不幸的是,由于我跳得过急,没注意方法,才跳了一会儿,脚就扭伤了,当时我好想停下来放弃,可是我又闪出了一个念头:坚持到底就是胜利!于是我忍着疼痛继续往下跳,速度变慢了很多,从来没觉得一分钟有这么长。当结束的哨音响起时,我才停下来,回到台下,我已经累得气喘吁吁了。这次比赛,我虽然没能为班级争光,但我能坚持到底,一样很开心哦。
  读了这样的片断,你一定会真实地感受到当时的场景。虽然文章还有这样那样的缺憾,但这是孩子们最真实的声音!作为教师要善于捕捉这样的时机,启发诱导学生把这样的事或活动如实记下来。相信学生一定会乐在其中!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市育才实验学校]

体验生活,乐于写话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