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ID: 161530

[ 朱晓剑 文选 ]   

从“总理的一夜是清闲的”说起

◇ 朱晓剑

  近段时间,笔者所在的共同体学校一起组织了一次“有效性课堂教学”的课题研讨活动。活动中一位老师执教《一夜的工作》,一段“意外插曲”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引发了我对“如何演绎课堂意外插曲,促进有效课堂教学”的一些粗浅思考,现简述如下:
  片断一:感受总理的一夜是怎样的一夜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想想总理的一夜是怎样的一夜,读后用一个词来表达你的感受。
  (学生读文后交流)
  生1:总理的一夜是忙碌的一夜,他要审阅许多文件。
  (师板书:忙碌)
  生2:总理的一夜是劳累的一夜,他要工作到天亮。
  师:书中用了一个什么词?
  生(齐):劳苦。
  (师板书:劳苦)
  生3:总理的一夜是平常的一夜,每夜的工作都是这样的。
  (师板书:平常)
  生4:总理的一夜是清闲的一夜,他批改过文件之后还可以吃吃花生米,喝喝绿茶。
  师:同学们,当你读到“总理让我跟他一起喝茶,吃花生米。花生米并不多,可以数得清颗数,好像并没有因为多了一个人而增加了分量”时,是不是也和这位同学有一样的感受?
  生5:我觉得总理的一夜是简朴的一夜。
  师:是清闲好还是简朴好?
  生(齐):简朴。
  (师板书:简朴)
  师:让我们再一次走进课文,默读课文,边读边在受到感动的句子下面画上横线,写下你的感受。
  片断二:交流感受最深的句子
  生:总理让我跟他一起喝茶,吃花生米。花生米并不多,可以数得清颗数,好像并没有因为多了一个人而增加了分量。(有学生再次读到了这个句子。)
  生1:这些花生米尽管有两个人吃,但是它们还是能数得清颗数。
  师:可见花生米的数量——
  生(齐):非常少。
  师:这句话在刚开始学时,××同学感受的是总理的清闲,现在我们再来看一看这些花生米是总理在什么情况下吃的。
  生2:是总理在工作了一夜很劳累的时候吃的。
  师:××同学你此刻还认为总理的生活是清闲的吗,如果不是那是什么?
  生3:简朴。
  从以上教学片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认为“周总理的一夜是清闲的一夜”这是老师事先所没有预设到的内容。教师如何有效把握课堂中的“意外插曲”,因势利导,为我所用呢?我想就这一问题谈几点想法:
  1. 善待课堂上的“意外插曲”
  教学的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手中是已知的文本,其中的知识因素是客观的,但面对的学生具有许多不确定的因素,他们每个人的生活经验、认知能力、知识技能、思维方式都各不相同。如若老师没有充分考虑把文本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机融合起来,过多地站在编者的角度去解读教材,站在成人的思维角度去钻研教材,课堂教学中就难免会出现所谓的 “意外插曲”。像上述例子中,学生认为总理在工作之余还可以吃吃花生米、喝喝绿茶,那样的生活是清闲的。这 “意外插曲”恰恰是学生根据自身的生活经验对文本的真实理解和感受,正是我们课堂教学中急需引导的关键之处,也正是有效性教学的真正有效所在。所以教师在面对这些“意外插曲”时,一定要善待,允许学生有不同的、甚至是错误的理解,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教学有用武之地,使我们的教学能更真实、更有效。
  2. 善解课堂上的“意外插曲”
  有效的课堂教学光做到不否定、不喝斥学生的错误理解,仅仅做到善待课堂上的“意外插曲”,那是远远不够的,关键还需教师妥善、科学、及时、巧妙地对这些“意外插曲”加以处理引导。如上述案例中对学生的回答“总理的一夜是清闲的一夜,他批改过文件之后还可以吃吃花生米,喝喝绿茶”这一学生凭借自己的生活经验和认知能力而生发出来的真实体验,授课老师没有马上否定而是做到了“善待”,同时还几次努力凭借自己的专业判断能力对学生出现的不正确感悟进行引导。但从案例中我们发现,教师的两次引导都还有些流于表面,只重在推敲用“清闲”一词概括好,还是用“简朴”一词概括好,注重于为自己的板书服务,没能从根本上引导找出理解不当的原因,没能很好地深入到语言文字本身。教学中,若教师能善于引导学生自主品味文本,展开讨论探究,使学生错误的理解能自然而然地趋向正确,那样的课堂我们才能称其为有效。可见“善解意外插曲”是我们有效性课堂所必不可缺的。
  3. 善用课堂上的“意外插曲”
  做到善待和善解课堂中的“意外插曲”,将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有效地从以教师为中心逐渐变为师生互动开放的“学习共同体”,教学流程也将会从固化的模式走向真实灵动。若能在此基础上用好课堂教学中的“意外插曲”,很多时候还会有效推进教学,为课堂添彩。如本案例中,教师可以将学生理解的总理的一夜是“清闲”的一词板书于黑板,再引导学生品读文本,用文中的具体语句加以阐述自己的理解,进一步体会用什么词来概括总理一夜的工作最为恰当。相信,学生通过自主读文,相互交流,一定能从花生米的少、喝茶的时间、“好像”一词的使用等多方面体会到总理的工作是劳累的而不是清闲的,是简朴的而不是清闲的。这样不仅能使学生学会品文析句,使学生学会要联系上下文来正确读懂课文的方法,不应该断章取义,这样就加深了学生对总理高尚品质的了解。
  总而言之,课堂中的“意外插曲”随处可见,我们有必要做到善待、善解、善用可贵的“意外插曲”,因势利导,在“精心预设”中体现教师的匠心,在“动态生成”中展现师生智慧互动的火花,努力达成“精心预设”与“动态生成”的平衡,让“动态生成”在精心预设的基础上绽放教学的精彩。
  [作者单位:浙江省义乌市稠城三校]

从“总理的一夜是清闲的”说起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