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ID: 161571

[ 蔡学梅 文选 ]   

朗读教学至关重要

◇ 蔡学梅

  朗读是一种出声的阅读方式,是阅读教学中最常见的基本训练方法。初中教育处于学生人生最关键的阶段,在这段时期,学生的世界观和情感观等初步形成,这就需要语文教师加强阅读教学,通过朗读帮助学生去理解和体会作品的思想情感、是非善恶和审美情趣。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朗读是阅读教学的重点。
  (一) 朗读有助于学生深刻体会文章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长期以来,语文教师轻读重讲,习惯于逐字逐句地解释,把课文搞得支离破碎。同时,由于没有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导致学生文学知识贫乏,学习语文的效果不明显。以学生为主体,就要求老师少讲精讲,让学生通过朗读来体会。这种观点与著名教育家于漪想法完全一样,因为教师讲解得再深透毕竟不能替代学生个体对语言的感知和领悟。教师应借助朗读,让学生感知作品,分析作品。有位语文老师要求学生多读几遍《阿Q正传》,然后让学生说出自己读的感受。有个同学这样回答:读第一遍时觉得阿Q很可笑可恶,读第二遍时觉得他可怜可厌,读第三遍觉得他可悲可哀。鲁迅对国民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情感也在反复朗读中体现出来。通过朗读,学生从课文中自己感悟到的东西远比教者讲的深刻得多,真正的理解要靠学生通过读去实现。因此,与其教者讲得口干舌燥,不如让学生自己去读去感悟,得出自己的“哈姆雷特”来。
  (二) 朗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初中教材每单元都安排诵读欣赏,古今中外文章都有。教师应该有效地利用这些文章来进行朗读训练,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得到陶冶,得到教育。我们强调朗读,因为朗读能使学生较为直接地获得美感体验。
  1. 意境美。朗读是一种语言艺术,也是进入文章意境的一条通道。在读和听的过程中,学生感受语言的和谐,揣摩艺术的境界。朗读不仅可以把字面意思表达出来,而且还可以运用语气变化和音调高低表现内在的意蕴。
  2. 情感美。语文教材文质兼美,抒情性较强。学生朗读文章,就能很好地领略文章中的情感美,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提高审美能力。
  3. 音乐美。汉语中,字有四调,汉字组成的文章,只有通过朗读,读者才能体味到汉字抑扬顿挫的独特魅力,感受文章的音韵美。同时,也只有通过朗读,通过语调的高低,节奏的急缓和语速的快慢才能感受到文章的旋律美。
  (三) 朗读能提高学生说话的能力
  朗读不仅能使学生加深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感受文章的美感,而且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带动学生其他能力的提高。这些能力运用到口语交际上,学生的表达就会逐渐简明流畅、条理清晰,并熟能生巧。即使不善言辞的学生也会变得活泼开朗,会对语文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英国首相丘吉尔就是通过朗读锻炼口头表达能力,最终出口成章。他每次演讲都能激起民众的感情,鼓舞军队的士气,从而领导英国人民取得了抗击德国法西斯斗争胜利。朗读还可以增强语音语义语法的感受能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实验学校 ]

朗读教学至关重要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