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校青年教师教学《广玉兰》的一个教学片段:
师:请一位同学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其他同学仔细听,边听边想:这段主要写了什么?
(学生读)
师:谁来回答刚才的问题?
生:本段主要向我们介绍了广玉兰开花有早有迟,同一棵树上,能看到花开的各种形态。
师:下面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这段,边读边想:你看到了哪些形态的广玉兰花?
(生自由读)
师:把你最喜欢的一种介绍给大家,并说说喜欢的原因。
生:我喜欢刚刚绽放的玉兰花,因为嫩黄的花蕊从花朵中露出来,散发出淡淡的花香,连小蜜蜂都迫不及待地钻进去采蜜呢。
生:我喜欢盛开的玉兰花,因为它是那么的甜美,那么的柔嫩,像婴儿的脸……
生:我也喜欢刚绽放的玉兰花,因为它没有完全开放,像个害羞的小姑娘。
师:太棒了,你的想象力真丰富!还有同学要说吗?
生:我喜欢凋谢了的广玉兰花,因为它虽然没有先前的优美姿态,却孕育着新生命,让人看到了它旺盛的生命力。
师:它虽然凋谢了,但是新的生命正在繁衍,一代一代永不灭绝,这就叫……
生(齐):生生不息
……
师:从同学们的介绍中,老师仿佛看到了这美丽多姿的广玉兰花。下面请同学看着图,用书上的原句向同桌介绍你喜欢的一种形态。
(生互相介绍)
师:谁能上台向全班同学介绍广玉兰花?
生:同学们,广玉兰开花有早有迟……(边指着图上的花,边用书上的语句进行介绍)
……
[评析]
《广玉兰》是一篇散文,文笔十分优美,特别是第三自然段,把广玉兰开放时的各种形态用生动的语句、贴切的比喻描写了出来。这一段是要求背诵的。课前教者是这样设计的:先指名学生读,其他学生边听边找出本段的中心句,然后直接让学生说出广玉兰开花有几种不同的形态,接着再让学生看作者是怎样来描写的,最后再让学生进行背诵。但在教学前几个自然段的过程中,教者发现学生的积极性提不起来,甚至有的学生趴在课桌上读书。因此,在教学第三自然段的时候,就没有按照课前想好的思路去上,而是在学生了解这一段的大意后,让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去体会,即不要求他们一定要默读或是轻声读等,同时还允许他们找自己的小伙伴一起学习。这样一来,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子就提高了许多。等他们把自己喜欢的一种形态及喜欢的原因说出来后,教者又安排了“让学生向自己的同桌介绍你喜欢的形态”这一教学环节,让学生在无意中把课文中的语句熟记在心,最后又顺水推舟让学生上台来看着图介绍广玉兰,让学生在情境中轻松地把课文背诵出来。
这个片段的教学,显示了该教师在预设基础上的对生成性教学资源的灵活运用所取得的良好教学效果。学生在课堂上显示出的学习主动性,有时远远超出教师的事先预设。本例中,教师在学生朗读的基础上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说自己最喜欢的花的形态。学生自然使用课文中的语言,借助图片来叙述,不知不觉当中就完成了背诵任务。所以,语文课堂,要更加充分地抓住生成的教学资源,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必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益。
[作者单位:江苏省镇江市新区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