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ID: 161377

[ 唐建华 文选 ]   

在“节外生枝”处提高教学效率

◇ 唐建华

  课堂教学千变万化,相信每一位老师都遭遇过不少“节外生枝”的事情。对于这样的“意外生成”是利用还是放弃,是对我们教师教育机智的挑战。那么如何让这些“资源”在课堂上闪光,从而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呢?现撷取一些课堂教学细节与大家探讨。
  [案例一]
  师:(出示写有“大” “个”“伞”的卡片)看哪个小朋友有火眼金睛,能看出这些字的相同部件?
  生1:这些字的相同部件是“人”。
  师:对。你确实有一双火眼金睛,一下就发现了他们的相同部件——“人”。
  生2:(没举手,大声插话)哪有呀?“伞”字就没有。“大”和“个”的相同部件才是“人”。(笔者仔细看卡片,发现“伞”的“人”字头写成了“入。”这显然是个笔误,该如何处理?情急之中,作出了如下反应。)
  师:这位小朋友的眼睛更厉害啦!你看,孙悟空原本想给“伞”装个错误的头来考考大家,结果还是给这位细心的小朋友发现了。这回,孙悟空的火眼金睛可比不上你的这双眼睛啦!(师抚摸着小朋友的头)来,我们一起来帮助悟空改正错误。(用红笔把“伞”字的“入”改成了“人”,并在黑板上写了个大大的“伞”字。)
  (生高高地举起了右手跟老师书空,并在本子上写了三遍。)
  (师巡视,没发现写错的。)
  师:“大”“个”“伞”这三字相同的部件是什么呀?
  生:相同部件是“人”。
  [评析]
  学生2能抓住“大” “个”“伞”的共同部件进行分析研究,进而发现其中的差别所在,实乃可贵。这种“细看、细听、细辨、细思”的习惯,是一种智慧的体现。不难看出,课堂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他们积极参与课堂,享受课堂。教师则是以此为契机,用自己的“生成”来应和学生的“生成”,使课堂充满了人文性,显示了教学智慧。经历了这样的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过程,学生各种语文素养才能得以有效培养。
  [案例二]
   师:刚才,小朋友们一起认识了“咕咕”“呱呱”“唧唧”这些表示声音的词。其实,大自然是非常奇妙的,汇聚了各种各样好听的声音。那你还知道哪些表示声音的词呢?
  生:我知道小猫叫的声音,喵——喵——
  生:我知道刮风的声音,呼呼,呼呼。
  ……
  师:还有哪些表示声音的词呢?四人小组互相说说。
  (小组活动后,好多小朋友的注意力不集中了,自由讲话的多起来了。)
  师:小朋友们多聪明啊!知道那么多表示声音的词。老师真想给大家拍个照,能摆个姿势吗?
  生:能!(姿势各不相同,有的还不由自主地喊道:“耶——!”)
  师:咔嚓(作照相状),再来张文静点的。咔嚓(再作照相状)。
  (小朋友全都坐直了,很神气的样子。)
  师:(板书“咔嚓”)你看,我们又认识了一个表示声音的词——
  生:咔嚓。
  [评析]
  教师在观察、分析学生接受能力和有关情绪后,临时生发新的构想,利用“拍照”这一小朋友所喜闻乐见的形式,一下子把小朋友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并增加了“咔嚓”一词的学习内容。其有效性表现在:一是能对教材进行灵活处理,使教学内容紧紧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二是根据学生年龄的特点,使用多元化评价机制,在课堂上采用拍照的活动方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机智的教者才能创造精彩的课堂。
  [案例三]
  师:当草丛起火,围向小丘时,蚂蚁们迅速抱成团向河边滚去。多么勇敢机智的小蚂蚁啊!哪些同学愿意当一回这么勇敢机智小蚂蚁?
  (六位同学抢先来到黑板前。在老师绘声绘色的描述下,迅速抱成团作滚动状。不料,卡片架被表演的学生触碰倒下,正在聚精会神观表演的同学们一下子惊叫起来。)
  师:(迅速挂好卡片架)啊,一棵小树也想来为难一下小蚂蚁。没关系,我来帮一把,看,又躲过一劫的蚁团继续滚动着。
  (教室里顿时安静下来,表演继续着。)
  [评析]
  教师面对突如其来的“事故”,快速应变,使教学得以顺利进行。这充分显示了一个教师的急智。急智是临时发挥的智慧,亦是我们平时所讲的敏捷的思维。一个具有急智的教师才能真正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案例四]
  师:莫高窟的彩塑和壁画特点鲜明,作者采用了同样的写法对它们进行了描述介绍。下面请同学们选择其一进行自学。要求先找出特点,再圈重要词语进行读悟,并写上批注。
  (生按要求很认真地自学,教师巡视。)
  师:大家学得这么认真,这么专注,一定收获不小吧。下面我们来交流。
  (生交流描写彩塑的内容。)
  师:说得不错,体会较深。请你也来交流一下。
  生:我对莫高窟的壁画比较感兴趣,先研究了这部分内容。关于彩塑的内容还没看呢。
  师:那谁学了彩塑的内容的,请踊跃地来说一说。
  (生发言略)
  师:下面我们再来感受一下莫高窟的壁画。来,刚才那位对莫高窟壁画比较感兴趣的同学请先来说说你的研究。
  生:(很自豪地,滔滔不绝地……)
  (掌声响起。)
  [评析]
  这是一节评优课,对教学的准备时间仅一天,因是借班上课,学生也是陌生的。以上是这节课的一个细节,教师面对评委,面对不熟悉的学生,始终不忘尊重每一个学生。因此才有了那位学生的精彩的发言,才掀起了课堂教学的一个高潮,赢得了师生的一片掌声。
  [总评]
  什么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余文森教授认为,从专业角度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首先,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指的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通俗地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最核心的一点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主动学以及怎么学、会不会学。
  纵观以上四个案例,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真正经历了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成功范例。不难看出,要想学生愿意学、主动学、学得有效,教师具有敏锐地捕捉契机、机智地处理问题的能力至关重要。我想,这与教师是否具有以下几方面的意识息息相关。
  1.心中有目标 。对于课堂所需实现的目标,教师要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与情感以及价值观等方面去思考,明确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教学目标——当然,不一定要按这几方面很明确地去分类。有了这样的教学目标,整个教学过程乃至一些细小的环节才不至于迷失方向。
  2. 心中有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出发点,实现教学目标是终点。这个实现的过程如何进行是由学生现有知识和兴趣以及教师的实施水平综合决定的,这便需要除了教师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之外,对学生还应有比较充分和全面的了解,也只有这样,教师才能设计出吸引学生的课堂来。一旦课堂对学生产生了吸引力,有效性在某种程度上就有了保障。
  3. 心中有教学整体框架。由于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的一个动态过程,出乎意料的情况时有发生,或者说每个环节的进度并不完全在教师的掌控之中,这便需要教师心中始终有个教学的整体框架,对课堂的教学进程有个清楚的定位,从而为实现整体的教学目标能够随时进行调整而完全不拘泥于教学预案。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是一个充满未知与挑战的课堂。伴随着课堂教学活动的展开,我们教师若能把关注的焦点放在学生身上及多变的教学环境上,那么,一个个超出预设、闪烁智慧光芒的精彩会在我们面前出现,那些看起来似乎不起眼的点点滴滴意外情况能呈现出诗一般的美丽光芒。
  [作者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鹿苑小学]

在“节外生枝”处提高教学效率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