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ID: 161354

  

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朗读方法

◇ 马 庆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评价学生的朗读,可从语音、语调和感情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还应注意考察对内容的理解和文体的把握。注意加强对学生平日朗读的评价,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在教学实践中,笔者以为指导学生朗读时,除帮助学生理解作品的基本内容,基本思想和表达作品
  的各个情节、各个句段的思想外,还要指导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朗读方法。
  
  一、 适当停顿,表情达意
  
  朗读时,语句应该停顿的地方,要作适当的停顿,这不单是人们朗读时生理上换气的需要,主要还是表情达意的需要,停顿一般分为两种。
  一是语法上的停顿。语法的停顿不仅表示停顿,在若干场合还决定着语调的高低。句号表示一句话说完了停顿要长一点,语调可稍提高点,表示下面还要说下去。读到冒号处,语调更要提高点,能让听的人注意下面的话是很重要的。至于叹号、问号,不但要作适当的停顿,而且要读出那句话的语气。
  二是逻辑上的停顿。在朗读课文时,遇到复杂的句子,为了使听者能分清楚哪是句子的主语部分,哪是句子的谓语部分,即使这一句里没有标点,也要在读时用极短的停顿,把主谓两部分分开。例如:“小山似的涌浪//像千万头暴怒的狮子,从北边的天际//前赴后继、锲而不舍地//扑向堤岸,溅起数丈高的浪花,发出雷鸣般的轰响,有时//竟把岸边数百斤重的石凳掀到//十几米远的马路中央。”(“//”表示停顿)
  
  二、 突出重音,语意鲜明
  
  朗读时,为了突出代表这句话主要意思的词儿,在朗读时,必须用重音读出来。当然重音并不是说要用尖锐的声音去读,而是比其它词儿读得稍高稍强一点,句子的重音分语法重音和强调重音。语法重音是根据句子结构把某些词语读成重音,例如“风了,雨了,太阳出来了。”“红军怀着必胜的信心走出了草地,红军靠着顽强的意志越过了雪山。”“陈秉正的手成了铁耙。”强调重音是为了有意突出某种特殊的思想感情而把句子里的某些词语读得较重的现象,例如“司马迁发愤写作,用了整整18年时间,终于完成了一部52万字辉煌巨著——《史记》。这部前无古人的著作,几乎耗尽了他毕生的心血,是他用生命写成的。”(“黑体字”表示重音)
  
  三、 把握速度,体现情感
  
  把握速度,是体现朗读情感的关键。朗读时,语句里的词,要根据句意和语言环境连着读,不应拆开来念;要有适当的速度,叙述性的作品或叙述性的段落,应当用中常速度进行朗读,遇到描写迅速动作的语句或段落,应当用加快的速度去读。中速要如平常说话,定下基调;快速要快而不乱,吐字清晰;慢速,要慢而不拖,不松懈沉闷。总之,要快慢有效,疏密适度,以声传情。
  在把握朗读速度时,要把句子段落内容所具有的思想感情,用适当的语调、语气读出来,语调语气应根据内容来决定。如用快乐、悲哀、豪爽、怯懦、希望、感叹、热烈、激昂等不同语调去读描写人物不同心情的语句;用讽刺、同情、谴责、鄙视等不同语调去读作者对描写人物和事情的不同态度的语句,或作品中评论人物和事情的语句;用疑问、感叹的语调去读作品中问话或惊叹的语句,用请求、命令、适意、激动的不同语调去读描写人物社会地位和生活情况的语句。
  学生正确并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关键在于教师的指导。
  当然,教师范读对指导学生富有表情的朗读无疑是十分重要的,我们务必重视这一工作。
  [作者单位:江苏省镇江市大路中心小学]

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朗读方法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