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激发兴趣,让学生想写
“对孩子们的学习来说,第一是兴趣,第二是兴趣,第三还是兴趣。当孩子们兴味盎然地投入到学习中时,学习就变成了一种特殊的享受,变成了一种精神的需要。”这是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的教育格言。
怎样激起学生习作的兴趣呢?学生作文是一种创造的个体活动,作者必须拥有充分的自主权。例如命题,那些单调、抽象的题目难以激活学生的情感体验,《暑假记事》《我的朋友》、《我的一家》等老题目,学生一看就可能厌倦乏味,自然写不出有质量的作文。因此,我们可以提供材料,让学生自主命题,挑选学生最关注、最感兴趣的话题为作文题目,让学生写出与自己生活经验有关和自己感兴趣的题材。也可以将老题目翻出新花样,激活学生的思维,诱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很快捕捉到写作的灵感,从而拿起笔来,跃跃欲试,一吐为快。
二、 引导积累,让学生勤写
1. 阅读积累。阅读是写作的源头活水,教材选文多文质皆美的名家名篇,要熟读成诵,还要大量阅读课外书。可是,由于种种原因,学生对教师布置的阅读要求敷衍了事,或者是阅读不得法,收效甚微。名著常看精缩本或内容简介。因此我们必须大力提倡课外阅读,认真指导学生阅读方法,要求学生阅读原著,体会其丰富的文化底蕴。认真做好读书笔记,开展各种形式的读书交流活动。要求学生对所读之书进行熟读精思,融会贯通,积累材料,让它成为自己写作的“源头活水”,学会迁移,并运用到作文中去。
2. 生活积累。生活是作文不竭的源泉,文章是生活的反映,是个人积累的再现。叶圣陶先生有个生动的比喻:“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不停。”《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我们要遵循“先生活后作文”“作文即是生活实践”“生活引发创造”的原则,让学生走进生活,在生活中观察、积累,猎取丰富的素材,指导学生运用自己已有的生活材料仓库,进行综合整理,恰当表达,让学生感悟生活,乐于表达。生活中缤纷的色彩,交织的音响,多彩的图画,都能涌上学生的心头,涌上学生的笔端。在作文教学中应引导学生深入生活,让学生走进社会,投入生活,拥抱自然,深入社区,走进工厂农村,参观学习,调查研究,收集材料,采访人物。学生面对沸腾的社会生活,对瞬息万变的世界,对人们价值观念的嬗变都有了直接的印象,深刻的体验。一旦对生活有了独到的发现,有了深刻的领悟,便能信手拈来,写出原汁原味的好文章来。
三、 教给写法,让学生会写
模仿是人类学习,掌握技能的重要方法之一。模仿的特点在于针对性强,有法可循,既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又收到了明显的效果。对于初学写作的学生来讲,我们应积极提倡模仿和借鉴范文,培养好文风。即使他们刚模仿时比较机械,也应加以肯定。吴增祺说:“文章之体,往往古有是作,而后人则仿而为之,虽同人不以为病。”这是指文章体式上要加以模仿学习,在其他方面也要借鉴。
教学范文时,教师应作好写作安排,着重分析作家观察、发现、思考、联想、选材、构思的方法,讲清每篇文章的仿作重点,让学生有法可效。范文引路要注意的问题是:要求学生学范文之取材分析、布局谋篇的方法,而不是抄袭,让学生通过模仿开拓自己的思路,并加以发挥,最终变为自己的东西。学生一旦掌握了这些知识,“怎样写”的心理障碍问题得到了解决,教师往后的作文教学工作也就有了良好的基础。
模仿是创新的一步,但不能一味地模仿,开始求“与古人合”,其后必须“与古人离”,所以我们必须强调模仿时还要加以创新,培养好文风。
四、 指导修改,让学生善写
习作的能力要靠写来培养,也要靠改来扶掖;改的能力固然离不开写的根基,而改的能力则主要靠改的实践来造就。
传统作文教学中学生作文由教师批改,其弊端已被大多数老师所认识。怎样改进作文修改方法呢?关键是把作文修改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在改中提高作文能力。
1. 师批生改。学生独立写完后,教师粗略地看一下,可以在作文本上作一些修改提示,让学生自己修改,再由教师复查,落实修改的要求。2. 小组修改。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训练后,初步具备了一定的修改作文的能力,就让学生在小组里互相修改,互帮互助,集思广益。这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又提高了学生的修改作文的能力。3. 传阅评改。每个人的认识水平不同,语言运用能力有高有低,因此每个学生对作文的批改有不同的见解。对同一篇文章传阅批改,能让学生吸收别人的观点,学习别人的写法,从而提高自己的习作水平。4. 独立修改。当学生有了一定自改能力后,教师就要求学生写完作文后,自己反复朗读,边读边改。当然,学会独立修改的过程是渐进的,只有多次训练,才能学会。
五、 评价促进,让学生乐写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唤醒、激励、鼓舞。”作为教师,真正的成功便是唤醒学生被压抑或还未开掘的学习的渴望和热情。恰当的习作评价有利于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促进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
1. 评语激励。作文评语是师生之间的最直接的桥梁。教师要用充满赞赏的眼光去评价每一篇习作,用极富激励性的语言去唤起学生心灵的共鸣,哪怕是一个词语、一句话,都要让他们获得成功的愉悦,感觉到教师在时时关注他。当他们获得了老师的赞赏时,写作的兴趣和热情就会像火一样燃烧起来。2. 分数激励。通常情况下,作文分数在60—80分之间,长期这么做,会使学生对分数不太重视。我就改变了打分数的策略,对有进步的学生加上20分作为鼓励奖,对写得有特色的作文加上20分作为创新奖,对特别认真的也加20分作为勤奋奖。这样做,激发了全班学生写作的热情,使他们充分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市常青镇业庄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