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教师负担很重,写教案、改作业、课堂教学、课题研究、赛课评优、进修考试,还要应付各种各样的检查,整天忙得团团转,但教师要实现专业发展,就一定要经过这种历练和摔打。发展面前人人平等,关键是自己有没有主动发展的意识。只有抓住机会,迎接挑战,才能提高自己专业能力。
教育理论—— “死记硬背”
现在的小学中青年教师,绝大多数是八九十年代的中师生。随着教育的发展,小学教师学历提高已成为必然。我先后参加了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专科和本科的自学考试,到了寒暑假参加集中培训,平日大部分时间都是自己啃书本。特别是教育理论,过去我也读过不少这方面的书,但都如过眼烟云,只留下一个模模糊糊的印象,到了教研活动时总不能自如运用,写作教研文稿时也总有一种“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感觉。考试要求记忆准确,我只好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死记硬背教育理论,先背下来,再慢慢消化。语文新课程标准出台后,我一字不拉地把整个课标的内容背了下来,还在学校教师例会上公开演背。经过这样几年“囫囵吞枣”式的积累,情况大为改观。在提高学历的同时,我不仅对整个小学教育理论框架有了全面的把握,而且在平时的教学中,如评价一堂课的好坏,反思一个教学细节,设计一个教学流程,整理一个教学案例,头脑中总会及时蹦出相关的理论。有了理论支撑,教研活动中我就能流畅地发言了,写起教研文章来也轻松多了,专业素养不断提高,更重要的是我有了搞好教育科研的自信心。
公开教学——“身心苦旅”
要想做一名有作为的教师,不经过课堂的磨砺是不行的。执教公开课是每一位教师走向专业成熟的必然路径。有的年轻教师认为自己的底子不好,怕上公开课,怕麻烦、怕失败、怕劳累、怕出丑,怕这怕那,躲过一次又一次上公开课的机会。虽然安逸了,但他们体验不到执教公开课那种高昂的激情,享受不到教师职业的幸福高峰。记得一次参加市优课评选,县教研室的钱巨波主任和王兆华老师带着我到十多个乡镇“磨课”,自己都感到这是一次“折磨”,但有了这次“折磨”,当时执教的《再见了,亲人》一课已融入了我的灵魂和血液,成了我生命的一部分,至今仍然深刻地影响着我的课堂教学。从教以来,我三次获得泗洪县语文优课评选第一名,宿迁市万人会课二等奖,执教的市县级公开课40多节,送教下乡的足迹踏遍了全县20多个乡镇。这些上课的历练使我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课堂风格:平实、和谐、高效。有人说我适合上公开课,其实那是我争取和珍惜每一次公开教学的机会的结果。有了这些上课的经历,平时课堂教学效率也显著提高,教学成绩一直在全县名列前茅。虽说每次上课的经历都是一次身心的苦旅,但苦旅之后成功的快感更令我刻骨铭心。
教育科研——艰辛寂寞
教师的专业成长,离不开教育科研。但教育科研并不是参加比赛拿个奖了事,而是通过比赛让教师接受锤炼脱颖而出。但有些教师只看到获奖者风光的一面,而不去寻思他们成功背后的艰辛付出。总想走捷径,上课请人导演,论文请人代笔,课题只立不研,甚至通过关系谋个什么证书,这种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可能会带来一时得意,但没有经过自己思考和历练,这样的风光必然是昙花一现。教师们要成长、要成功,就要静下心来,好好工作,好好读书,好好思考,要及时把自己的思考整理成文章。写好教研文章是教师专业成熟的重要标志,我提倡写教育日记,起码也要写周记。也许你的文章暂时没有获奖和发表,热心教研而没有成果,此时,不要着急,这是因为你在泥土中种下的花,有的在春天绽放,有的在夏天绽放,有的在秋天绽放,这时,你可能不耐烦了,我的花怎么还不开呀!别急,到了漫天飞雪时节,你的花一定开得更艳,因为你种下的是梅花呀!等待是寂寞的,但也是丰盈的。削去浮华,才至根本,“本”是什么?是你每天付出的爱和汗水,是你阅读思考的一缕书香,是你外修内练的成长经历!只要有了深扎的根,你就一定能开出灿烂的花,结出丰硕的果。近五年来,我一直坚持写教育日记,电脑里躺着上千篇文章,觉得哪篇文章思考成熟了,就去投稿,居然有几十篇文章在《江苏教育》《上海教育》《新语文学习》《湖南教育》《今日教育》《语文教学通讯》《小学青年教师》等刊物上发表。本杰明说:“我们应该退着走向未来。”在教学实践和教育理论不断互动中,我的专业水平得到了提高。
扎实工作——修身养性
当你怀着一腔热情走上讲台的时候,一定急着想在教育战线上建功立业。然而教育是学问,需要研究;是艺术,需要创造;教育是要靠扎扎实实做的事业。教育无法速成,无法给予,需要你用身体去践行,用心灵去体察。参加工作以来,我得到很多领导专家的呵护与帮助,但我始终牢记: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时刻提醒自己要加强自身的修炼,“这件事情我来做吧!”是我一贯的工作态度。班主任、教研组长等工作,虽说苦点累点,但很能磨练一个人的意志,提高一个人的组织能力。无论做教科室主任还是教导处主任,我首先是班主任,它让我零距离地接触学生,接触教学一线,是我教研成果的直接来源。教师的成长永远基于教学。由于我工作扎实,不仅赢得了师生的敬重,家长的好评,专业成长也结出可喜的果实:主编《小学生智慧阅读(6)》,参编《当堂作文》《名师导学》《削去浮华》《尖子生学习》等教学用书14本,辅导学生在《快乐语文》等刊物发表习作200多篇,自己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文章40多篇,另有20多篇在省“教海探航”“师陶杯”以及市论文评选中获一、二等奖。先后被评为县先进教师、学科带头人、市优秀教师、骨干教师、优秀辅导员、省素质教育先进个人、科技教育先进个人、优秀辅导教师,成为泗洪县语文学科中心组成员,2007年破格评为中学语文高级教师。教学的路上我种下了花籽,看到了花开,而且收获了果实。
行走在语文教学的路上,成长和历练总是相伴的。也许历练的过程很苦很累,然而,“苦苦苦,不苦怎能通今古;累累累,不累如何长智慧?”每一次教学理念的更新,专业素养的提升,都是曾经阵痛后的脱胎换骨,是历经风雨后的映日彩虹。回首过去,我的青春成长在语文的路上;展望前方,我更愿为语文永远付出热情和汗水。
[作者单位:江苏省泗洪县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