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ID: 161343

  

让学生享受阅读乐趣

◇ 王 敏

  曾经有人向鲁迅先生请教写作经验,他这样说:“哪有什么经验,无非是多看了几本书罢了。”朴素而富有哲理的话,给了我们很多启示:要让孩子们多读书,读好书!可怎样才能使课外阅读真正进入学生的生活中,让他们享受阅读,感受到读书的乐趣,成为真正的读书人呢?
  
  一、 激发兴趣,使学生想读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的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因此,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课外阅读,快乐地接受知识。
  1. 启迪“书是甜的”。据传,犹太民族具有一个古老而富有传奇的规矩:当孩子还在吃奶的时候,年轻的父亲就会把书蘸上蜂蜜,让孩子去舔尝。渐渐地,孩子们幼小的心灵便烙下了一个难忘的信念———书是甜的。书是甜的,一个多么富有诗意和智慧的信仰,一个多么纯粹而高尚的追求。可我们常常把读书看成苦的,习惯用“头悬梁、锥刺骨”来劝诫学生,喜欢用“学海无涯苦作舟”来勉励学生。为此,我们可以经常利用空余时间跟学生讲述读书的快乐,自己阅读的收获和体会,用“现身说法”来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同时搜集一些关于读书的名言,进行评说、欣赏,激起学生对读书人的崇拜,对书的渴望。让他们明白书是甜的,书是美的,书能使我们的眼睛变得深邃而明亮,使我们的言行变得文明而高雅。在长期的熏陶下,学生就会产生一种信念:读书是一种乐趣,一种享受,就会激发起学生内心深处对书籍的渴望和喜爱。
  2. 巧用故事悬念。故事人人都爱听,一听到老师说要讲故事,学生们个个精神抖擞,双耳立竖,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迫不及待地想先听为快。随着教师声情并茂地娓娓道来,故事情节已把孩子们带入了一个有趣、惊险、奇特、令人感动、悬念百出的情感世界里。正当孩子们专心听讲、情感起伏,期待大结局之际,教师戛然收住:“故事情节交错复杂,后面的内容更精彩,你们快去读这本书!”让学生在享受故事情节所带来的奇妙感受中体验到课外读物的诱惑,从而主动去寻求阅读,这种效果比任何说教都要好。
  3. 营造读书氛围。学校、班级是一个小社会。利用人们的从众心理,创设读书的大环境,形成读书的好风气。教师可在教室里张挂一些关于读书的名言名句,并要求学生做到:进门轻轻,走动轻轻,交流轻轻,创设一个安静的读书氛围。这时再放上一段轻音乐,静谧、清幽的环境让学生感觉读书真好!同时教师自己也要爱读书,不仅要读经典作品,还要多接触少儿报刊、图书等,能根据学生的胃口推荐适合他们阅读的书籍,跟学生一起阅读、分享。“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学生置身于这样一种氛围,一定会受到感染、熏陶。
  
  二、 传授方法,教学生会读
  
  课外阅读是自由阅读,应当充满情趣、充满乐趣、充满活力,是学生心之所至,自我怡乐。因此,在学生刚开始阅读时,“放任自由”是比较适合的办法,天文地理、神话传说、卡通笑话,全凭学生喜欢。教师什么也不用讲,只要把这些文字呈现给学生,他们的精神自然就会受到启迪。当学生逐渐喜爱上书籍时,教师可适当给学生推荐一些书刊,并在质量上和深度上提出合适的要求,以便提高阅读的效率。
  1. 浏览性的泛读。有时读书是为了达到某个特定的目的或完成某项任务,如寻求某个问题的答案,专门搜集某方面的知识等,这就要求学生“一目十行”。而对大部分浅显易懂的书或阅读价值不高的书籍报刊,可采取浏览法,即“随便翻翻”,以大致了解其主要内容,或通过看标题、目录、内容提要、前言等,以求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2. 品味性的精读。对名篇名著和其他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需要静心细读,体会立意构思,揣摩布局谋篇,欣赏妙词佳句,像人吃东西那样,经过细嚼慢咽,才能把书中的精华变为自己的知识营养。比如有的文章语言隽永,引经据典,情节生动,教师可以这些作品为依据,指导学生精读,要求学生逐步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及时拾贝的习惯。低年级主要是圈点勾画;中年级可以指导学生专设文摘卡,分门别类地摘记文章的题目、作者、书刊名和知识要点,学会摘记的方法;高年级写体会、再创作。一些优美的词语、精美的片段、精彩的篇章……要学会识别,学会摘记,甚至主动背诵。阅读后还要对课外读物进行评价,主动与自己比较,联系周围的人和事进行评说。大胆想象,及时写随笔,消化、吸收、积累语言材料。
  当然,精读和略读并不是各自独立的,精读往往建立在略读的基础之上。如一本书值不值得一读,常常是先浏览一番,通过逐步了解,感知才会发现其中是否有值得精读的内容。所以它们是相互联系,互为补充的。
  
  三、 创造条件,让学生多读
  
  培养了兴趣,教给了方法,我们还得创造条件让学生有机会、有目的地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
  1. 建立图书角。为了弥补学生书源的不足,教师可动员学生把个人的图书暂时存放在班级里,组织学生自己管理借阅。图书角设在教室一角,课间课余随时借还,十分方便。为了保证新鲜、动态的书源,我们还可以要求班级中经济条件许可的同学每一个月买一本新书,也可以好朋友之间合买一套书,先自己读完,然后放到图书角中,并开展“新书推荐”活动,展出学生整理编写的宣传图书的资料。资料可包括图书内容提要、作者简介、时代背景等,创造条件让学生广泛地“读”,大量地“读”。
  2. 保证阅读时间。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及时推荐合适的读物或文章,实现课内外的沟通。同时减少书面烦琐的练习,增加阅读作业,为学生课外阅读提供空间和时间。除了允许学生在早读、中午等时间可以翻阅课外的书报外,还可每周划出一、二节课时,保证有计划地开展课外阅读及指导。
  3. 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学校、班级可以定期开展读书读报节活动、演讲比赛、故事会、课本剧表演、辩论赛、读书笔记展评、小报评比等; 还可以形成固定的每日活动内容,如:“美文十分钟”“书海一刻”“瞬间感悟”等,让学生把课外阅读中所见的精彩片段、奇事趣事、民情风俗、历史故事等讲出来;每周召开班级“读书会”,要求人人带上所读的书,一一登台向大家介绍本周所读书的名称、内容或体会、收获,并评选出上台讲演最好的一位同学为下周“读书会”的会长,主持下周活动。在这些活动中,教师一定要善于发现、表扬、奖励,使不同层次的学生不断地品尝到成功的喜悦,真正掀起一个人人爱读书,人人多读书的高潮。
  使学生想读,教学生会读,让学生多读,最终达到尽可能读好的目的。我想当读书成为学生的一种习惯和需要时,他们的生命会因阅读而鲜活,生活会因阅读而精彩!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市东洲小学]

让学生享受阅读乐趣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