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ID: 161358

[ 陈以军 文选 ]   

帮助学生克服写作中的障碍

◇ 陈以军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作文教学愈来愈受重视,但往往事与愿违。教师自以为从审题、立意、选材、布局等各方面的指导一样不少,可学生写出的作文不敢恭维,教师为此伤透脑筋。其实,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往往重视了自身的作用,却忽略了学生是作文的主体这一要素,这与新课改的精神是相悖的。作文教学要想达到预期的效果,就必须摸清学生在写作中遇到的障碍,然后进行有效的作文指导,才能事半功倍。本人在作文教学实践中,有了一些粗浅的体会,现写下来,权作引玉之砖。
  细数学生的写作障碍,不外乎这样三点。首先是审题粗糙。例如这样一篇半命题作文:电视,成了我们了解世界的窗口;网络,给我们无限的空间;短信,传递着人间的温暖……科学技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日新月异的变化。请以“ 改变了我的生活”为题作文。要求:1. 将题目补充完整,所填的词语要与科学技术有关。2. 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3. 文中不得出现与本人有关的人名和校名。很多同学只看题目,不看提示语,挥笔而就,感觉良好,试卷发下来,分数却很低。他们补写完整的题目是“那一次挫折改变了我的生活”“她改变了我的生活”“第一次举手改变了我的生活”“老师的一番话改变了我的生活”……偏题是低分显而易见的原因。即使文章内容翔实,布局合理,文采斐然,在中考中也只能判为五类文。其次是立意不高。很多同学的作文注意事例的阐述,环境的描摹,却缺乏深远的意境,高雅的主旨,结果把很好的选材写成了平淡之作,而写作的总体方向应该是,不断把感受美升华为思想美。第三是表达模糊。学生作文时往往舍不得丢掉无用的材料,造成中心模糊,再加上表现手法的欠缺,语言匮乏,表达就含混不清。
  要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首先加强课外阅读,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学生在一学年中只能学那四五十篇基本课文,难免营养不良。因此,加大课外阅读量,广泛接受语言文字训练成了当务之急。针对学情,本人采取了如下措施:(一) 有计划地选择一批中外文学名篇及精美时文、优秀习作等印发给学生,每周两至三篇,并提出具体的阅读要求,严格督查检查。让他们走进施耐庵、罗贯中、吴承恩、曹雪芹、鲁迅、巴金、茅盾、普希金、巴尔扎克、海明威、泰戈尔等名人世界,与文化伟人对话,扩大视野,丰富积累,笔下就会流淌出涓涓细流。(二) 坚持举办了“文学早餐”“课前五分钟演讲”等活动,虽说只有早上一刻钟和课前五分钟,但几百个这样的时刻连在一起,就是一次漫长而优美的文学之旅,这对学生来说,又是多么快意的事情啊!(三) 坚持让学生写“观察与思考”笔记,练习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来表情达意,培养语感,提高其驾驭文字的能力。通过以上这些途径,学生的文学修养大为增强,作文时就有“源头活水来”。
  其次是把握常见的文章样式,探求写作的基本规律。虽说文无定法,但就几种常见的文章样式而言,还是有规律可循的。譬如记叙文,它样式上是多种的,有“一花独放式”(写好一件完整的事)、“一线串珠式”(围绕中心写几件事)、“一事写群像”(围绕一件事写几个人)、“镜头组接式”“日记体”“小标题式”“时间推移法”“倒叙法”“线索法”“白描法”“心理描摹法”“点睛法”等等。再如说明文,除了时序式、空间式、并列式、程序式和逻辑式五种常见的结构模式外,又可分为科学小品、实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等几种类型。议论文基本模式有总分式、层进式、列举式、并列式,并表现为一事一议议论文、命题议论文、读后感等。从论证方式看,又有立论和驳论。通过系统教学,学生写作时普遍感到有规律可循,有“法”可依,不致离谱。
  学生初学写作,只能从最简易的形式入手,逐步深化提高。如记叙文训练,可以从叙述一件简单的事开始,经过一个时期的练习,努力达到中心明确、记叙要素完备、语句通顺、详略得当;写人则学会选择合适的材料表现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在此基础上,继续学习其他灵活多变的表现手段,以达到记人叙事状形传神之境界。议论文等也不例外,学生只有学会就某事谈点看法,才能循序渐进地写出论点突出、结构严谨、条理清晰、有说服力的文章。
  没有阅读量,学生作文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无法鲜活生动起来;没有对各类文体基本模式的熟练把握,即便有了材料,学生也常常感到无从下手,因为任何内容终究要通过某种形式来表现。作文训练不能急于求成,必须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想一下子登堂入室是不现实的。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桂英初级中学]

帮助学生克服写作中的障碍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