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ID: 161336

[ 任祥春 文选 ]   

利用阅读期待,让精彩充盈课堂

◇ 任祥春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其中的“阅读期待”,支配着阅读全过程,是影响阅读质量的重要心理因素。那么,如何在课堂上运用“阅读期待”,让课堂充盈精彩呢?
  
  一、 在期待中投入
  
   学生的阅读期待,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阅读能否深入。因此,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应努力通过各种途径,采用各种手段,给予学生学习的某种刺激,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唤起他们强烈的阅读期待,促使他们在期待中投入更有效的阅读。
  [案例](来源:苏教版第七册《徐悲鸿励志学画》)
  师:请同学们伸出手和老师写课题,“励”字要看清楚怎么写。请你们自己读一读,想一想,“励”是什么意思?
  (生自由读课题后举手)。
  生1:“励”是鼓励的意思。
  生2:老师,我反对。“励”在这儿应该是激励的意思,励志就是激励自己的意志。
  师:请大家一起把“励志”读一读。
  (生齐读)
  师:徐悲鸿励什么志?
  生:(齐)学画。
  师:请同学们连起来再读一读课题,你心中有什么问题吗?或者说,你希望课文告诉你什么呢?
  ( 生一边自由练读课题一边思考。)
  生1:我想知道徐悲鸿是一个怎样的人。(师板书:什么人?)
  生2:我想问徐悲鸿为什么要励志学画?(师板书:为什么励志?)
  生3:我想知道徐悲鸿励是怎样励志学画的?(师板书:怎样励志?)
  生4:我想课文会告诉我们徐悲鸿励志的结果吧。(师板书:励志结果?)
  师:学课文应当从读好课题开始,边读边想,想得越多越深越好,这就叫会读书。谁愿意再来读读课题,读出良好的感觉来!
  (生三人读课题)
  师:下面请带着你们的问题和思考,用心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
  从该案例可以看出,课题教学是整个小学语文教学的起始阶段。这一环节处理得好,便是出手不凡,将为整个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语文教学读字当头,不是少数人的读,也不是一下子就能读好,得让全体同学认真练习读,在练习读的过程中培养语感、形成读书能力。以读为主,读思结合,激发阅读期待,产生探索问题的积极心理,不仅把课题学好了,还能较好地为下一步的读书学习作铺垫,具有教学的张力。
  
  二、 在期待中品味
  
  在“阅读期待”中,满足好奇心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心理取向。一成不变的教学程序和教学方法只能使学生生烦生厌,“教学程序”“教学方法”的陌生化,会使学生不断产生一种新的期待心理。因此,在教学中,呈现教材的方式,讲解的方法,引导讨论的方式都应该做到常中有变,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在“阅读期待”中加以品味,从而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案例](来源:苏教版十二册《孔子游春》)
  师:面对这盎然的春景,这波澜壮阔的泗水,孔子心里在想些什么?他又会说些什么呢?
  (学生自读课文,并画出孔子论“水”的段落。教师播放课件。)
  师:大家听了孔子对水的一番谈论,你有什么体会?
  (学生分小组学习,相互讨论。)
  生:水有德行,它是万物生长之源,有了它,岸边才有绿树红花。
  生:水有情义,总是顺应着地势的变化而变化。
  生:水有志向,它总是奔腾不息,有着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
  生:水能荡涤污垢,净化心灵。
  师:你对孔子的哪句话比较感兴趣?为什么?
  (学生自由交流,根据自己的实践展开深化理解,为下文对弟子谈论自己的志向做好铺垫。)
  师:能读好这些语句吗?
  (学生练习朗读。教师出示有关名人名家“与水”的课件,唤起学生对水的美好感受。)
  该案例中,教师让学生在充分自读课文、熟悉课文的基础上,感悟理解课文内容,然后以学定教,因势利导,采取重点读好孔子“论水”的语句去体味语言的美,感受水的“品行”。同时让学生赏读一些有关“水”的美文,学生在“阅读期待”的过程中品味语言、感受语言,从中得到美的感受、美的熏陶。
  三、 在期待中升华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假借文本,走出文本,感悟文章的思想内涵,让情感与生命同行,那就要利用“阅读期待”引导学生超越文本,在期待中得以升华。
  [案例](来源:苏教版十一册语文《灰椋鸟》)
  师:灰椋鸟开始归林了。请同学们读读鸟儿归林的场面,说说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1:(读第四小节)读着这一段,我仿佛看到了成千上万只鸟儿,如一股黑色的旋风,直扑森林,让人看了惊叹不已。
  生2:(读第四小节)我仿佛也来到了树林,听着鸟儿们的扑翅声,鸣叫声,仿佛在奏一支和谐的交响曲。鸟儿们可快乐,可幸福了!
  (许多学生畅所欲言,感受着鸟儿归林的壮观场面,有一学生几乎把手和整个身体都伸到了我的面前。)
  师:你是不是有什么新的发现?
  生:老师,我觉得文章都在写灰椋鸟,实际上也在写林场工人。
  师:哦?为什么这样说呢?
  生:这是一个茂盛的树林,文中说有高大的人工刺槐林,还有竹林。可见,如果没有林场工人的辛勤劳动,哪有这鸟的乐园,又哪有这么多欢乐的鸟?所以读着读着,我感到作者从另一方面在赞美林场工人呢!
  师:你居然从另一个侧面看出作者借写灰椋鸟来赞美林场工人,而且言之有理。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发现!我在这一点上不如你,因为我没有想到这一点,在这一点上你是我的老师,我谢谢你!同学们,只要我们在真正阅读时动脑子,就一定会有很多新的发现!
  教学的过程是师生共创共生的过程,师生同属于课程的构成因素,教师与学生平等地参与教学,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勇敢地承认自己的过失、错误和不足。因为教师也是人,也会有过失、错误和不足。勇敢地向学生承认,让学生看见老师的坦诚,并以此为榜样,同时也缩短了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距离。在以上课例中,教师不仅充分尊重了学生的独到见解,而且勇敢地承认自己不如学生,这给了学生莫大的信任和鼓励,使学生喜形于色。 这样的阅读期待丰富了学生的语言,提高了阅读能力,提升了阅读品位,使学生自己的语文素养也得到了升华。
  [作者单位:江苏省溧阳市永和小学]

利用阅读期待,让精彩充盈课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