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便是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并努力提高其阅读能力。因为“儿童阅读在孩子生活中起着重大的作用。童年读的书几乎可以记一辈子,影响孩子进一步的发展。”(克鲁普斯卡娅)然而目前小学生,尤其是农村小学的学生普遍存在两个现象,一是阅读面不广,阅读的量偏少;二是对于阅读方面的题型缺少审题解题的能力。如何改变这种状况,在多年教学中,我尝试了一些方法,在此归纳为以下三点,想就教于方家。
一、 建立流动的开放的图书柜
埃及学者阿巴斯·阿卡德说:“阅读不是别的,可以给我比一个人生命更多的生命。”他把阅读看成是一个人个体生命的扩展。即使是成年人,在万丈红尘之中,倘若还有一个精神家园需要固守的话,那读书便是这个家园中的一道亮丽风景。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正处于人生的起步时期,如一株株刚破土的幼苗,渴望吮吸知识的甘露,以使自己茁壮成长。而这“甘露”的获得,除了靠老师课堂上有限的传授外,更需要学生依靠课外阅读去采集。吕淑湘先生曾指出:“同志们可以回忆自己的学习过程,得之于老师课堂上讲的占多少,得之于课外阅读的占多少。我想大概是三七开吧,也就是说,百分之七十得之于课外阅读”。吕老的这一观点,充分说明了课外阅读在形成学生语文能力方面起着巨大的作用。为此我针对农村学生条件比较差、缺少资金买书的现状,让学生将自己家的图书带进班级,在班级内部实行自由交换,资源互享的原则。这样一来,学生能看的书多起来了,班内的书看完了,我又让学生将读的书的范围扩大到同年级的其它班级和高年级的各班,学生在以前看书的基础上基本懂得了怎么样给自己选择书籍,而开放的流动的图书柜保证了学生阅读的图书量。而且这流动的图书柜没有藏书的可能,没有资源的积淀,与别人交换不等同于自己拥有,所以必须在一定的时间完成,促使学生自律,更有利于学生阅读积极性的调动。此外我还经常向学生推荐新书,在我的带动下,结合口语交际的训练,学生们都能相当有质量地向同伴推荐自己的好书,学生们愉悦在书海中,尝到了读书的乐趣。
二、 营造温馨的和谐的阅读环境
营造一个温馨的读书环境,让每个学生都怡然自得。具体做法有:从有趣入手。作文书大多枯燥乏味,原先学生看作文书的主要目的是能够在做作文时模仿。为了消除学生阅读的枯燥感,我尽量向学生推荐一些读起来有趣、生动的童话、读写锦囊、小小说等,让他们觉得读书是一种享受,而不是压抑。以互动为枢纽。学生中有一部分同学很快进入了角色,但还有部分同学仍在张望,我便利用竞争机制,组织读书比赛、演讲比赛以及作文比赛等,给学生展示自己课外阅读成效的机会。这样让学生展示自己通过课外阅读所获得的新信息,并给予其积极的评价,学生就能从中看到自己的进步,获得成功的快感,从而激发自己再去广泛阅读,使自己的认知水平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如此循环往复,学生便在不断自我提高的过程中,构建起了自己的认知体系,教会自己以自己的观点去看待社会和人生,注重自我价值的体现,阅读兴趣被大大激发了。
三、 设计多样的新颖的读书笔记模式
我针对阅读教学中所面临的学生读得多、读得滥而阅读能力提高慢的问题,结合名家所出的一些调研卷,设计了一些新颖的适合阅读的又切合学生实际的读书笔记模式,力求使学生读得有兴趣、学得有质量,努力让学生跳一跳摘到果子。例如在学习写人文章的时候,我设计了这样的读书笔记形式:
文章篇名:
主要人物:
文中对人物的评价(可以是字、词、句):
我对人物的评价(说自己的心里话):
我喜欢的句段:
读完本文后的疑问:
而写事文章笔记的设计是这样的:
篇名:
事件:
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分别是(最好能用课文中的句子概述):
我对事件的看法(自己的观点):
我从中明白的道理或吸取的教训:
我喜欢的词句段:
我的疑问:
写景写物文章的笔记类型设计如下:
篇名:
景色或物的名称:
写景写物的优美词句:
我对此景此物的评价(尽量用自己的话来讲):
想象与此相同类景和物的名称:
我来说说我喜欢的景和物:
我的收获:
学习笔记模式的设计及学习笔记的训练,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同时,又能让学生积极思维,学生能够自己开始学着以自己的观点去看待社会和人生,开始注重自我价值的体现,能够使他们跳一跳摘到果子。当然形式并不能代表实践,在尝试过程中,我留心去发现学生中由于勤于课外阅读而获得好的成果的典型,给予积极的正确的评价,让个别学生的成功成为良性的刺激,潜移默化地促进学生良好的语文课外阅读习惯的形成,进而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例如我千方百计地进行一些互动性质的评价和监督,对于那些做得好的,我利用黑板报、展示牌、晨会课等给他们展示的机会,对于那些领悟比较差的,我一次次地引导、激励、帮他们树立信心,真正做到人人会,个个行。学生们尝到了成功的甜头,兴趣盎然,对读书笔记乐此不疲。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养成良好习惯必须实践。换句话说,那不仅是知识方面的事,心里知道怎样怎样,未必就养成好习惯,必须怎样怎样去做,才可以养成好习惯。”我充分感悟到在学生日常的课外阅读指导中,必须要有一定的“强制”。新颖的读书笔记使学生达到“知行合一”,从而取得了比较大的成功。
[作者单位:江苏省溧水县和风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