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 2011年第12期 ID: 151973

[ 刘志 文选 ]   

让经典文学作品在学生中流行起来

◇ 刘志

   内容摘要:本文从中学文学作品教学的角度探讨了让学生走入经典文学殿堂的方法。作者指出,通过在兴趣上引导学生,在需求上切入教学,在体验中开展教学等方法可以拉近学生与作家、名著、名作的心理距离,激发学生对经典作品的热爱。
   关键词:经典文学 教学 方法
  
   文学,是一个民族心灵的历史、情感的历史。文学教育则是情感熏陶、情感教育,情感是生命的源泉。教学中,我们可以运用流行文化常用的或生动活泼、意境唯美的影像,或旋律优美、悦耳动听的音乐等多媒体来辅助教学,带领学生顺利地进入神圣的文学殿堂,让经典文学也成为他们的流行物。
   一.在兴趣上引导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 “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青少年正处于情窦初开的花季年华,所以流行读物中最吸引青少年的是爱情作品。风靡校园的爱情小说《莲花》、《恶魔之吻》、《局外人》、《孔雀森林》,还有各种青春小说《天使街23号》、《合租公寓的帅小子》、《摇摆女生》、《好女孩,坏女孩》等等,所描绘的那些或朦胧或火热或缠绵的爱情故事是青少年所向往的情感。对于学生的这些追求,我们不能粗鲁的批评,而是要借题发挥,因势利导,向学生广泛地介绍古今中外经典美丽的爱情故事:一首汉乐府《上邪》,女主人公一连用五种不可能出现的自然现象来作为“乃敢与君绝”的先决条件,其个性、勇气、情感令人折服!一部《聊斋志异》的人鬼可歌可泣的爱情故事更叫人叹为观止!《西厢记》的崔莺莺与张生、《牡月亭》杜丽娘与柳梦梅的悲欢离合故事绝不亚于今天任何浪漫曲折故事:还有许许多多古现当代作家让人感动不己的爱情故事:辞赋家司马相如与才女卓文君的传奇爱情,陆游与唐婉的千古悲情,陈寿与妻子感天动地的真情,苏东坡对待妾王朝云的痴情,徐志摩与陆小曼的“万种风情无地着”的悲情,……引入这些动人的故事,是靠心灵对心灵的呼唤,靠感情对感情的激发,靠智慧对智慧的启迪。是让青少年真切地感受到古今中外,伟大的爱情都是一样的缠绵徘恻,万种风情,使他们得到心灵的震撼和精神的启迪。由此,拉近他们与作家、名著、名作的心理距离,进一步激发他们阅读经典作品的兴趣。
   二.在需求上切入
   众所周知,青少年正处在生长发育的黄金时期即青春期,青春期是每个人心理发展的一个特殊时期,卢梭称它为“狂风暴雨”的危险期。这一时期也是人生重要的过渡时期,心灵、情感、梦想由此开始萌发。但一方面面对因青春期生理、心理急剧变化而产生的丰富而深刻的感受和体验,青少年有诸多成长的烦恼;另一方面面对沉重的学习压力和开放的社会环境带来的各种刺激和诱惑,青少年难免困惑茫然,不知所措。青春期虽然转瞬即逝,烦恼却好像是一夜之间从天而降,许多青少年跌入自卑、压力、情感问题、生理发育和不良情绪围成的旋涡中,找不到解脱的方向。这时他们如果在心理上缺乏有效的疏导,必将对成长产生不良的影响。因此,帮助青少年摆脱成长的烦恼是家长和每位教育工作者的责任。作为语文教育战线的工作者,我们的“药方”是:第一步,“诊断”,即深入了解不同阶段青少年的心理症结;第二步,“开方”,结合语文教育的特点,引导他们阅读古今中外经典名著中的成长故事,让睿智的大师们用他们真实的体验与学生在心灵上进行沟通和交流。但治疗要对症下药,“开方”一定要选准作品,才能走进青少年的心灵,达到医治效果。如果我们的学生能够从经典读物找到他们要寻找的答案,那么他们的心灵就不会缺氧,也不会沉溺于虚幻的网络世界和林林总总的流行读物之中了。
   三.在快乐中体验
   如果要让青少年们不再只沉迷于流行读物,发现文学世界的魅力,则必须启动他们的内驱力——快乐阅读。因而要突破狭小的语文课堂,把学生带到课外广阔无边的大阅读中去,回归语文的生动活泼、丰富多采的本来面目,使学生形成在阅读中思考,在思考中发现,在发现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的不断循环,体验到文学海洋的浩瀚、文学与生活的关系、文学的趣味,由此引发由衷的快乐。同时,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让学生从自己亲身体验中形成感知、作出判断。如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连续播出著名作家刘心武《揭秘红楼梦》的专题讲座后,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红学热”。对此,我们可以趁热打铁,组织学生跟踪观看周思源等多名红学家的《红楼梦》讲座,并开展“听红学讲座,品红楼经典”读书评书活动,以《红楼梦》中的金陵十二钗,进行最喜欢的人物画像为主题的阅读交流会。又如设计以《西游记》中猪八戒人物形象感受进行正反观点辩论赛,名著知识抢答竞赛等,都对学生的名著阅读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并极大地激发了学生阅读经典名著的兴趣和热情,使学生深刻地体会到经典名著永恒的光彩和魅力。
  
   刘志,四川省广元师范学校教师。

让经典文学作品在学生中流行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