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我国的普通话教学既有良好的机遇,又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这要求我们普通话教师努力练好基本功,综合采用分层教学模式、模拟考试模式、情境教学模式等多种教学模式,灵活运用图标法、微格法、比较法、模拟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我国普通话教学的水平。
关键词:普通话 教学质量 教学模式 教学方法
普通话的学习是一项复杂的综合技能的学习,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普通话培训课,往往以各院系的自然班为基础,不区分学生普通话基础的层次,大班统一上课,教师只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将教学内容勉强教授完毕,各种富有针对性的特色练习项目往往无法进行,这就使得教学效果难以得到很大提升。这就有必要改革现有教学模式,综合采用分层教学模式、模拟考试模式、情境教学模式等多种模式:
(一)分层教学模式
所谓分层教学模式,是指针对学生已有知识、能力结构和学习需求的不同类型,而划分为不同的教学对象群体,选择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实施不同的教学方式,采用不同的考核要求和办法,从而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相应发展的一种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
分层教学的核心在于尽量不打破原有院系的基础上,将教学对象按培训前的普通话水平进行合理分级和科学组合,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提出不同层次的学习要求,给予不同层次的指导,从而使各个层次的学生在各自的起点上获取相应的信息和训练①。其基本做法如下:
一是教学对象的分层。通常的方法是,根据学生的方言类型,普通话基础,并依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认知水平、学习需要等因素,将学生分为A(高级班)、B(中级班)、C(基础班)三个层次②。
二是教学目标的分层。譬如,对于A级的学生,其教学目标应不局限于使其考试达到一级乙等,针对有兴趣爱好的同学,还可以培养其在朗读、朗诵、演讲、主持等方面的技巧,以适用今后拓宽就业渠道和丰富生活的需要。
三是教学内容的分层。譬如,对于A级的学生,教学应以纠正个别发音缺陷,提高口语表达能力为教学重点。因此,除讲授与测试有关的知识外,重点讲授口语表达技巧(如朗读技巧、演讲技巧、论辩技巧等),培养语感,锻炼表演和情感把握能力,以及临场应变能力。那么,对于C级的学生,则应以语音知识(如声母、韵母、声调、元音、辅音等)的讲解和示范作为主要的教学内容。
四是教学方法的分层。譬如,对于A级的学生,应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采用诸如视听演示教学法、实践教学法(朗读、朗诵、演讲、主持等)等较高等级的教学方法。对于C级的学生,则可采取图示法(如用口腔剖面图展示21个声母在口腔中成阻的位置)、演示法(教师自身演示发音的位置和方法)、对比法(如把错误音和标准音进行对比),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二)情境教学模式
所谓情境教学模式,即通过设置一定的具体情境,让学生体验在真实语境中运用普通话的种种技巧,从而提高学生普通话学习的积极性。当然,情境教学模式主要适用于如下的场合,即学生在掌握了普通话语音规范之后,为再上一个层次,使其将普通话及其它知识融汇贯通,学会自然流畅地运用普通话口语来表达自己的思想,真正“说好”普通话③。
为了更好地开展情境教学,我们可以通过分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挖掘和搜集本专业理论及实践领域内的相关话题题材,教师再在其基础上进行整理和加工,以设计和布置更为合理的工作情境。例如,让法学院的学生针对社会事件(如药家鑫死刑案)进行法律分析。另外,为增加普通话教学的生动性、趣味性和表现力,还可以在教学中穿插诸如方言猜猜猜、绕口令、节目支持、电影对白配音、配乐经典名篇朗诵等才艺表演。当然,在课堂之外,还可开展“朗诵大赛”、“演讲比赛”、“主持人大赛”等一系列对促进普通话学习有重要作用的活动。
(三)模拟测试教学模式
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进行普通话的学习最基本的目的是顺利通过普通话测试,而测试同平常的练习相比,在场所、气氛、要求、心理状况等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别,以至于许多同学平时练习得很好,但测试的成绩却很不理想。为此,我们有必要针对情况,有限地采用模拟测试教学模式,即在正式测试前给学生进行一到两次模拟测试,让学生了解和适应测试的全过程,力求实现测试时的正常发挥。事实上,大凡有测试经验的教师都会发现,学生在进行普通话水平测试时,由于必须单独面对两个或三个主考老师,心理因素往往很不稳定,大大影响水平的正常发挥④。具体做法是,按照正规测试的办法,由培训老师在课程的最后进行模拟测试,完全按《湖南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评估细则》进行操作。模拟测试后,培训教师应当对每一位同学的测试记录进行分析,并将分析结果告知学生;当然,教师也可将录音放给学生自己听,使其明白自己的问题所在,进而采取相应的对策,有重点性的练习,有针对性的矫正错误。
吉首大学坐落于湖南西部的少数民族地区,学生来源十分广泛,为了更好地让方言区的学生掌握普通话的语音规范,建议我校及类似方言区位明显的高校,可灵活采用比较法和模拟法等教学方法有比较法和模拟法。首先,我们可通过对方言音和普通话标准音进行比较的方法,来帮助学生矫正方音,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可在对比分析的基础上,按照“讲解示范——听音辨音——模仿练习——错误矫正——继续练习”的程序进行教学,让学生反复操练而形成习惯。总之,通过对方言与普通话在语音、词汇、语法等层面的分类比较,让学生清晰地了解彼此之间的差别,从而做到有的放矢地修正自己的不足,不断取得进步。
所谓模拟教学法,是指通过模拟自然的声音或自然的动作,让学生体会和掌握语音的教学方法。譬如,有的方言区没有送气音ch、c、q,遇到这几个音往往将其发成不送气的zh、z、j或擦音sh、s、x。教学时,教师可以模拟吹火等动作先教会学生送气,然后再教其根据社会经验模仿车胎跑气声、火车放气声等自然声音,从而学会发送气音。当然,有时也可模仿方言语音里的甲音来发普通话的乙音,譬如,湘方言区中大多数地方 n与l是既有分又有混。总的情况是开口呼、合口呼相混;齐齿呼、撮口呼分。为更好地区分n与l,除了采用图表法让学生明白发音的部位不同外,还可利用以下模拟发音的方法进行练习。譬如,湘方言区中应答词“嗯呢”就含有鼻音的发音方法,可让学生反复练习,体会发鼻音的特点。另外,生活在农村的人应听过唤猪吃食时,主人口里连续发出“啰、啰、啰”的声音,这里面就含有边音l⑤。再如,苏州人发不好后鼻音[η],而苏州话“鱼”的发音接近后鼻音发音状态,教师可指导苏州人通过发方音“鱼”来体会[η]的发音部位及发音时口、唇、舌的状态⑥。
总之,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是教好普通话口语课的关键,为此,要尽量避免使用呆板、枯燥、单一的传统式讲授法,灵活采用直观性强、示范性好、趣味性高的图标法、微格法、比较法、模拟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我国的普通话教学既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也有着良好的机遇,这就要求我们普通话教师努力练好基本功,把握普通话教学的内容体系和阶段层次,综合采用多种教学模式,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普通话教学的水平。
注释:
①参见于亚楠.普通话分层教学模式的探索与思考[J].岱宗学刊,2010,(3):96.
②尤翠云.普通话三级教学模式初探[J].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2):50.
③参见黄健.论“普通话技能训练”类课程“工学结合”的模式[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1,(8):26.
④有老师从某民族地区高师学校97、98级学生调查中得知,测试时感到心理不同程度紧张的人数比率就达79.73%,这种不稳定的心理因素直接影响了学生测试成绩的好坏。参见彭裕丹.民族地区高师生普通话技能培训研究[J].河池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81。
⑤当然,还可采用堵鼻孔的方法,让学生体会和掌握两者的差别。即堵住鼻孔感到鼻腔振动,发音困难的是鼻音n,而鼻腔不振动,发音也不困难的则是边音l。
⑥朱慧.普通话语音培训教学方法探索[J].铁道师院学报,1999,(5):75.
※ 吉首大学教学改革项目“教师教育技能培养的研究与实践——以普通话教学为例”的中期成果。
高翔,吉首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讲师,主要从事现代汉语的教学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