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 2011年第12期 ID: 151962

  

从误认宋江抢民女分析李逵的女性观

◇ 高平 李小明

   内容摘要:自《水浒传》①问世以来,书中那些形象鲜明的人物便受到无数评点家的追捧。如李卓吾称李逵为佛爷,金人瑞赞武松为天人等等。尤其是对李逵的称赞,在晚明甚至是形成了一种风气。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对以前文化深刻反思,又出现了许多批判李逵嗜血,甚而称之为“虐杀狂”②。撇开种种成见以及李逵在书中的其他表现不谈,仅仅从《水浒传》第七十三回《黑旋风乔捉鬼 梁山伯双献头》中李逵与宋江的一段小插曲入手去分析和探讨李逵独特的女性观,略陈管窥之见。
   关键词:水浒传 李逵 女性观
  
   一.引言
   《水浒》成书以来,便引起了广泛议论。在明清时期,论者多是从世道人心出发,认为《水浒》一书“奸盗脱骗机械甚详,然变诈百端,坏人心术”。建国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对《水浒》的研究又局促在阶级分析、农民起义很小的范围内。现在放开视野,用一种批判性的眼光去研究书中的某些章节,并作出合理的解释,未尝不是一种新的途径。
   二.事件经过
   李逵在书中最服膺的人无疑是宋江,甚至可以为了宋江去死。他在书中曾多次表态,如七十一回《忠义堂石碣受碑文 梁山泊英雄排座次》中李逵因出言反对招安后,说出“哥哥剐我也不怨,杀我也不恨,除了他,天也不怕”、一百回《宋公明神聚蓼儿洼 徽宗帝梦游梁山泊》中说“生时服侍哥哥,死了也只是哥哥不下一个小鬼”。然而就这么一个宋江忠心耿耿的心腹,却在书中有过对宋江的一次激烈冲突,在书中七十三回甚至说出“我早做早杀了你,晚做晚杀了你”这样不顾后果的话。
   究其原因是李逵听了刘太公的话,以为宋江抢了人家的女儿,便来找宋江理论。论者谈此问题时,大都认为此段内容表现了李逵嫉恶如仇,袁无涯本的李贽的评语为“真义士,真忠臣”。更有甚者说李逵是“农民起义的利益是高于一切个人感情的”。③
   不过,仔细反思一下,便觉得此说是站不住脚的。李逵确实是个坚定的反招安者,多次主张“杀去东京,夺了鸟位”,政治分歧与宋江如此之大,最后还是义无反顾的跟宋江降了朝廷。在这种决定梁山命运的大事中,李逵都没有与宋江闹翻,为何会在“抢民女”一事中,甚至要杀了宋江了。
   所以在分析这个问题的时候,就不能把“抢民女”这个事件仅仅看作是推动情节而已。更应独立出来,表明对李逵而言它与“杀人放火”、“抢钱财”是不同的。有趣的是书中第五回也有一个关于“抢民女”的故事,主人公也是一位刘太公(作者也许是有意对比,因为在水浒戏《李逵负荆》中的受害者姓王)。鲁智深打周通的行为,便是出于正义感,是一种对弱者的保护。作为“三十六样面孔,三十六样性格”的奇书,是不会让这两个情节有本质上的雷同之处。
   因此这跟抢民女这个事件本身是有莫大的关联的。如果刘老汉告宋江抢的是钱或其他什么,李逵是绝不会有这么大的反应。对于此点,需要和上回宋江见李师师联系起来读。芥子园本李贽的眉批说“若作者笔无远情,必以此段接东京事后,以为得凑,不知间入狄女一段,更的龙脉伏脱之妙”。另外,从李逵的答语“我当初敬你是个不贪色欲的好汉,你原正是酒色之徒,杀了阎婆惜便是小样,去东京包李师师便是大样”。
   从上文中,可以清楚的看出不是因为“抢民女”这件事的伦理意义使李逵反目,而是因为抢了民女便证明宋江是个“贪色欲的小人”,让李逵无法忍受。因为在李逵的内心深处,大丈夫是顶天立地,豪气干云的。怎能留连于床榻之间。
   三.成因简论
   《诗经》里有“宴尔新婚,如兄如弟”,《毛诗正义》解之为“爱汝之新婚,恩如兄弟”,后来钱锺书先生在其大著《管锥编》中论及时曾言“就血胤论之,兄弟,天伦也,夫妇则人伦耳,是以友于骨肉之亲当于过刑于家室之好”。虽然此时的兄弟还局限于血缘之中,不过经孔子“四海之内皆兄弟也”、“惟女子与小人难养也”的正统文化,和后世刘备的“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的江湖逻辑,兄弟这个词就被扩大了。成了一种以义气相尚、以生死相托的伦理关系。而且其重要性要在妻子女人之上,于江湖中更应如此。
   了解上面所述的传统,就不难理解李逵那中简单粗暴的逻辑了。不过这仅仅解决了一个层面,即李逵把儿女之情看得远比兄弟之义要轻,而且轻很多。但书中的描述已超过了这个尺度,书中所表达的思想是儿女之情与兄弟之义乃是背道而驰的。再看李逵达宋江的一段话“我当初敬你是个不贪色欲的好汉······”这句话的清楚的表明了,色欲与好汉是不相容的。而且李逵对宋江以前的不满处也集中于此,不然就不会提阎婆惜和李师师了。
   这其实与中华文化中一种简单的二元对立观有着莫大的联系。早在先秦时期,孟子的义利之辨便把两种价值看成是不可调和的。而后是所谓的“女子无才便是德”,女子有容则无德等等。都是这种二元对立逻辑的发展。《水浒传》中李逵把色欲的危害看成兄弟之间最大的障碍也正是这种逻辑导致的。
   对于上述的逻辑还可以找一个历史的明证,《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记载了这么一则故事。平原君的一个美人因看到邻家的一个瘸子而大笑。邻家人看见后便要求平原君杀了这个美人。平原君没有答应,但没多就平原君门下的门客便越来越少。平原君问为什么,一个门客答“以君为爱色而贱士,士即去耳”。比较一下“爱色而贱士”和“不贪色欲的好汉”,都是把色欲作为对立面来看。
   李逵肯定不清楚这个典故,但李逵的想法则和这个门客有着本质上的一致性。而这种一致性便是江湖逻辑和二元对立的相结合而产生的。
   文章从一段小插曲入手,以李逵一反常态的行为去分析他何以如此的原因,力求从文化的角度去给一个合理的说明。浅显之处在所不免。就请教于大方之家。
  
   注释:
   ①施耐庵、罗贯中《水浒传》,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1月印。如无特殊说明,引文均出自此版。
   ②刘再复《双典批判:对<水浒传>和<三国演义>的文化批判》,三联书店2010年7月版,66页。
   ③游国恩主编《中国文学史》第四卷,人民文学出版2006年2版,第36页。
   ④钱钟书,《管锥编》第一卷,三联书店2001年1版,第166页。
  
   高平,李小明,中国矿业大学文学与法政学院中文系学生。

从误认宋江抢民女分析李逵的女性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