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现代汉语教学内容不断扩充与教学课时不断减少的矛盾,已经明显影响到现代汉语的课堂教学效果,我们从五个方面提出了解决此矛盾的方法,为最终实现现代汉语教学在高职教育中的教学目标而努力。
关键词:现代汉语 高职教育 教学内容 教学课时 教学效果
现代汉语是高职院校一门重要的基础课,开设现代汉语这门课程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学生在听、说、读、写等语言实践活动中理解、分析和运用自己母语的能力。但笔者经过调查发现,在高职教育中现代汉语教学普遍存在着教学内容不断扩充与教学课时不断减少的矛盾。为了更好地提升高职现代汉语的教学质量,切实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本文试图对上述问题进行分析,并结合笔者的教学经验,提出相应的改革建议和措施。
一.矛盾现状
以笔者所在院校选用的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为例,其首版上册为235,000字,下册为190,000字,共425,000字;其修订版上册为230,000字,下册为198,000字,共428,000字;其修订版上册为245,000字,下册为198,000字,共443,000字;其增订版上册为280,000字,下册为253,000字,共533,000字;其增订二版上册为280,000字,下册为250,000字,共530,000字。可见,这部《现代汉语》教材,其首版、修订版到增订版、增订二版的篇幅,已经由最初425,000字增加到530,000字,增加了105,000字,增幅为25%;以各学科计,词汇学、语法学和修辞学的分量增幅最大。以增订二版为例,词汇学由原来七节增加为八节,语法学也由原来的七节增加为十节,修辞学则由原来的四节一下子扩充为十节。这样的扩充表明,自80年代以来,《现代汉语》的编撰者们自觉地站在语文实践的新鲜事实及其科学研究的学术前沿上,不断地将现代汉语实践的新现象、现代汉语研究的新方法及其科研的新成果及时地转化为教学内容,以努力拓展并深化现代汉语的教学。
现代汉语教学内容不断扩充与教学课时不断减少的矛盾,已经明显地影响到现代汉语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导致学生往往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基础知识根基不牢,基本理论修养不高,语言基本功不过硬,更遑论能够举一反三、闻一知十地运用所学的现代汉语知识、理论和方法来分析、阐释、解决现代汉语的现象、问题,理性地指导自身的现代汉语实践了,因此如何解决现代汉语教学中教学内容不断扩充与教学课时不断减少的矛盾也成了当务之急。
二.解决办法
1.正确处理现代汉语与其他课程之间的关系
一般与现代汉语同时开设的基础课有大学语文、应用文写作、普通话语音等课程,笔者建议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应该有分工、有配合,避免交叉重复。我们可以尝试同时开设普通话语音课程的时候,弱化现代汉语语音部分的讲解;同时开设应用文写作的时候,弱化现代汉语语体知识的讲解,而把有限的时间分配给其他章节,从而缓解现代汉语教学内容不断扩充与教学课时不断减少的矛盾。
2.针对专业设置的不同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
现代汉语教材包括语音、文字、词汇、语法和修辞五部分,内容丰富,知识结构复杂。而事实上,不同专业的学生从现代汉语中需要获取的知识是不同的,不同专业的学生,对学习本课程的目的、要求以及兴趣也有所不同。因此,教师在授课时可以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来安排教学内容,考虑重点、难点,在理论联系实际这一基本教学原则的指导下,有的放矢,因材施教,有效地解决现代汉语教学内容不断扩充与教学课时不断减少的矛盾。
3.注重教学内容安排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我们的学生本来就是以汉语为母语的,已经比较好地掌握了汉语这门工具。现代汉语教师必须充分了解学生的汉语知识基础,讲课时应恰当处理教学内容,尽量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学生容易掌握的内容或已经掌握的内容,可以少讲或不讲,让学生课前以自学的方式加以解决,上课提纲挈领即可;没有掌握或难于掌握的内容则不怕重复,而且要加深和拓宽,使学生在理论性和系统性上有所加强,在能力结构上有所突破。这不仅有助于缓解有限的课程容量与不断膨胀的课程内容之间的日益尖锐的矛盾,而且避免了脱离学生接受能力的实际去空谈理论,置学生于云里雾里,以致学生觉得“学着无味、学了无用”,老师徒劳而无获。
当然,要根本解决现代汉语教学内容不断扩充而教学课时不断减少的矛盾,有赖于我们国家整个现代汉语建设宗旨、目标、规划、策略等的科学调整,也有赖于高职教育宗旨、目标的正确定位,因此,有待时日而不能一蹴而就。不过,我们应主动尝试各种教学方式方法去解决现代汉语教学内容不断扩充与教学课时不断减少的矛盾,最终实现现代汉语教学在高职教育中的教学目标。
李之文,山东传媒职业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