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 2011年第12期 ID: 151938

[ 毛晓斌 文选 ]   

语文自主学习的策略分析

◇ 毛晓斌

   内容摘要:文章从高中语文学习中自主学习方式的重要性出发,结合教学案例探讨了教师引导学生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最后分析了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中的角色定位。
   关键词:高中语文 自主学习
  
   进入高中,学生明显发现,高中学习的知识比之初中在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上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学生有不同程度的适应问题。《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笔者认为,自主学习是提升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提升学习效率,尽快适应高中学习强度的有效方式。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对教师而言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作。笔者在长期的语文教学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在此略作总结,以与同行们讨论。
   一.高中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的必要性
   语文学科有别于其他学科的自身特性,语文课堂主要是对教材的精读和分析,帮助学生在掌握语文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掌握听说读写的能力,培养对语言、文学的美的鉴赏和领悟能力。这一过程是教师无法包办替代的。学生必须通过自己的思考领悟和大量的课外阅读,才能实现语文教学的意义。因此,教师有责任帮助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自主学习的策略
   1.创设适当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
   古语有言:“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由此可知,教师要想传道授业解惑,必须先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进入学习的情境,将学习内化为自身的需要。如此一来,课堂上教师对学生兴趣的激发才能落到实处,成为学生奋进的动力。
   教师在导入时应当引入学生的生活,让他们抒发自己的情感。如教人教必修4《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一文时,让学生回忆自己与父母之间难忘的经历,体会父子、母子之间深挚的感情。学生大都在十六七岁,正处于未成年和成年的分界年龄,他们稚气未消却又充满了独立的意识,迫切希望以成年人的姿态面向家长和社会,容易产生逆反心理,经常与父母发生冲突。这时,让他们回忆过去的美好,有利于消除两代人之间的代沟,更好的交流。
   2.走上讲台演讲,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
   叶圣陶先生指出:“学习语文要听、说、读、写四者并重。”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就成为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与环节。为锻炼学生的说话能力,满足他们的心理要求,笔者在早读课上让学生花十分钟的时间讲解一篇古文或一首古诗。这样,学生不但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又能学到文言文的知识。这样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提高了,还激发了他们阅读兴趣。有的同学为了收集所要讲授的古文,不爱看书的也变得要看书了。学生的阅读面广,眼界开阔,积累的知识多了,学课文时,针对问题也能发表自己的见解了。
   3.帮助学生尝试多种学习方法
   高中语文课程改革实践证明,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和深入,笔者认为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重要的是要教给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方法,变“学会”为“会学”。根据课文的不同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
   例如高一必修的诗歌单元,《雨巷》的学习应当给学生更多机会,使他们置身于情境中,教学语言应当富于诗意,多采用朗读法;而教学文言文应采用精讲导读法,先帮助学生扫除障碍,化难为易;自读课文则完全放手让学生自由朗读、分析、讨论、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教师的主导地位。
   三.自主学习中教师的自身定位
   “自主学习”的语文课堂中,教师的价值何在?教师究竟应该充当怎样的角色呢?
   1.教师是“参与”者。老师要主动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与学生互相交流,互相体验,增加情感的交流和思维的碰撞,让教师真切地体验到教学的乐趣,让学生迸发出学习的热情。
   2.教师是“指导”者。一节课完整的教学进程,需要老师推波助澜。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的指导作用,至关重要。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确定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进而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另一方面,老师要指导学生将规律性的知识点进行及时地总结归纳。
   3.教师是“评价”者。学生的自主学习必须要进行评价,教师在评价中要注意准确、公平,学生的闪光点要给予肯定,不足之处要及时指出、纠正,保护好学生学好语文的自信心。
   总之,学生在学习中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使自己在一种活跃、舒畅、欢快的环境下,使思想进入最佳状态,变学习的压力为动力,自己想学、乐学,不再对语文有枯燥、畏惧之感,发自内心的喜爱上语文。
  
   毛晓斌,安徽省合肥市第九中学教师。

语文自主学习的策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