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一篇文章,可教的东西很多。我们所教的内容既要反映出客观规定性,又要反映出主观能动性。一堂课的教学完全可以选择一个最有特色的方面施教,或选取关键词语、或选重点段落、或选被学生忽视的但很重要的细节、或舍弃科学选取文学。
关键词:教学内容 有效取舍 案例
一篇文章,可教的东西很多,我们所教的内容既要反映出客观规定性,又要反映出主观能动性,因为任何作品一经选入课本,就有其特殊的客观规定性,但同时,任何人阅读作品,总是带有一定的主观能动性。一堂课的教学,完全可以选择一个最有特色的方面施教。
一.选取关键词语进行教学
品味语言是教学的最主要的任务,一堂课上,我们完全可以舍弃其它内容,专门选择一些关键词语,引导学生进行品味,在品味中提升学生的语感能力。比如,教学《美丽的南沙群岛》一文时,可以采用“重音读一读”、“换一换”、“删一删”、“评一评”的方法,品味下面句子中的一些词语。
传说仙女下凡时,在辽阔的南中国海上撒下了一串串晶莹的珍珠,这就是美丽的南沙群岛。[一串串 晶莹的珍珠]
南沙群岛位于祖国的最南端,二百多座岛屿、礁盘星罗棋布。[星罗棋布]
她拥有难以计数的珍贵的海洋生物,蕴藏着极为丰富的矿产资源,贮存了用之不竭的海洋动力。[难以计数 蕴藏 用之不竭]
天是一片蓝玉,海是一块翡翠。远望水天相接,翡翠和蓝玉合璧,蔚为壮观。[蓝玉 翡翠 水天相接 蔚为壮观]
二.选取重点段落进行教学
一篇文章,一定有其重点段落。施教时,我们完全可以舍弃其它内容,直奔重点段落。例如,《背影》中描写父亲买橘子的一段文字,传神地刻画了父亲的背影:“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跳下去,又爬……他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教学时,引导学生品味父亲特殊的青黑色衣着,体会父亲因祖母去世和自己工作被辞的怅惘忧伤之情,引导学生通过一系列动词的感悟,体会父亲对“我”关怀备至的情怀。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童庆炳在《语文与流泪》一文中指出:“语文的世界应该是人文的、情感的神秘的世界,语文课应该成为孩子们人文的、情感的审美的世界的钥匙。我感到忧虑的是,我们现在的孩子,不会正确地运用自己的笑与哭。为了生活的感受,我们需要美丽的笑和充满魅力的泪。当语文课能让孩子们自然而然地流下眼泪的时候,那语文课就成功了。”
三.选取被学生忽视的但很重要的细节进行教学。在不少课文中,一些词句,或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或者在写人叙事状物方面富于表现力,或者含义深长,耐人寻味。例如《孔乙己》对主人公最初的评价是“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学生容易把文本中的“好喝懒做”的叙述作为作者批判孔乙己的依据,从而借此评价孔乙己,但是却忽视了一个细节:“听人家背地里谈论”,这说明孔乙己的“好喝懒做”的“坏”品行仅仅是听说而已,作者在文本中实际表达的是与世俗评价不同的好评价:从不拖欠。从一个方面对孔乙己的不幸遭遇表示了深刻的同情。如果没有这一细节,作者说要表现的就是孔乙己的坏品行,而事实恰恰相反。
四.舍弃科学,选取文学。有的课文用故事的方式讲述着一些科学原理,教学时,不能把着力点放在科学原理的理解层面上,一定要放在语言文字的积累与运用上。例如,《捞铁牛》讲的是古人捞铁牛的办法,课文里就涉及物理学中浮力等相关原理,教学时,我们可以用实验的方法先让学生懂得科学的某些原理,帮助学生扫除理解障碍,然后快速地进入语言学习的情境,促进语言发展。通俗地讲,是借助实验所调动起来的学习情趣与实验所提供的感性材料,不失时机地进行语言训练,比如,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实验的过程和所观察到的现象。这种做法,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表达热情,挖掘学生的语言潜力,促使学生积极调动自己的语言积累,快速选用自己认为比较恰当的词句进行描述,体现语言表达的原创性。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肯定有词不达意或句不连贯的现象,教师只要及时捕捉相关信息,巧妙点拨,耐心指导,学生就能比较顺畅地完成描述实验任务的。
※ 本文系甘肃省“十二五“规划课题《课堂取舍与有效教学的实践研究》(课题立项编号:GS[2011]GHB072)子课题。
朱晓华,甘肃省会宁县第三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