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质疑是创新的开端,学生学会质疑有利于思维能力的提高。让学生乐于质疑,掌握一些质疑方法与技巧是本文探究的重点,采取必要措施保证学生质疑能顺利进行。学生质疑,教师要坦然面对,采用恰当合理的方法释疑。
关键词:鼓励 学生 质疑
质疑是创新的开端,是启智的关键。学生在语文课上提出质疑,是一种不可低估的课堂资源。学生问题可以巧妙让你顺利导入下一个教学环节,可以简化繁琐的谈话过程,是承上启下的最好切入点。学生问题能帮助你不断地调整与完善教学计划,是最好的教学反思。
一.让学生乐于质疑
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教师要蹲下身子,与学生一起探索、研究、思考。学生有犯错误的权利,教师应该从学生的错误中找出错误的原因,分析其思路加以引导。不搞一言堂,有民主才有对话,给学生质疑营造轻松、愉悦、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他们大胆探索,主动质疑的能力。
语文教学中,在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让学生多动、多说、多问、多表现、多思考,尽量多给学生一点思考的时间和活动余地,把提问的权利还给学生。
二.让学生学会质疑
1.教师努力提高提问的水平
教师的提问做到科学设计,精心安排,精益求精,使学生从教师的提问中逐步学到质疑的本领。教师应围绕教材的中心,根据内在联系,设计有利于使学生理解课文,提高能力的问题。问题要言简意赅,指向明确,避免学生对问题产生岐义,造成思维混乱;要照顾不同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状态,难度适当;要符合学生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和心理发展水平,富有情趣。
2.指导学生找质疑“着眼点”
教学中教师应把学生的视线聚焦在文本中精彩的字词上,让他们学会抓住关键词句进行质疑,强化他们对重点字词的关注;让学生发现文本语言的矛盾之处,能激起他们内心的疑问;语文课堂正是因为融入了情感这根绵绵红线,才拥有了无限魅力。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中不断成长,引导学生在文本学习的情感升华处进行质疑,将会让他们在文本学习中得到情感体验。将有可比意义的几篇课文或几处语段等组合在一起进行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的分析、比较,从中挖掘出更为深刻的疑点质疑。
3.指导学生从别人发言中寻觅异同
语文学习中,听与说是有机体,听是为了更好地说。不会倾听,就不能很好地表达。要经常提醒学生聆听别人的发言,寻觅异同。想想哪些正是自己的疑问,哪些是自己没有发现的问题;哪些问题自己能够解决,哪些问题或见解能引起自己更深层次的思考。特别是在同学们中提不出问题时老师是怎样指点思维方向的,从而从不同角度来学习质疑。
4.采用激励机制,使学生善于提问
教师不仅要对学生正确的答案、精彩的解题给予鼓励,对学生的提问、质疑也要鼓励与表扬。给他一片掌声,抑或是一个微笑,哪怕是一个赞许的眼神,都能让学生体验到“提问”成功的乐趣。只有学生爱提问,其提问的价值才越来越大。
三.实现课堂有效“质疑”的保障措施
1.给学生质疑留下时空
留点时间,让学生思考;留点空间,让学生质疑。有了质疑,能使课堂教学收到意想不到的令人满意的效果。
2. 要有恰当的点评、追问与引领
教师在课堂上要积极发挥自身的作用,组织课堂,引领课堂,在学生的质疑、答疑中,穿针引线,做好点评,适时追问。教师要不断给学生创设质疑平台,不放过任何一个质疑的机会,学生每一次质疑都应得到教师的认同与欣赏,都能赢得同伴的认可。久而久之,质疑就成为课堂学习的首先动作,近而成为学生的一种思维方式。
四.释疑与质疑
对于学生的质疑,我们要坦然面对,虽然突如其来,防不胜防,但要沉着。首先鼓励其他同学帮助他;其他同学帮不了的,看质疑题目的价值,可以老师解答,也可以组织学生讨论,使之逐步明朗达到最终解决的目的;如果对于老师一时解答不了,估计学生即使讨论也不会有结果的,课外查找一下资料;对于学生质疑的问题,老师解决不了的,明明白白地告诉学生,借此激励学生努力学习,读读书,多观察,多探索研究,切不可敷衍、搪塞。
许萍,江苏省扬州市汤汪中学教师,研究方向:语文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