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 2011年第12期 ID: 151936

[ 陆高群 文选 ]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探究学习的意义

◇ 陆高群

   内容摘要:本文以初中生的阅读学习为主,研究学生的探究学习。通过教学实践,探索出有指导意义的探究学习策略、教学策略和评价方法,突出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初中生进行课内外阅读的兴趣,提高了阅读的效率。
   关键词:初中语文 阅读 探究
  
   传统的阅读教学对教室、课堂的依赖首先在观念上就认为是学生学习的唯一场所。在实践中,我们试图在课堂上,完成学生对阅读材料的所有感知、理解、感悟、实践。因此,我们的课堂,呈现了无穷的老师提问,呈现了老师口干舌燥的分析、讲解,呈现了许多标准的文字记录,呈现了无数的试题,检查学生的课堂所学。
   一.语文阅读教学中探究学习的意义
   1.有利于培养初中生的“问题”意识
   在探究性阅读教学中,就是给学生自主建构探究目标和意图的一个机会,如果总是牵着学生的鼻子往预先设计好的情境中钻,总是期望控制学生提出教师们想他们提出的问题;而学生们也总是等待教师提问或日益成熟地揣摩并猜中教师的问题。那么,学生的问题意识永远也不会有机会培养起来。
   教学实际表明,课堂上的问题大部分是教师提出的,那些学生真正感兴趣的问题,那些在他们生活中、在他们的交往过程中自主生成的问题不受重视,没有生存的空间。那些远离其生活情境、脱离其交往境脉的问题,学生却不得不解答。这种问题生成上单向的交往实践和交流模式在学生的现实生活中如果占主导地位甚至绝对地位,必然在很大程度上抑制学生的认知积极性和求知欲。
   2.有利于让学生决定自身的学习目标
   在探究性阅读教学中,学生自主决定的第一个要素就是探究的目标。也就是说,探究者可以生成或构建起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满足自己认为重要的认知需要或求知兴趣。在探究性阅读教学中,是建构主体的兴趣、需要和问题驱动了学习,而不是老师的要求牵动着学生的学习。建构主体的探究兴趣、需要和问题教学中居于中心位置,“知识”是为探究目标服务、用于解决问题的工具。大致说来,如果提供自己选择和追求自身兴趣的机会,学习者会对自己的学习承担更大的责任。探究性阅读教学强调对学生自主思维和行动的支持,以促进自我调节。探究性阅读教学鼓励学习者进行反思并积极控制学习过程,如问题解决、规划、目标设定和自我调节等。
   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鼓励学生标新立异,敢于表达自己独到的见解,但是在教学过程中要防止“伪创造”,即不能把创造性阅读理解成不顾作品的基本意义而随心所欲地进行解读,这是一种要不得的“过度阐释”。另外,脱离了核心价值观,信马由缰地表示自己的见解也偏离了创造性阅读教学的方向。学生在阅读中的创造要有价值,即学生在阅读中新颖独特的发现对个体的发展要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对于他人的学习要具有借鉴的作用。受到认识能力有限、喜欢哗众取宠以博得他人注意等因素的制约,学生在阅读中难以避免地偏离创造性阅读教学要求的轨道,这就要求教师及时地提醒和纠正,对学生进行价值引导。
   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探究学习的策略
   1.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自读课文
   “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目的是为了调动学生读书的愿望,让学生在强烈兴趣的促使下进行全程自读。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方法很多,老师们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学生实际情况来选用恰当的方法。需要注意在这个地方不必花费太多的时间,一句话、一幅图、一段声音、一个情境,只要用得恰当,都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精读课文,在探究中确定主线
   抓住了课文标题,文章的内容也就有所了解。但这个时候学生的认识往往是对情节的了解,还不能形成对文章脉络结构——即文章主线的了解。所以,初中语文教学中应该关注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如何有效获取主要信息并能利用自己的语言组织表达揭示文章的主要脉络和主线。文章的主线是引导学生进行深入阅读的重要因素,因为只有抓住了文章的主线,才能串起文章的重要内容。文章主线的确定不仅是对主要信息的获取和重新组织,如果在这个过程缺乏探究的精神,只是让学生像听故事一样的去读去了解,那么,主线也就失去了它串起精华的实际作用,所以,精读是一种形式,探究意识的渗透和培养,才是重点。如果没有探究的意识,主线的确定就显得苍白而无力。在探究中确定主线,不仅可以让阅读教学有的放矢,引导学生在阅读时抓住主要线索和情节,而且还可以在探究中将主线赋予实际的内容。
   总之,在阅读探究中,教师的引导很重要,不能只是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当学生在阅读探究中提不出问题或是无法深入进行探究时,教师要适当点拨。初中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毕竟有限,需要靠教师在点滴指导中进行培养,最后达到“不教”的目的。作为一种尝试,需要探讨的问题还有很多,除了教给学生阅读探究的策略外,如何让学生把它内化为自己的一种能力,如何进行高效的评价还需要继续加强研究。
  
   陆高群,江苏省邳州市陈楼中学教师。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探究学习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