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 2011年第12期 ID: 151999

[ 吴凌 文选 ]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

◇ 吴凌

   布莱希特说:“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正如布莱希特所说,差别是普遍存在的。在学校,也就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班级。虽然一个班是由众多的学生组成,学生的个性各不相同,但是凝结成一个集体之后,在这不同之中我们还是能感觉到他们的一些特质是相似的,而这些特质堆叠在一起就形成了一个班的风格。很多老师在不同班级上了课之后都会明显地感到不同班级间的差异,有的班会比较活跃,有的班则比较安静,就算是同一个问题,不同班级学生的理解和反应也是会不一样的。
   对于学生的发展来说,不仅需要良好的家庭与社会环境,更需要一个良好的班级环境。这是一个学生参与得最多,相处的时间也最长的地方,它对学生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心理学中的行为主义学派就深信环境的力量,其代表人华生的一句话很有启发性:“给我一打婴儿,给以适当的环境,我可以培养出医生、律师、小偷……”虽然这句话略显夸张,但是确实也存在一定的合理性。
   同样,生物学中也有所谓的“集体效应”,就是指少数个体聚集在一起产生的拥挤效应,主要借助个体之间的感觉相互刺激而使个体的行为、生理、形态等发生变化。举个例子,单位面积内,花粉的数量越多,花粉的萌发和花粉管的生长就越好。这种“集体效应”同样适用于我们班级建设,如果一个班级的环境是良好的,所体现出来的风格是健康而积极的,毫无疑问,它可以使身处其中的孩子变得更好。有时候我们看到一些奇迹就并非奇迹了,比如疯狂英语的创始人李阳,他大学里的同班同学都非常有成就,而出现这种奇迹的原因并非偶然。举个例子,李阳在大学的时候为了提高英语水平每天早上起来大声读英语,不管刮风下雨,从不间断,后来加入他的朗读行列的同学也越来越多,最后坚持下来的同学要么成为了企业高层人员,要么像李阳这样开创了自己的事业,还有的在海外也发展得很好……
   既然班级环境对学生有着那么大的影响,而班与班之间的差距那么大,那么对这种差距形成原因的探讨就成为非常有必要的事了。通过对这个问题的思考,也许我们能够从中总结出一些建设良好的班级环境的规律,从而更有益于给学生营造一个好的班级环境,促进学生的成长。我多年以来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在这个过程中或多或少的也积累了一些经验,下面就这些问题来说说我的想法。班级之间的风格差异产生的原因有很多,比如校园环境,学生的性格、智力水平等,但作为班主任,这些因素不是我们凭一己之力所能改变的,最易于我们操作的,就是班主任自身的素质,班主任自己的风格。在现代社会中,民主的观念深入人心,但是在任何组织的运作中,领导者的角色始终是决定这个组织发展方向的重要因素。就一个班级的建设来说,居于领导地位的班主任对整个班级的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说得极端一点,班主任的风格决定了班级的风格。我们总是能看见这样一种情况,一个有凝聚力的班级后面总是会有一位认真负责、有魄力的班主任。即使是提倡民主管理,班主任的工作方式也会深深地影响到学生。因为尚处于成长期的学生对于处理事情的经验积累还比较少,在这种情况下,他必然就倾向于模仿离他最近的成人,虽然有时候这种模仿是不自觉的。而班主任由于在班级工作中与学生接触的时间最多,学生自然也就深受班主任风格的影响了。不管是自觉还是不自觉,班主任这时都成为了学生模仿的对象。
   那么班主任该给学生一个什么样的模仿对象呢?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并且永远也不会有标准答案。因为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每位班主任也有着不同的个性,要在这众多的差异中寻找共同规律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通过长期的摸索,我们还是能从中找出一些共通点的。
   首先,班主任自己要对班级有热情。集体凝聚力是衡量一个集体力量的重要因素,只有集体中每一个人都对集体的建设怀有期待,这个集体才能够有凝聚力,才能处于上升状态。而如果一个班主任对于班级的建设没有热情的话,学生也很难对班级产生归属感。现在全球的很多著名品牌都来自日本,比如说我们熟知的索尼、丰田、松下等,日本企业能够在那么短的时间内崛起成为能与欧美著名企业相抗衡的力量是有它自身的一些原因的。日本的企业大多是家族产业,所以企业家对企业的建设是带着家这样的感情因素在其中的,而这种感情无疑对企业中的员工有着巨大的影响,我们可以发现,日本企业中员工的归属感是很强的。正是这样上下一心,日本企业才能够有今天这样的辉煌成就。
   其次,纪律也是非常重要的。集体之所以成为集体,就是因为它有约束,如果缺少了纪律的约束,集体就会逐渐涣散。所以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必须强调纪律。如果班主任对纪律有足够的重视,班里的同学对于纪律自然也就不会轻视,这样大家都有了纪律意识,一个班级自然也就能够有序地运转了。班主任必须以身作则并且时常提醒班里的同学,班主任必须自己对班里要做的每件事都安排得很清楚,才能给学生一个很好的参照。比如说给班委布置任务的时候我都会提前一段时间通知他们,并把要求和最后完成时间告诉他们,之后的时间我会不再过问这件事让他们独立去完成,到了截止时间来检查完成情况,如果没有完成会加以适当的惩罚或批评,在批评之后告诉他做事的方法。这样的做法也许有时候会显得过于严厉,学生也许会在心里抱怨“老师为什么不早点提醒我们呢?”但是我认为这是我所能给他们的一笔财富,就算有的同学因为一次的失误给班里带来损失,但是经过这样一次之后,他肯定会成长很多,并且懂得有条理地去处理事情,也更能有责任感。让他们提前在这里经历会比他们迈入大学乃至社会之后经历要好得多,这才是对学生负责的做法。一般来说,只要经过这样一学期的磨合,我的班级的学生都会比较有责任感和纪律意识,即使我不在,班委也能够有条不紊地处理班里的事务。
   也许有的人会认为“班主任风格对班级建设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这样的观点是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对于这点我想提前做一下解释。我并不赞同班主任像独裁君主一样的去管理班级,这样对班主任来说是非常累的,我也很赞同民主的让学生自己来管理的方法,事实上我也是这样做的。只是在开始和一些关键的时候,班主任必须站出来,起到他应该起到的指导性作用。比如在最初的班级建设的时候,班主任一定要通过各种途径教会学生管理的艺术和方法,并且在过程中进行监督并给予一定的指导,这样才能确保这种民主管理的顺利进行,如果班主任一直隐居幕后的话,反而会给学生造成很大的压力,并且致使班级的管理陷入混乱的状态。
   班级管理也是一门艺术,它甚至像一场盛大的演出,班主任所担任的无疑就是导演的职责,只有班主任明确了自己的职责,明了自己对于整个班级建设的影响,做到“胸中有丘壑”,这场演出才能够完美地进行。
  
   吴凌,贵州省贵阳市第八中学教师。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