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语文的作文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是教学当中的难点。教师在修改作文时由于周期长,对学生的反馈也不及时,所以收效不大。针对作文修改方法这一问题,笔者详细阐述了自己的经验和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作文水平。
关键词:作文修改 讲评自改 课堂互改 集体评改 鼓励后进
语文的作文是我们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是我们教学当中的难点。我在这几年的教学当中,一直在想办法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并在某些方面取得了有益的成效。在作文评价这一环节上,我做了很多的尝试。
刚做老师的时候,在修改作文的时候采取的全批全改的形式,非常辛苦不说,每篇作文的评价质量也比较低,而且由于周期长,对学生的反馈也不及时,所以收效不大。现代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人的潜意识里都有一种“喜新厌旧”心理。变着花批改作文,既换了教师的“口味”,又调了学生的“胃口”,不失为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一.讲评课上的自改
叶圣陶先生曾说:“学生养成了自己改的能力,这是终生受用的”。同时,他还指出“改的优先权应该属于作文本人,所以我想,作文教学要着重在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
比如,有一次作文的训练题目是《窗外的___》,堂上完成后,我收上来,每一篇都大略的看一下,并且按照中考标准给作文一个分数,然后课前发下去。在上课时,首先,我提出几点这次作文中大家普遍存在的不足,比如:半命题的拟题、缺乏真情实感、细节描写不到位、开头不吸引人等等。还有一些同学在作文中的闪光点进行片段的示范,如:引用了诗词、详略得当、文章的结尾画龙点睛、点题……。总结了学生在作文中的优缺点之后,剩下的时间让学生根据老师的指导自己修改,“玉越琢越美,文越改越精”,学生的热情十分高涨。
有了老师有针对性的讲评,学生就有了路,就知道哪些地方该如何修改。这既是纠错和思维成型的心智活动,也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有效途径,它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并能在学生不断获得有关信息的反馈中最终达到掌握某项技能。这样长期坚持,学生自改能力定会提高。
二.互改中的讲评
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学生作文的自我修改虽然可以弥补作文时的诸多缺憾,但是每个人的看法不尽相同,这就要同学们的交换互改来弥补自改的不足。
互改互评这种提高作文的方式,要有序进行:
1.老师制定评分标准,明确要求;
2.互换作文:同桌交换、前后桌交换、班内异组交换、两个班交换(灵活采用不同交换方式);
3.认真阅读、批改(每人最多2篇);
4.写评语、打分数(为了督促学生能尽责可以要求签上名字);
5.分组(4人小组为宜)交换欣赏其他同学批改的作文(可以写上不同意见);
6.发回给本人自评;
7.对同学的评价有异议的交给老师裁决。
实践证明,大部分学生的评语比较中肯,分数也比较客观,有些修改意见连我都心悦诚服。
比如有一节讲评课,我把九班写的作文发给十班的同学评改,形式是这样的:首先,改手头发的那份,经过仔细阅读和精心思考后,写出评语;然后,四人小组内相互交换评改;接着,由组长总结四篇作文当中存在的优缺点或是认为可以借鉴学习的地方;最后,每个组长派一名组员到黑板简明扼要的展示。
整节课,没有一位同学是无事可做的,而且讨论的十分热烈,在黑板上的展示也五花八门,最后由教师总结,既要总结经验,也可吸取教训。拿着自己的作文,看着黑板,一目了然。
改者竭尽全力,精心推敲;被改者虚心求教,细心修改,这样,对被改者和改者都有益。
三.集体评改
有时候的语文课,我告诉学生把桌面收拾干净,只要认真听,积极思考,那么这节课就有收获,这些可爱的学生听到我这么说总是很开心,因为他们知道这节课我们要朗读范文,然后进行集体评改。
首先要选一篇或几篇有代表性的作文,可以是好的文章,也可以是有问题的作文,然后由老师或学生进行声情并茂的朗读,接着给学生思考和讨论的时间,如何来评价,课堂上很自由,学生们可以充分的表达自己的看法,老师也要相应的进行指导,在“老师指导、学生参与”这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完成作文的修改,体现了师生的互动,而且也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学生能够看到同题作文的不同写法,“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共同进步、共同提高。
四.面批面改
对学生作文中存在的个别性问题宜采用面批的方法。面批是作文教学中的最典型的因材施教的方式,是学生最愿意接受的一种批改方法,它沟通直接,突出反馈的作用,能帮助学生辨析习作中的正误,为自己修改作文提供依据。
通过面对面亲切交谈,了解作文内容的真实性,对于写作文相对困难的学生,一边启发、一边引导学生自己修改。教师当面说明具体的修改指导意见。如对内容不合题意,或随意编造而不合情理的,缺乏真情实感的,帮助他们分析,指导他重写;对因文句不通、条理不清无法下笔修改的,就让他们边说边改,逐段改好;对基本功较好,文句通顺,结构合理,但不够具体生动的,引导他们丰富内容,再提高一步。在面批面改之后,让学生动脑动手,按照一定的要求和步骤,对自己的作文进行认真细致地修改。经过师生双方这样反复多次的修改,学生的修改、写作能力就会逐步提高。
五.鼓励后进
每一个班级都有几个写作能力相对较差的学生,如果他们的文章既不能当做范文,又只是普通甚至比较差的分数,那么他们对写作的积极性就会逐渐消失,所以对待这部分学生在作文的评价上,就要采取鼓励的方式。
这些学生的整篇文章写得好的可能性比较小,但是作为老师,我一定要找出作文中的闪光点,比如:从段落里找,段落里找不出,那就从句子里找;句子里找不出,那就从字词里找;字词里找不出,那不妨从立意方面找;立意方面找不出,那就从格式方面找……总之,非找出值得表扬的地方不可。找出之后,作文讲评的任务就是专门表扬这些学生可以用些适当的甚至夸张性的语言进行鼓励。
人人都喜欢被别人称赞,老师能够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夸奖自己,心里的那份欣喜马上就会化成学习的动力,写作兴趣倍增。
我有个学生,语文基础很差,从来就是五、六十分。初一的时候我根本就认不出他写的字,而且很多字词也不认识,作文就更不用提了,但是我对他一直用这种鼓励的形式,很多次的讲评课我都会把他文章中某些句子拿出来范读,有时会给他修改某段然后再课上表扬……加上他很聪明,我教授的作文技巧他也会多少的领会,慢慢的他的作文有所提高,字也工整了许多,中考的时候他竟然取得了81分的好成绩!
多种多样的作文评价形式,能使学生多角度的找出优点和缺点,然后向老师提出批阅的希望(即希望老师重点从哪几个方面去批阅),这样,既让老师有针对性的兼有主次的去批阅,也减轻了老师批阅的负担,更重要的是,学生参与了作文的评价,体现了师生的互动。老师对经过学生自批的作文应该有针对性适当的进行批阅,我一般采用了有选择性的精批。也就是说,我把全班作文分成ABC几个等级,在这几个等级中抽几本进行精批,下次再轮流进行。这样,既减轻了老师的负担又让老师有足够的时间去完成作文修改的其它环节。
在几年的作文教学工作中,每一次的作文指导课和讲评课我在课前都做充分的准备,我不断的尝试,不断的学习,一直去探索,到目前为止,我认为还是有小些成效的,希望在以后的工作和探索中能收获更多的东西,争取达到新课标对作文的总目标:“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
朱莹,广东珠海市第九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