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 2011年第12期 ID: 151967

[ 杨培云 文选 ]   

工具书的特点与发展趋势

◇ 杨培云

   内容摘要:本文在充分认识工具书作用的基础上,分析工具书与普通图书的区别,阐明当前工具书的特点及发展趋势,表明写作者的认识和观点。
   关键词:工具书 特点 发展趋势
  
   工具书是根据一定的社会需要,以特定的编排形式和检索方法,为读者迅速提供某方面的基本知识或资料线索,专供查阅和检索的工具性图书。例如词典、手册、指南等,这些图书在整个文献中总是呈现出最活跃的状态:使用人数多、频率高,检索便捷。古今中外的学者专家,莫不把参考工具书视为珍宝,用很生动的语言,描述赞美它是“良师益友”,“案头顾问”,“不说话的导师”,是“打开人类知识宝库的金钥匙”,基于这样的意义,本文从以下方面谈谈对工具书的认识。
   一.工具书与普通图书的区别
   1.内容的概述性。一部工具书,总是广采博收论据,旁证宏引群书,力争做到简明、精确、广泛、概括,可为读者提供有关学科或某一事物的全面系统的梗概,它对有关知识材料的收集丰富广泛,论述简明,表达精确,并有足够的信息量,密度高,可信度强。而普通图书一般内容较专一,只围绕一定主题、学科或领域,做深入的连贯性的探讨,完整的阐述著者观点和创见。
   2.编制的查考性。工具书是最具检索功能的图书。它不是为让读者从头到尾、逐字逐句地系统学习以增长知识,而是通过对大量知识情报的汇集、概述与编排,提供读者临时查考,解难释疑和提供资料线索等。例如,字典、词典仅供查找解决字、词的音、义、形的问题;年鉴、谱表专供查找知识线索。而普通图书的宗旨是,供人们系统阅读,提供系统的知识。
   3.条目排列的易检性。工具书编写的格式(即体例)特殊,且都按照一定的检索层次的序列编排,均有较完善的检索系统,如字顺、分类、主题等排检方法。而普通图书,一般按问题或学科本身的系统,分章节论述与编排。
   二.当前工具书的特点
   在信息爆炸、社会飞速发展今天,面对各种载体的文献资源,人们常常会感到茫然与不知所措,利用工具书查阅各类资料自然成为人们学习、工作与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因此,当前工具书的发展也表现出新的特点。
   1.丰富适用的信息量。信息密集型的工具书如百科全书、手册等大量涌现以满足人们特别是青年人日益增长的信息需求。百科全书是概要记述人类一切知识门类或某一知识门类的工具书,在规模和内容上均超过其他类型的工具书,主要作用是供人们查检必要的知识和事实资料,其完备性在于它几乎包容了各种工具书的成分,囊括了各方面的知识,被誉为“没有围墙的大学”。高质量的百科全书的编纂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科学文化发展水平的标志之一。《中国大百科全书》①、《文学百科大辞典》②、《世界诗学百科全书》③就是这样一些浓缩大量信息的工具书,因其信息量丰富而受到欢迎。此外,年鉴也是一种信息量较大的工具书,主要记录一年间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各方面或某一方面的情况统计等资料,如《2010中国统计年鉴》④。据统计,仅年鉴一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就已出版600余种。这类信息量大的工具书不但能迅速提供现实性材料,弥补百科全书不能经常修订的缺陷,也满足了人们及时补充新鲜知识的需要。
   2.简明生动的可读性。工具书一般是供人查检而非供人阅读的,但也具有可读的一面,特别是百科全书、年鉴、事典之类的参考型工具书。其可读性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语言清晰简洁,这是因为当今社会生活节奏一般较快,人们查阅工具书的时间有限,这就要求工具书用最简洁最活泼的语言说明事物;二是形式活泼生动,一般来说,青年人更青睐图文并茂的工具书,这样可以为他们节约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如《20世纪中国文学图典》⑤,这部图典收录了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具有代表性的四百多位作家的七百幅珍贵图片及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影响力的一千多部文学作品原本的珍贵图片,全面展示了20世纪中国文学发展脉络及气势恢宏的历史画卷。《牛病类症鉴别诊断彩色图谱》⑥这类工具书用最通俗的语言和图画描述牛病临床表现和病理变化,成为动物医学专业研究人员、学生及临床兽医工作者们学习和查询牛病学知识、开展临床诊断工作的一本工具书。
   3.开拓创新的时代感。可以说,每种工具书都是历史时代的产物,受着时代的制约。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工具书也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如查阅当代文学知识的《中国当代文学辞典》⑦,专门收集新名词术语的《新时期新名词大辞典》⑧,本辞典有词条共约6000条,包括哲学、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政治学、法学、教育学、文学艺术、社会学、心理学、美学等近30个科目在新时期产生的新的名词术语,紧跟时代步伐,为人们提供方便快捷的查询。
   4.通俗易懂的实用性。实用性是工具书的本质属性,更是当今工具书的重要要求。工具书所要求的解说内容不一定要深奥,但一定要贴近生活、针对性强、通俗易懂。如《现代汉语词典》⑨,它词语解释既通俗易懂又标准规范;又如《简明文言字典》⑩是一本针对广大中学生和具有同等文化的读者学习古诗文的工具书,其注音与释义比一般中学古诗文涉及的知识略宽略深,有利于古诗文爱好者学习和深造。
   三.工具书的发展趋势
   具备了上述特点的工具书,给人们的生活学习带来莫大的方便,但它也不会因此就停滞不前,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文明的进步、科学文化的发展,编制技术日益现代化,工具书的载体形式也将日新月异。而载体形式将是工具书发展的最大动力。
   近年来Internet国际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网络工具书”日益成为人们学习、工作、生活的良师益友,而信息量大、时代感强、可读性强、实用性强、检索性强以及综合性强这些工具书所要求的特点也正是网络媒体所具有的基本特征。“网络工具书”将成为工具书发展的趋势
   网络工具书有三个涵义:一是以网络上的内容资源为主要内容的工具书;二是依托网络利用计算机软件技术查找网络上的信息资源的“网上工具书”;三是网民利用网络搜索引擎获取相关信息。其中搜索引擎是人们最常用的网络工具书。由于电子图书包括百科全书和工具书逐步“上网”,越来越多的网民习惯在网络上获取信息资源。据一份来自2006年互联网报告的统计,已经有90%以上的网民表示经常使用搜索引擎,通过搜索引擎查找信息十分方便,而且可以同时获得不同的工具书对同一个词给予的解释。网络已经成为青年人最普遍最常用的获取信息、查阅资料的媒体工具。
   在使用过程中我们会发现网络工具书与传统工具书相比有着强大的优势,但我们也同样发现它有不可避免的一些缺陷,如它的不稳定性,但无论如何在历史进入21世纪,科学技术迅猛高速发展的时代,必将带来工具书更加多样化的局面,其形式和内容也将随着计算机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发生更具创新意义的变化。但无论怎样变化,工具书的作用不会改变,人们对工具书的需求不会改变。
  
   注释:
   ①《中国大百科全书》(简明版)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年9月.
   ②《文学百科大辞典》 华龄出版社 1991年1月.
   ③《世界诗学百科全书》陕西人民出版社1999年9月.
   ④《2010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年12月.
   ⑤《20世纪中国文学图典》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年10月.
   ⑥《牛病类症鉴别诊断彩色图谱》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年11月.
   ⑦《中国当代文学辞典》武汉出版社1996年2月.
   ⑧《新时期新名词大辞典》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2年10月.
   ⑨《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商务印书馆,2005年7月.
   ⑩《简明文言字典》上海教育出版社,1986年8月.
  
   杨培云,内蒙古乌兰察布职业学院教师。

工具书的特点与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