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澳大利亚女作家科林·麦卡洛1977年发表的长篇小说《荆棘鸟》在全球范围内引起轰动,深受广大读者喜爱。通过对文中的菲奥娜、梅吉、朱丝婷祖孙三代三个女性形象的分析,结合她们的爱情选择和女性爱情自主意识,可以领会到她们伟大的爱情和女性拥有爱情自主意识的一种永恒的美。
关键词:《荆棘鸟》 爱情 自主意识
澳大利亚女作家科林·麦卡洛的《荆棘鸟》是一部家世传奇,小说以女主人公麦琪为主线,描绘了澳大利亚牧场德洛耶达半个多世纪的变迁。作品刻画了形形色色的人物,成功地塑造了三位女性——祖母菲奥娜、母亲梅吉和女儿朱丝婷的形象,阐述了这些女性为了实现自己的愿望,以不同的方式,勇敢地和传统女性命运抗争,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就像荆棘鸟用生命的代价唱出一首动听的歌一样,展现了她们自我意识觉醒、追求幸福和实现自我价值的女性美。
在《荆棘鸟》这部小说中有一则关于荆棘鸟的传说:有这样一只鸟,它一生只唱一次歌。它从离开鸟巢开始,便执着地寻找荆棘树。当它如愿以偿时,就把自己娇小的身体扎进一株最长、最尖的荆棘上,流着血和泪放声歌唱。那凄美动人、婉转悦耳的歌声使人间所有的声音刹那间黯然失色!一曲终了,荆棘鸟终于气竭命陨,以身殉歌,以一种惨烈的悲壮塑造了的永恒美丽……这三只“荆棘鸟”相对应的三位女性分别是菲奥娜、梅吉和朱丝婷,祖孙三代都义无反顾地选择了一条铺满荆棘的爱情之路,她们用一生的绝唱谱写一曲哀婉、动听的歌。
第一只“荆棘鸟”——菲奥娜
菲奥娜出身于殖民地的贵族家庭,曾是身份显赫的富家千金,可她却嫁给了一个穷牧工。这是一桩极不相称的婚姻,主要是因为她自己的叛逆和对爱情的追求。她爱上了有妇之夫帕吉汉,并和他有了孩子弗兰克,所以她的父亲为了不损害家族的名誉,把她嫁给了家里的长工帕迪。虽然如此,她从未后悔爱上帕吉汉,结婚后她把所有的爱都倾注在弗兰克的身上,她觉的爱他就等于爱自己的爱人,所以她爱弗兰克胜过爱其他的孩子。当然弗兰克也是她生命的支柱,她曾对弗兰克说:“弗兰克,要是没有你我不知道该怎么办。”奥菲娜和帕吉汉的爱情是短暂的,这只荆棘鸟选择帕吉汉这颗荆棘树,为此她付出了一生的代价守候这份永远没有结果的爱情。她的一生都守在自己编织的美梦和回忆里,在她将近七十的时候,她对梅吉说:“我爱那个男人!他是新西兰最有名望的政治家。我爱他爱的发疯了,我知道我从此以后再也不会爱上别人了……”西蒙·波娃曾说:“女人做的第一件事是在痛苦和骄傲中放弃传统。”奥菲娜的的确确放弃了传统的婚姻观,没有遵从父命嫁给一个门当户对的男人,叛逆的她却选择了一个有妇之夫。别说20世纪初的澳大利亚贵族无法接受她的选择,就是现在人也觉得她的选择是违背伦理道德的,但在她的眼里用一生的痛苦换得一次追求和尝试是值得的。菲奥娜是一只疯狂的鸟,也是一只值得所有女人佩服的鸟,佩服她的勇气、执着,佩服她在那个时代对爱情观和婚姻观的觉醒。
第二只“荆棘鸟”——梅吉
梅吉和拉尔夫之间那场刻骨铭心的爱情贯穿了这部小说的始终,她可以说是最引人注目的一只荆棘鸟。当她九岁第一次见到拉尔夫时,便被这个圣职人员吸引了,从此她的视线从未离开过这个男人。当她长大后,明白这是爱情的时候,她就选择了拉尔夫。她明明知道这个男人不能爱,他属于上帝。可她不顾这一切,只要她选好了这颗荆棘树,就要把身体扎进拉尔夫最尖的荆棘上,为他唱一首最动听的歌。当然,这只荆棘鸟也为此付出了沉痛的代价。文中写拉尔夫为了金钱、地位,继承了玛丽·卡森的财产,与其说他选择了他心目中所谓的上帝,不如说是他的懦弱辜负了梅吉的爱,他是个不敢爱、不敢承担责任的男人。梅吉不能选择和自己最爱的人结婚并在一起厮守终身,于是就选择了外貌很像拉尔夫的卢克。她想从卢克的身上找到拉尔夫的影子,可悲哀的是卢克选择梅吉也是为了自己的利益:他是为了她每月的月薪,为了附近10万公顷的土地。梅吉不甘心就这样生活一生,所以她决定留住自己心爱的男人。在麦特劳克岛上,她和拉尔夫度过了她一生最美好的时光,身体和精神终于结合,且留下了她们爱的结晶——戴恩。虽然拉尔夫不能日日夜夜守候在梅吉身边,两颗相爱的灵魂也因分离饱受着痛苦,可她却心满意足了,因为有了戴恩就等于拥有了一切……她不在乎天长地久,在乎的是曾经拥有过。梅吉就是这样一只荆棘鸟,任热情的火将自己燃烧成灰,任荆棘将自己的生命升华。
第三只“荆棘鸟”——朱丝婷
虽然写这只“荆棘鸟”的笔墨并不多,可她是最有反抗意识的鸟。她生活在新的时代,接受了良好的教育,渴望个性自由和精神解放、不受约束和管教。她想做个经济独立的人,不想再做男人的附属品,她竭力地追求自己的事业,依据爱好选择自己喜欢的演员职业,不顾任何人的反对。她思想开放,对待女人的贞洁问题满不在乎,于是她选择了一个有魅力和有经验的男人,奉献了她的第一次。就是这样觉醒开放的女性也逃不掉命运为她摆放的一颗荆棘树,她选择的最尖的荆棘是她的弟弟,看似不符合伦理,可她却把全部的热情和爱心都倾注到了他的身上。她对任何人都不好,唯独对戴恩有着超乎寻常的姐弟爱,对他有极强的占有欲和责任心,在她心里戴恩只属于她自己一个人。戴恩是朱丝婷的绝唱,她是一只不同于母亲和祖母的另类的荆棘鸟。她对戴恩的爱是一种畸形的爱,可偏偏命运安排了戴恩的死,使这种爱不能再继续下去,所以她为戴恩唱完一首动听的歌后,她又获得了新生,找到了一条属于自己的幸福之路。
传统的西方文化认为,女性只是第二性(the other),“人类”是男人的族类(man-kind),历史是他的故事(history),女性(female)和女人(woman)的英语构成依赖于男性(male)和男人(man),是他们的派生词,如同《圣经》所描绘的女人是男人的一根肋骨做成的。女人就是男人的附属品,男人的结婚对象。然而菲奥娜、梅吉、朱丝婷她们都具有较强的自我意识,重视自身的感情。她们不甘心从属于男性,不愿做男人的附属品,她们追求自己的爱情,就算为此付出惨重的代价也不顾一切去找自己喜欢的荆棘树,在她们身上我们看到了爱情的伟大,使胆怯的男人们帕吉汉和拉尔夫的形象黯然失色。小说开篇说:“真正的爱和一切美好的东西是需要以难以想象的代价去换取的。”幸福总是伴随着多倍的痛苦,美总是短暂的,来不及驻足就消失了。可这三个女性对爱情的自我认识和选择让我们看到了女性爱情自我意识被唤醒后的一种美,这种美是对爱情的一种升华,是一种永恒的美,是一种柔弱中却散发着不可抗拒的女性美。这三只荆棘鸟带着坚强的信念,不畏一切困难,带着又尖又长的荆棘唱着一曲曲爱情的颂歌,谱写着优美的乐章。
参考文献:
[1][澳]考琳·麦卡洛著,曾胡译.荆棘鸟[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1.
[2][法]西蒙·波娃.第二性——女人[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86.
(叶美丽 黑龙江省绥化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 15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