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英语教学和语文教学存在诸多共通点,这为英语教学借鉴语文教学的可行成功经验提供了前提要件。英语教学可在遵循教学规律的基础上,适时地、针对性地鼓励学生背诵经典的语篇、重视学生个性化的语篇解读能力以及加大学生的写作训练,才能博采语文教学之长,纳语文教学之智慧,真正提高英语教学之成效。
关键词:语文教学 英语教学 教学思维
引言
汉语对二语习得(包括英语学习)的影响一直以来都是心理语言学及二语习得较为关注的课题。语文对英语的影响早已被证实,即所谓的迁移,具体包括正迁移及负迁移。从现有研究看,学界对于母语负迁移论著颇丰,而对于母语汉语的正迁移探讨则较为匮乏,鲜少有显性成果。语文教学与英语教学有诸多共通之处,这对语文教学思维借用于英语教学开创了有力的前提条件。如何恰当地、有针对性地运用语文教学理念、语文教学方式渗透于英语的课堂教学中留待学界进一步思考及探讨。
一、理论前提:语文教学思维运用于英语教学的可能性
语文教学与英语教学的相通性为英语教学借鉴、学习语文教学的成熟、可行经验提供了前提。[1]两者的共通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在功能属性上极为相似。英语教学及语文教学皆是运用语言开展交流的学科,亦带有工具性及人文性这两种属性。两者最基本的功能使命就是交流、传承思想。语言对于整个人类发展史而言起着重要的工具性作用,对人类的生存发展至关重要。语言水平的提高也必然提高人类的思维能力。从某种程度讲,语言的特性使得英语及语文学科皆承载着工具性特点。
其次,在学科课程的设置上高度一致。不管是在语文教材抑或是在英语教材中都有相当一部分语篇对人性进行深刻揭示,深入浅出地描绘人文情怀,歌颂生命的真善美以及生动阐析人生真理。语文、英语都是人类思想的传递载体,而民族的语言也就是民族文化所在。
再次,在教学目标上尤为契合。语文教学与英语教学都是综合培养、考察学生运用语言能力的教学活动,都侧重于通过语言教学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利用语言进行分析、研究事物发展规律的学科,最终提高学生使用这些语言进行实际应用的能力。
二、现状与不足:语文教学思维作用于英语教学的运行障碍
(一)英语教学中的经典背诵较为匮乏
经典背诵作为语文教学思维中经常采用的教学手段,对于增强学生的人文情怀、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起到良好的助推作用。此外,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感,更好地开阔学生的视野、陶冶其情操。但从现有英语教学看,英语教师刻板要求学生背诵单词、常见短语及结构较为复杂的句子,个别英语教师虽然也要求学生背诵少量段落或语篇,但总体上看这种背诵带有极为浓重的应试色彩,故而对于学生学习、理解、记忆英语的功效有效,语言的产出能力较低。所背诵的内容要么过于枯燥,与学生生活无法接轨,要么显得过于生涩复杂而让学生难以理解,要么所背诵的语篇经典性不足,导致背诵的遗忘率较高。
(二)英语教学中个性化的语篇解读较为欠缺
在语文教学中,其经常采取阅读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解读语篇的能力,反复操作这个过程进而加大学生词汇储备量以及提高语言表达能力,通过个性化的情感解读,不由自主地言传心声,实现语文教学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高度融合。从英语阅读的教学现状看,其往往漠视英语这门学科所承载的人文性。在既有的英语阅读课看,英语教师大多采用如多选、正误判断等客观题型来考察学生对语篇的理解水平,却鲜少注重培养学生独立领悟、解读文本的能力,更鲜有关注学生独立的个性化情感解读。[2]在操练主观题时英语教师也大多拘泥于对文本表层信息的获取,而对文本的深刻内涵、作者的写作意图等本质内容的揭示皆显得严重欠缺。
(三)英语教学中写作能力训练较为薄弱
语文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尤其是关注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其意在通过大量的语文写作实践中提高学生体会、运用语文的内在规律。从应然层面上看,英语教学也应注重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然而从现有英语课堂看,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较为薄弱,写作手法较为单一,这主要归结于学生的英语写作操练较少,不管是英语写作课在英语总课时所占的比例较小,英语教师较少指导学生英语写作策略及语言表达能力,还是教师布置的课后写作训练都极为欠缺。学生在英语写作中采用的表达形式单一、枯燥,写作意识淡薄,对于英语写作中的技巧掌握不到位。
三、反思与出路:完善语文教学思维运用于英语教学的构想
(一)挑选背诵经典的语篇:原则及建议
鉴于经典语篇在培养学生语感、陶冶学生情操所具有的独特功能,建议英语教师也应适时将该方法植入于英语教学实践中。对于经典语篇的选取可遵循以下几个原则:首先,应选取难度较为适中的文本,其次可选取较为有趣的话题、内容丰富以及语言形象生动的文本,再次,侧重选取能启迪学生心智、耐人寻味的文本。鉴于此,英语教师可选择英语诗歌、英语童话、英语寓言或者是英语名人演讲等英语作品,也可以选取中文经典诗文的英语译著。考虑到诗文以其高度的抽象美、意象美及韵律美这些独特的优势,可将其作为背诵对象的首选。
汉语教育作为一种祖国文化的传承,而外语教学则是对另一门语言文化的理解过程。在英语课堂上采用英语、汉语教学,导入中国文化,并非是简单地转移英语教学中心,而是有机地将汉语、英语结合起来,深化英语语言文化的学习。经典的诗文教学,不但有助于学生更加深刻地感悟语言,得体地使用语言,在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上起着独特的作用,还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拳拳爱国之情。[3]
(二)重视个性化的语篇解读:依据与建议
阅读的过程,其实是作者与读者的互动交流过程,有效的互动更有益于促进读者与作者情感上的共鸣,提高读者对作者情感的感知水平,也有益于培养读者的情感表达能力。读者阅读文本之时,往往会结合自身的生活背景、语言知识以及智力判断,对作者的观点、信息作出辨别、质疑甚至是批判。总而言之。阅读文本的过程应是学生在阅读语境中独立进行情感感知、情感体验、情感表达的过程,承载着学生独立个体的个性化解读。有鉴于阅读教学所承载的人文性关怀特点,英语教师在设置阅读课内容时,应侧重提高学生不同视角解读文本的能力、多元化理解作者情感的能力、有机与自身生活体验结合的能力等等。阅读设计的科学与否直接关乎学生开放性思维、思辨性思维、创新性思维的培养。故而英语教师在开展英语阅读课任务时应重点关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其思维能力的稳步提升。不仅应以学生的独立性个性化体验为主线,教师还应发挥其主观能动性,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指导,促使学生更好地感受、感知文本以及提高自身的表达、运用能力。一言蔽之,英语阅读课的设置应摆脱简单的机械型教学,走向综合性的个性化解读,才能适应英语教学改革之需。
(三)加大学生写作训练:途径及建议
首先,应鼓励学生多加积累词汇及常用表达句型。语文写作中强调学生多加斟酌措辞,鼓励学生有意识地积累好词好句。英语写作水平的提高对学生已有的表达储备量也提出相应的要求。只有积累了较为丰富的语词、语块才能确保在实际的写作训练中得心应手、运筹帷幄地规划好文章的谋篇布局。英语词汇的输出量越大,文章的表达方式也越为多样化,文章的质量也就越高。[4]英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要求学生背诵一些常用的词汇及句型,并通过具体的写作训练将这些背诵材料进行实际运用,一来提高学生对已掌握的句型的记忆能力,二来无形中也鼓励学生扩大背诵的语料库,提取更多的语言材料进行加工、运用。
其次,充分鼓励学生进行造句及仿句。若想真正提高写作能力,单靠机械背诵、积累词汇及语块显然是不够的,还需要鼓励学生在实际操练中学会灵活运用它们。造句、仿句看似简单,但在简单的造句、仿句操练的背后其实能充分地再现文本的语境,是一个知识再生成的过程,故而其效果往往更为明显。
再次,鼓励学生将英语阅读与英语写作有机串联起来。阅读的过程往往是为后期写作做好铺垫,阅读的过程不但是汲取了更多的词汇表达,还有益于学生积累更多的句型、掌握更多的文本谋篇布局的技巧,反复操练之后,后期的写作实战也就是水到渠成,信手拈来而毫不费力。从已有观察研究看,读写结合的方式是一种卓有成效地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教学模式。英语教师应有意识地将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与写作水平有机结合起来,鼓励学生多加思考、多加模仿优秀的语篇、反复操练文本扩写、改写训练。申言之,英语写作能力的提高不仅关涉大量语词、表达方式的输入,还需要通过阅读以扩展思路、增进语篇构架能力。
第四,注重培养学生养成素材记录、收存的习惯。语文教学中经常建议学生随身携带小笔记本用以及时摘抄优美、经典的表达,包括语词、段落以及思想观点等,二来可以及时记录下一闪即过的灵感,或者随时开展即兴创作训练。这一点尤为值得英语教师采用借鉴。学生所记录的这些经典的语词、段落或思想观点,即为可能成为下一步文章成文的重要素材。只要经过进一步地筛选、加工、润色,一篇优秀的作文即可生成产出。养成随时收存、保留素材的习惯不但有助于丰富学生的写作知识资源库,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创作的能力。
结论
总而言之,鉴于语言的相通性以及英语教学和语文教学存在的诸多共通点,英语教学可在遵循教学规律的基础上,适时地、针对性地借鉴语文教学中的成功可行经验,侧重挑选背诵经典的语篇、重视个性化的语篇解读以及加大学生写作训练,才能博采语文教学之长,纳语文教学之智慧,真正提高英语教学之成效。语
参考文献
[1]韩孟奇.传统语文教学对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启示[J].语文建设,2014(12).
[2]郭铭华.论母语在外语课上的作用[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04).
[3]于秀华.论高校教学中语文教学方法对英语教学方法改革发展的作用[J].语文建设,2014(05).
[4]李倚梅.语文教学在对英语教学的三个启示[J].教学与管理,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