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11年第6期 ID: 148489

[ 晏志新 文选 ]   

2011年高考现代文阅读“含意题”方法初探

◇ 晏志新

  现代文阅读是高考试卷中的重头戏,分值高、能力要求高,却是高考试卷中得分率比较低的一项,而其中“理解重要句子的含意”更是让考生无所适从。其实考生若能了解重要句子的特点,掌握含意题的一些解题方法和技巧,就能大大提高该项得分。下面笔者将结合2011年高考现代文阅读题略作分析。
  一、重要句子的特点
  “含意题”中通常出现这样一些语句:①结构比较复杂,对理解文章有影响的语句;②能体现整个作品主题思想或脉络层次的关键性语句,如中心句、总结句、过渡句等;③内涵丰富的语句(包括哲理性语句);④使用特殊手法(修辞、表现手法)的语句。
  如:1.文章第⑧段划线的句子“月光牵动人最深处最悠远的东西”。这“最深处最悠远的东西”有哪些?请联系上下文谈谈你的理解。(福建卷第14题)
  2.“黑妮就在其中做穿针引线的工作”一句单独成段,联系全文,谈谈作者这样写的用意,以及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全国大纲卷第14题)
  3.如何理解“客气要大方,合身分,不然就是诚意太多,诚意太多,诚意就太贱了”在文中的含意?(重庆卷第14题)
  4.怎样理解第l3自然段“他是否像那个铁铃铛,尽情地唱过了呢”在文中的含意?(四川卷第14题)
  由此可见,解答含意题之前要分析结构、内容、手法方面的特点,这样才能有的放矢,找准答题方向。
  二、解题技法的探究
  (一)联系上下文
  不能脱离文段和全篇中心孤立地理解句子,而要遵循“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的原则,联系上下文去品味赏析。
  如:素静的黑妮眼睛亮了。(全国大纲卷第15(2)题)
  这句话出现在这段文字中:咖啡馆的壁上挂有一个插页,取下一看,是凤凰手绘地图,封面图案取自传统苗绣,那五彩灵动的喜鹊,我看得呆了一下,原来这样好。地图10元一份,买下可算对援湘游的支持,还可得一枚徽章作奖励。我想了想,红着脸买了四份,说回去送朋友。素静的黑妮眼睛亮了。老天!
  本段“买下可算对援湘游的支持,还可得一枚徽章作奖励。我想了想,红着脸买了四份,说回去送朋友。”交代了黑妮眼睛为之一亮的原因,即黑妮为“我”对“援湘游”的支持感到高兴。
  那先前为什么没有眼睛一亮呢?“援湘游”活动进展如何呢?“看样子情况不乐观。”(本文第6小节)由此表明“援湘游”进展得并不顺利,而黑妮却从“我”的支持中看到了希望。
  联系上下文理解本句的含意,整合答案如下:①低调、单纯的黑妮为“我”对“援湘游”的支持,高兴得眼睛都亮了;②暗示“援湘游”进展得并不顺利,而黑妮能沉静、乐观地面对;③黑妮从“我”的支持之中,看到了“援湘游”逐步向前推进的曙光。
  (二)探寻言外意
  有些句子难以理解,是因为句中有意蕴丰富的词语,解读出这些难懂词的言外之意,句子的理解就迎刃而解了。
  如:1.如何理解“客气要大方,合身份,不然就是诚意太多,诚意太多,诚意就太贱了”在文中的含意?(重庆卷第14题)
  这个句子理解的关键是“大方”、“合身份”和“贱”,这三个词用了拟人手法,意思分别是“适度”、“得体”、“降低价值”。所以这句话的含意是:客气是一种诚意,但客气也要适度、得体,否则就降低了诚意的价值。
  2.“黑妮就在其中做穿针引线的工作”一句单独成段,联系全文……以及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全国大纲卷第14题)
  这个句子理解的关键是代词“其中”和比喻词“穿针引线”。“其中”指的是在外来游客和湘西苗族之间;“穿针引线”指的是黑妮推动“援湘游”,促使湘西生态和文化可持续发展。因而这句话的含意是:①黑妮组织的“援湘游”,在外来游客和湘西苗族之间穿针引线,促使苗族妇女更好地传承优美的苗绣艺术;②黑妮以“负责任的旅游”概念推动“援湘游”,聚集当地志愿者,为湘西生态和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做贡献。
  (三)揣摩修饰语
  结构比较复杂的句子,要分析句子成分,紧抓修饰词、限制语,仔细揣摩,才能把句意理解完整。
  如:文章第⑧段划线的句子“月光牵动人最深处最悠远的东西”。这“最深处最悠远的东西”有哪些?请联系上下文谈谈你的理解。(福建卷第14题)
  这道题的题干已经明确指出了关键的修饰语“深处”与“悠远”。什么才是“深处”与“悠远”的东西?那就是童年、历史等。顺着这个思路在文中寻找有关信息,然后结合文章整合答案:①我的童年记忆(“曾在千里之外照亮过童年的月亮”);②民族的历史文化积淀(“在李白的吟咏里传递千年的月亮,有着嫦娥与桂花树的月亮”);③宇宙意识(“早在生命出现之前,月光就已经牵动海潮”);④生命感受(“早在我们出现之前,月光就已经牵动母性的血液”)。
  当然,方法的使用不是全然割裂开的,在实际答题的过程中往往需要从多角度思考,仔细分析是句意理解的关键,筛选整合文中相关信息,准确表达句子的含意。
  (晏志新 江苏省扬州高邮中学 225600)

2011年高考现代文阅读“含意题”方法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