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11年第6期 ID: 148506

[ 刘红娥 文选 ]   

“小组合作”高效课堂探究

◇ 刘红娥

  教学是一门艺术,是一种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复杂性活动。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学生在掌握知识的道路上,没有迈出哪怕是小小的一步,那对他来说,这是一堂无益的课。无效的劳动是每个教师和学生都面临的最大的潜在危险。”
  那么,如何解决课堂的低效问题呢?何为高效课堂?从教师的角度讲,高效的课堂教学是指促进学生高效学习的教学;从学生的角度讲,高效的课堂教学是指学生获得显著发展的教学,这里的“发展”是指具有全面性、整体性、持久性的发展;从投入的角度讲,高效的课堂教学是指教学投入(或教学所耗)少但教学产出(教学所得)多的教学。
  一、教师观念转变的必要性
  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师不厌其烦的把知识通过单一的讲授方式传授给学生,教师占据课堂大部分时间,面面俱到,唯恐学生对知识掌握不牢固。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参与程度低,学习兴趣低。针对传统课堂教学的弊端,教师要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高度出发,还课堂于学生。因此以课堂教学为核心,以“目标性”、“针对性”、“高性能”为特点,以“促进教师工作转变,变备教材、备教法为备学生、备学法,使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教学效果好起来,师生负担减下来”为目的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二、以“预习、互动、测评”的小组合作课堂教学
  1.小组自主合作兴趣盎然
  各班班主任老师对全班学生按性别、成绩、能力等因素进行均衡组合,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6-8人),并由每个小组推选出一名学生任组长。
  任课老师将备课过程中准备好的预习提纲提前一至两天提供给学生,便于学生预习。老师根据内容的多少,可灵活采用课代表在黑板上抄写、教师出示小黑板、打印张贴、印发给小组长乃至全体学生等多种方式提供预习提纲。此外,根据内容的难易,老师可灵活采用课外预习、课堂前半部分预习或者整节课预习等方法进行预习提纲的学习。与此同时,各小组要进行组内预习交流,归纳出小组集中的疑点或新发现的问题,便于上课时进行组间交流。课前周密认真的预习准备为课堂上师生互动、学生自主、小组探究等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预习在小组合作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我们的口号是:预习不充分的课不上。
  2.课堂互动热火朝天
  该课堂模式在一节课的前十分钟,教师引导小组之间进行交流。每组或派一名代表(每节课轮流),提出本小组预习过程中出现的疑点或新发现的问题,或者采取小组中两名同学面对面交流的方式进行,教师对各小组表现情况进行鼓励性评价。在调动各小组充分发言的同时,又要保证整个过程时间控制在十分钟以内。
  课堂中段30分钟,教师可以自己针对各小组提出的问题迅速进行组织整理并结合自己已准备好的新授课的教学设计,对学生提出的疑点和相关的新的发现问题进行点拨、引导、分析、讲解,也可以课前任命一名同学作这节课的主讲,同学质疑,教师补充答疑等多种方式。此间尽可能地让学生回答,教师尽量减少枯燥的陈述式的讲授,在学生确实存在疑问,互助合作也不能解决问题时,要一语中的、画龙点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对各小组的表现进行评价,充分利用组与组之间的竞争,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位同学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让课堂因互动而精彩。
  课堂后段5分钟,要求学生迅速整理本节课的知识结构及知识要点,并举手代表本小组提出一个与本节内容有关的最想提出的问题,教师根据问题的难易度酌情解答,或请学生回答。教师请本节课的主讲人对本节课的知识点做出总结,评出优胜组和最佳答题手。整个课堂学生的积极性都保持高涨状态,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3.课后复习温故知新
  成果测评是课堂效果的关键环节。课堂模式的成果测评可以是在学习小组成员间的相互测评,可以是教师事先设计问卷,也可以是学生在自主协作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向老师提出,由老师就各组共性的问题,结合自己的教学目的来归纳提升。
  在此基础上,各小组成员进一步复习整理本节课的知识结构、未弄懂的问题以及新发现的问题,并进行组内交流汇总,由组员轮流抄写在小组专用本子上,交授课老师批阅或进行小组间交流、评价。
  同时,由于许多简单的知识在预习和新授课时已经解决,所以,为进一步巩固课堂所学知识,老师只需要针对本节课的重点难点知识选择习题,少而精地布置一些强化训练作业,让学生以书面作业的形式按时交上,授课老师逐一批改。不管是课后对知识的梳理,还是作强化训练作业,学生都很主动,这从侧面也反映了学生在高效率的课堂上收获很大,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被充分调动起来。
  以“预习、互动、测评”为三大模块的小组合作课堂教学模式,打破了教育的单向传授形式,打破了教师压抑学生学习天性的课堂霸权,真正把课堂还给了学生,使得学生在灵动与鲜活的课堂上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分享成果,切实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实现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最优化。
  
  (刘红娥 山东省胶州市实验中学 266300)

“小组合作”高效课堂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