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11年第6期 ID: 148487

[ 林现彩 文选 ]   

伽达默尔游戏理论的美学价值与现实意义

◇ 林现彩

  摘 要:伽达默尔游戏理论重视游戏本身的地位及作用,这在游戏理论发展历程中可谓独树一帜,尤其是他将游戏存在方式比作艺术存在方式的做法为我们研究艺术提供了一种独特的途径,很好地实现了本体论转向及语言学转向。在伽达默尔的游戏说中,“人已不再是游戏的主体,游戏真正的主体是游戏本身,人是游戏的组成部分。”[1]可见,伽达默尔非常关注游戏与人、整体与个体的统一,他的这一思想有助于我们更合理地处理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世界的关系。
  关键词:游戏 艺术 读者 存在
  
  伽达默尔的游戏说不仅对传统的客观主义解释学给予了批判,成功实现了语言学转向及本体论转向,而且还对后来的接受美学的出现产生了直接影响。不仅如此,在后现代语境下,伽达默尔游戏说的精神日益彰显出它特有的当代意义,它以本体论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从美学角度探讨如何挣脱物欲的束缚,真正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它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现当代艺术的特征,而且还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当下的艺术作品。
  第一,伽达默尔把游戏的存在方式类比于艺术作品的存在方式,为文学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思维范式。首先,由于艺术作品的存在具体依赖于读者的理解及作品的意义显现,所以对作品的存在而言,起关键作用的是读者的理解,它可以使作品的存在变成现实,因此,作者的创作已不再重要。值得一提的是,伽达默尔的作品存在论虽受到英伽登的影响,但又与其截然不同,在英伽登那里,对作品的阅读理解不属于作品存在,而作品在阅读理解中变成了审美对象,作品本身的存在是前阅读的,因此,将阅读与作品的存在隔离开来。伽达默尔认为英伽登的艺术作品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艺术作品,艺术作品之所以成为艺术作品,依赖于它的本质功能能否得到实现。一把椅子只有用它来坐时,它才成为椅子,否则它只是摆在那里的一个物,我们完全可以用它来放杂物。同样,一部艺术作品只有在审美阅读的理解中它才作为艺术作品而存在,否则它只是摆在那里的一个物。其次,伽达默尔游戏说把观赏者提到了空前重要的地位,观赏者是游戏的重要组成部分,游戏的本质在于自我表现,而表现又是为观赏者的表现,失去了观者,游戏就会变得毫无意义,这样,读者就成为艺术作品之所以成为艺术作品的重要因素。最后,艺术作品不是随意摆在地上的东西,它存在于意义的显现和理解活动中。其独特之处在于,作品显现的真正意义并不是作者的意图,而是读者在作品中所领悟到的意义。
  在伽达默尔的解释学及游戏理论的影响下,当代西方文论研究的中心也发生了转移,上世纪20年代后,俄国形式主义、英美新批评、结构主义及语义学理论都把艺术作品文本本身的研究放在了重要地位。他们将艺术作品的文本视为一个自足的体系,主要研究艺术作品文本的主题、结构、形式、意义及语言等等。伽达默尔对读者的重视打破了传统解释学对文本意义固定化的幻想,从而促使了重视读者作用的接受美学的产生。姚斯是接受美学的代表,他受伽达默尔文学作品存在方式的影响总结出了两条基本原则:首先,文学作品的历史性存在取决于读者的理解,有了读者的理解,作品才算是完整的作品。可以说,读者的理解是艺术作品历史性存在的关键。其次,文学作品不是一个简单的客体,更不是永恒不变的,它是面向未来的一个无限开发的意义显现过程,所以说,作品是一种历史性存在。伊瑟尔是接受美学的另一位代表人物,他认为文学作品由文本和读者两极构成,文学作品不同于阅读前的文本,也不同于在阅读过程中的文本的实现,它在文本和阅读之间。在英伽登和伽达默尔的影响下,他又提出了“文本召唤结构”和“文本的隐在读者”等一些观点,他借助现象学的理论将各种读者反映论系统化,并上升到现象学高度,对后来的读者反映批评产生了巨大影响。
  从解释学文论到接受理论,我们可以看出西方现代文论形成了一种新的突出倾向:从读者阅读理解的角度来探讨艺术作品的一系列问题。由于解释学文论和接受理论有意义的探讨,使西方文论实现了从“作者中心”和“作品中心”向“读者中心”的现代转向。这一转向虽有许多不足但也有很重要的意义,使以现代哲学解释学的历史性思维模式取代了传统文论的非历史性思维方法,以现象学的非对象性思维方式替代了传统文论的对象性思维方式。自解释学文论和接受理论产生后,谁也不能在把文学作品说成是一种超历史的,与读者理解无关的对象性存在了。
  第二,伽达默尔的游戏说有助于实现本体论转向和语言学转向。反对客观主义解释学是伽达默尔解释学的出发点,客观主义解释学认为,作品是读者解读作者创作风格及个性的钥匙,主张读者必须解决由于历史的时间距离造成的主观偏见,从而通过对现实的“超越”来实现对历史本原和真实的“还原”,从而忽视了解释者理解的重要性。客观主义解释学是一种完全主客二分的认识论模式,主体是认识主体,与认识主体相对立的认识对象便是客体,只有通过对客体的认识,主体才能够获取知识。伽达默尔的解释学不同于传统解释学,他的解释学体现出了一种主客相融、相统一的存在论模式;与海德格尔的存在论哲学,尤其是其后期哲学一脉相承的,是对海德格尔思想的创造性发挥。他们都强调,不管是认识主体还是作为认识对象的艺术作品都同在于世界的历史性当中,历史性成为人类生存的基本事实。因此,我们不能盲目地去“纠正”历史的局限,而是要学会如何正确地适应这一历史性。理解的对象不再是抽象的、客观的知识,而是存在的意义和真理的显现。当理解的历史性成为解释的原则,事件的意义成为解释的真理后,伽达默尔的解释学就完成了由认识论模式向本体论模式的转变。
  传统语言观认为语言是人们表达、交流的工具,这种语言观是传统解释学追求绝对客观知识的认识论模式的主要支撑点。原因在于他们认为只要能够客观地认识了艺术作品,就已经掌握了作品的原意。伽达默尔否定了这一观点,认为这种观点没能把握住语言的本质,因为语言和工具不一样,语言不像工具那样可以脱离我们的使用独立存在,也不像工具那样可以随心所欲地使用,语言表现的是一种存在方式。事物的真实存在只有在语言中才能理解,语言也使世界成为我们能理解的世界。伽达默尔认为人们只有倾听事物的语言,才能把握事物本身的存在。语言是人们在世界的存在方式,语言首先作为人的存在状态和遭际世界的方式,然后才能成为表达存在的手段、描述世界的符号。人永远以语言的方式拥有世界,语言给人提供了一种对世界特有的态度和世界观。现代科学正是由于忽视事物的语言,仅仅将事物当作随意使用、消费的材料,才致使事物离我们越来越远,甚至成为与人对立的存在。语言的本质是一个对话过程,解释学的理解也就成了一种对话式的过程。伽达默尔的语言学转向,使得作为认识对象的客观世界成为了因认识手段的改变而变化的符号世界了,而不再像传统解释学所认为的那么纯客观了。伽达默尔语言学转向的本体论意义在于,与认识比较起来,理解和解释显得更为根本性。
  伽达默尔突破了传统解释学狭隘的理论视角,以合理的方式将语言引入哲学和解释学,赋予了语言与理解以本体论意义,这对我们学习马克思世界观的物质本体论及能动的实践论具有积极意义。理解游戏中的历史效果和视域融合的概念对理解世界历史意蕴及国际文化交流融合具有积极意义,有助于促进不同语言的国家和民族之间文化价值的优化、异质互补,有利于人类的共同进步。重视历史传统在现实世界的处境及在视域融合中的创新,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和积极作用。
  第三,对伽达默尔游戏存在方式的深入理解有助于我们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世界的关系。当今世界,越来越多的人不再遵守“生态平衡”、“世界和谐发展”等游戏规则,而是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不断地膨胀自己的私欲。他们达到目的的前提是对大自然、人类资源的践踏与掠夺。在技术意志的控制下,征服自然以建立世界的伟业常常被人津津乐道,但却忘了技术世界越来越精彩的同时,自然世界则越来越荒芜,居住于世界大厦中的人(游戏者)早已忘记了这幢大厦立于其上的人类世界正在遭受着前所未有的根本破坏。当今世界虽处于和平发展阶段,但局部战争时有发生。人类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导致了人的物化、机器化、复制化、人性异化、精神堕落,人与社会、世界的对立日益严重,如何提升人的和谐的精神状态,加速生存环境的优化,改进人的生存状态显得迫在眉睫。
  海德格尔认为,世界可分为技术世界和艺术世界,技术世界是在摧毁大地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艺术世界则是看护大地与大地共在的世界。他认为,技术是一种在本质上无视大地的极端世界化的要求,技术成为人肆无忌惮地追求最大利润的手段,将自然置于毁灭境地。海德格尔还非常注重天、地、神、人四者的关系,而且认为他们的关系是彼此联系的,并处在一个原始的统一体中。天、地、神、人四者中的每一个都以他自己的方式映射着其余三者,映射并在照亮中显现着自己的本质,这实质上也是一种重视主客统一的和谐思想。“以这种居有着——照亮着的方式映射之际,四方中的每一方都与其它各方相互游戏。”[2]由此,海德格尔提出了“诗意地栖居”,认为人的有限性注定了他们在根本上是无知而盲目的,人类必须虔诚地聆听神性的启示,意识到自身的限度,并以神性的尺度来衡量自己,以避免狂妄带来的过失。不仅如此,人的肉体性存在注定了他归属于自然大地。事实上,人在本质上不应该是自然万物的征服者而应是看护者,人在本质上不是生活于世界,而是同在于大地。
  伽达默尔的本体论与其师海德格尔的本体论既一脉相承又有突破性发展。在伽达默尔的游戏说中,人已不再是游戏的主体,游戏真正的主体是游戏本身,人是游戏的执行者,游戏通过游戏者得以实现。伽达默尔更关注的是游戏的存在方式,人在游戏中必须遵守游戏的规则,否则就会受到游戏的约束与惩罚。我们生活的世界,就是一个由芸芸众生组成的大游戏,在这个世界游戏中,人类作为游戏的参与者、执行者,必须借鉴伽达默尔游戏说的重要启示为人类自身服务,学会处理个体与世界的关系。不能把客观世界仅仅当作任人使用、践踏的客体,它是一种包括人类在内的存在,更是一种存在方式。我们应该摆脱先前的主客二分的认识论模式,以本体论为基础来处理人与世界的关系。人不应该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而不顾自然的平衡,人更不能为了自己国家的利益而去践踏世界的和平。我们应当遵守自然的发展规律,维护世界的和平,不要把自己个人的主观意愿凌驾于世界这个大游戏之上,游戏的真正主体是人类活动自身,而不是我们。正确处理人与世界(游戏)的关系可以使人们在游戏中获得特有的喜悦、成功,有助于我们提升精神状态,调整生存结构,以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
  伽达默尔的游戏观打破了传统的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主张主客观的统一,实现人与游戏融为一体,对改善当今社会中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有着积极的意义。
  
  注释:
  [1][德]伽达默尔著,洪汉鼎译:《真理与方法》,上海文艺出版社,2004年版,第138页。
  [2]孙周兴选编:《海德格尔选集》,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第1180页。
  
  
  (林现彩 山东省郯城县教育局 276100)

伽达默尔游戏理论的美学价值与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