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11年第6期 ID: 148498

[ 于静 文选 ]   

语文生态课堂应适当留白

◇ 于静

  摘 要:语文生态课堂要重在开启学生智力,引发学生想象,所以在教学中要从教学语言、体态、图像、问题、板书等各方面给学生留有适当的空间,让学生思考、想象、梳理,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关键词:生态课堂 留白 想象 自主
  
  语文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一堂课气氛紧张活跃,几乎没有片刻的“空白”和“闲暇”,在大力提倡生态课堂的今天,这不能不说是一种缺憾。生态课堂教学的魅力之一在于开启学生智力,引发学生自由驰骋的想象。在实际的语文课堂教学中,适当的留有“空白”,恰恰能够让学生在“空白”中驰骋想象,开拓创新,才能真正展现生态课堂教学的魅力,真正体现新课改精神。
  一、教学语言留白
  教师课堂教学语言讲究“抑扬顿挫”,其中“顿”就是教学语言要有停顿。让学生在短暂的“空白”中思考、咀嚼学习的内容,想象文本描绘的画面,品味蕴含的思想情感,梳理构建知识体系等。
  比如在讲授老舍《济南的冬天》的“雪景”时,就不必向学生细说济南的雪景如何美,而是留给学生一些“空白”,让学生结合语句体会雪后山上的美景,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带给学生审美的享受和独特的体验。这样的教学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便于学生理解掌握学习内容,深化学生的认知体验,才是以人为本的生态课堂。
  二、教学体态留白
  教学中,一般以有声语言为主,体态语言为辅。体态语之后也应留白。比如教学《孔乙己》中“排出九文大钱”时,我们常常用体态语言描摹“排”的动作,让学生在态势语中揣摩作品中人物的神态、心理、性格特征。遗憾的是,在课堂上,许多老师在描摹完“排”的动作之后,就马上揭示“排”的意蕴。而实际上,老师描摹“排”的动作未完,学生的手也已在位子上“排”了起来。此时,没有体态的留白,学生就不会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再如《变色龙》中的奥楚蔑洛夫所表现的见风使舵、媚上欺下的特征;《杨修之死》中的杨修所表现的恃才放旷,曹操的忌才妒贤等特征,都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中用体态语来体会,这样的留白能够让学生更容易进入情境。
  三、媒体图像留白
  现在老师们大多使用多媒体教学,但有些时候因没有留白,让大量的图片取代了文字,抹煞了学生的心智。记得有一次在南京学习,一位老师执教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从头至尾把每一节诗,甚至每一句诗都配上了形象逼真、色彩鲜艳的画面,而没有给学生留下适当的“空白”。这样,学生看到诗句,就看到了感性的画面,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联想想象能力就得不到很好的培养,何谈诗句内容和画面背后的深刻内涵呢?这种缺少“空白”的教学,学生的学习情趣、学习效果怎能不打折扣呢?这样的教学怎么能让学生在自然的思维状态下生成呢?
  四、课堂问题留白
  生态课堂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可语文课堂上的问题许多都是教师课前设计好的,是老师的问题,不可能涵盖学生的真正疑问,这与自主学习是相抵触的。因此很有必要在适当的时候留白,让学生思考发问,真正质疑,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记得笔者在教学乔叶的《坐在最后一排》时,曾精心设计了许多问题,课上学生的确也很活跃,但整堂课都是老师问,学生答,把学生硬拉到自己的教学思路上来,学生根本没有提问的空间,何谈自主?后来,笔者在执教《鸟啼》时,一改以往的教法,首先启发学生针对课文大胆提问,一开始就有12位学生提出问题。留白营造了学生思维的空间,点燃了学生的求知欲望,解决了学生心目中“真正”的问题,这样的课堂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生自主课堂。
  五、板书设计留白
  老师组织课堂教学时,除了精心设计问题,还精心设计板书,有时还变换花样,讲究形状,讲究对称,表面上很好看,其实老师的板书又代替了学生的思维,怎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呢?
  板书是教学内容的简洁再现,要充分体现其概括性和艺术性,而不是作一览无余的交代。有的内容通过省略号或留白方法隐去,有的内容可让学生自己动手完成,给学生留下积极思考和想象的空间。例如在教学《端午的鸭蛋》时,笔者在黑板上写下“淡淡的鸭蛋”时故意留白,即在后面画出横线让学生填空,一位同学结合课文的分析和板书,水到渠成地写下“浓浓的乡情”。所以,这一板书上的留白,对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是不无裨益的。
  说到这儿,如果你对生态课堂教学留白还有忧虑的话,不妨先向自己提出以下几个问题,然后试着作出正确的回答:
  1.学生自己能看懂的,你还讲吗?——重复低效。
  2.你是否经常不放心,觉得这也没讲,那也没讲?——实在没有必要。
  3.你喜欢面面俱到吗?——要敢于割舍。
  4.你的课堂教学是否有固定的讲读程序?——要突破程式化,给学生一个惊喜。
  5.你是否常常潜心于给学生对答案?——万万不可,重在学习过程。
  6.你在教学时是否过于追求完美无憾?——追求的是完美,其实关注的是自己,忽略的是学生。
  当你认真思考回答过这几个问题后,你还去追求课堂上表面的热闹,而不给学生留点空间吗?
  
  
  (于静 江苏省徐州市第26中学 221000)

语文生态课堂应适当留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