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11年第6期 ID: 148492

[ 赵恒 文选 ]   

高中作文教学技巧浅谈

◇ 赵恒

  作文不仅在高考语文试题中占据着大块的分数,在语文日常学习中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现在很多中学生,依然是为了作文而作文,为了考试而作文;堆砌词句,无病呻吟,不能抒发自己的情感,不能彰显自己的个性,使文章千篇一律,毫无新意。即便是简简单单的一堂作文课,也往往使学生郁闷,老师苦恼。
  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笔者认为,仅仅强调学生锻炼语言、积累知识、开阔思路是不够的。我们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观察问题,揣摩学生的心理去既而去思考问题,从而在实际教学中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
  一篇好的文章,不外乎优美的语言,深厚的底蕴,独到的观点,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文章的艺术性、知识性、思想性。如果说艺术性如华丽的外表,引人入胜,知识性如蓬勃的血肉,焕发光彩,思想性则如健壮的筋骨,构筑大厦。中学生的作文,亦是如此。如果不能做到可读、可赏、可感,又如何能获得老师的青睐,使其不吝啬手中的笔墨,给予高分呢?
  众所周知,高考中留给作文的时间是很短的,而我们平常作文课的时间又是根据考试时间设定的,因此时间不够的问题在学生中普遍存在。人的才思有敏捷的,也有迟钝的。如果作者是王勃、李白,自然是文不加点,一挥而就;而如果让左思、贾岛也像李白那样写文章,估计也就没了“三都赋”这样的传世名作和《题李凝幽居》中的推敲佳句了。相对于中学生的水平,短时间内写出佳作,实属一件相当困难的事情。我们无法改变时间,只有改变写作速度,而加快写作速度是与多写多练分不开的。
  首先,笔者鼓励学生使用聊天工具,开通空间、博客、微博,要求他们在假期、周末将自己的所见所想分享出来。有时笔者会开展竞赛,看谁的博客获得了更多的关注。相对于写日记,学生更喜欢这种时代化的方式,且,为了获得关注,他们也更注重磨炼自己的词句,充实自己的写作内容。
  学生的作文经常是没有思想、缺乏灵性,笔者认为作文最关键的是要有写作的灵感。我们经常会听到专业作家谈写作感受,苦闷时常常几天写不出一个字来;灵感来了,则下笔千言、文思泉涌。同样,学生写作一样需要灵感。有人要问,几百字、几千字的作文也需要灵感?其实,凑几百字并不难,难的是凑成好文章。李白倚马成章,也是无酒不诗,无景不文;而王勃若非恰逢盛宴,心潮澎湃,也不一定会有千古传颂的《滕王阁序》。所以说,写作需要灵感,而灵感不仅需要培养,也需要磨炼,需要我们思考获得灵感,需要灵感来了及时写作。所以,对待灵感的第一要务,就是要及时把握。
  此外,灵感常受到环境和心情的影响。高中生恰好处在易情绪化的年龄阶段,情绪好时,容易产生灵感;情绪差时,则容易丧失灵感。处变不惊的心态难以培养,但激发学生兴趣,创造产生灵感的机会则相对容易制造,对此,笔者常采用的方法是——读即写:
  不拘泥于学生读一样的作品,读指定的文章,只要读他们喜爱的,能引起思想共鸣或带来震撼感的作品即可。所以笔者要求学生把好的小说、论文放在手边,而好的文章,总会留下值得深刻回味的内容和无限的想象空间。在阅读的时候,学生兴趣提升,思维就会变得活跃。在他们尽情遐想的时候,常常容易产生灵感,这时让他们把喷薄的情感宣泄在纸上,就是一个作文的好时机。写作的时候,笔者也从不指定写作的形式,只是告诉他们,如果你觉得结局太悲观(或太乐观),可以重写结局;如果你觉得情节可以朝另一个方向发展,可以改写情节;甚至,如果你想做主人公,可以把主人公写成自己……总之,要随心所欲,写出自己的想法。这样既可以加强阅读的效果,也能让学生自己的思想贯穿其中,体现他们的个性。
  常言说,兴趣产生灵感,而学生常会对时事,尤其是贴近我们生活的事产生兴趣。针对议论文,有时候笔者会从网上下一些热议的话题和文章,让他们展开一场小小的讨论,然后写成文章。如最近热议过的《中医伪科学?》之争,笔者引导他们读了一些观点、论据和名医徐文斌的一篇辩论文章,然后让他们即兴发挥,写成文章,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对于学生文笔的历练,有时笔者会采用文字游戏的方式进行,笔者把它称为“套词”。但此“套词”绝非彼“套词”,而是要求学生“借”优美的骈文、诗、词、歌,甚至一段散文的“壳”,将自己的语言填进去的一种文字游戏。文字游戏在文学界一直普遍存在,例如民间传说最广的苏小妹、佛印、苏东坡之间的文字游戏,还有我们经常看到的藏头诗、回文诗等等,而这种文字游戏要求学生必须在熟读文章、体会韵味的基础上,反复推敲之后才能完成,主要用于锻炼学生组织文字的能力,并且提高他们对于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能力。更重要的是,“玩”往往是学生喜欢的一种学习方式,而这也是时下流行的一种方式,学生易于接受。
  另外,文章的修改、重写也是锻炼文笔的一种方法。笔者常常会把学期初写的作文,在一段时间后要求学生对照重写一遍,或者是反复修改。笔者告诉他们,有很多作家也是如此,最能有说服力的就是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留下的传世名著《红楼梦》。学生隔一段时间再看自己的文章,往往会发现自己当时察觉不到的不足。比如说,语言是否顺畅,用典是否恰当,情节是否完美等。而笔者的要求是,即使不能篇篇精品,最起码也要获得自己的认可。
  重复修改自己的文章还有一个简单的原因,就是只有尽自己最大努力写的文章,才能在自己脑海里留下深刻的印象。而现在的高考作文基本都是话题作文,只要符合话题内容即可,限制相对而言少了很多,因此我们的日常作文,在高考时也许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虽然这样的想法稍显投机,但是哪个老师不更偏爱自己的学生一些呢?就如笔者曾在看到高考甲骨文章后,开玩笑让一个学生去练张旭的狂草,因为他写的字实在让人头疼。字在作文中也是相当重要的一点,字写得好坏几乎能有五分的分差,所以中学生也不可轻视。
  以上是笔者对作文教学的几点认识,希望对同道之人起到些作用,也希望能就正于方家。
  
  (赵恒 山东省定陶县第一中学 274100)

高中作文教学技巧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