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给力”是现代汉语的一个新词,其来源大致有三种说法。本文从“给力”一词的词义、句法功能和语用优势等方面作了探讨和分析。“给力”的词义主要有两类:一类表示“给予力量”,另一类表示“牛、带劲”。在句子中“给力”一词可以充当定语、谓语、主语和宾语。同时,“给力”一词的广泛使用体现了语言的生动性和丰富性。
关键词:给力 词源 词义 句法功能 语用优势
一、引言
盘点2010年网络话语,“给力”一词最引人注目。“给力”是现代汉语中出现的一个新的词汇,自“南非世界杯”以来开始蹿红各种媒体,不但网民在用,主流媒体也在用。请看下面的例子:
(1)央行给力货币政策名义宽松实转紧缩(《重庆晨报》,2010年11月12日)
(2)CPI创25月新高食品给力74%(《沈阳晚报》,2010年11月12日)
(3)江苏给力“文化强省”(《人民日报》,2010年11月10日)
在2010年“百度网络沸点”的评选中,“给力”一词以高达约100,000,000条的数据毫无争议地当选了2010年十大网络流行语之一。那么“给力”一词是如何产生的?其词义、句法功能、语用优势又有哪些?本文试图就上述问题做些讨论。
二、“给力”的词源
关于“给力”的来源,在《现代汉语词典》、《新华词典》等工具书中并不能找到其踪影,但大致有这样三种被大家普遍认同的观点:
(一)“给力”是临高地区方言。在海南省临高县,过年时大人们劝阻小孩子打架时,常对着打人的小孩说“你给力小弟弟了,你就长不大了”。这句话的意思是“你打那个小弟弟,你的力量就给他了,你也就长不大了”。据考证,“给力”在临高话中已使用七百余年![1]
(二)另一种说法是,“给力”一词是从闽南话演变过来的。用潮汕话(潮州汕头地区方言,与闽南话很接近)“够力”来解释“给力”就一目了然了。而潮汕话“够力”,大意为足够的力度,达到预期的目的。[2]
(三)“给力”一词在网络上走红是源于日本搞笑动漫《西游记:旅程的终点》的中文版配音。画面一开始,师徒三人(动画设定为八戒先去了)历经磨难到达天竺后,却发现所谓的天竺只有一面小旗子,上书“天竺”二字。弄得师徒三人都愣了神,悟空不无抱怨地说:“这就是天竺吗,不给力啊,老湿。”所谓“不给力”就是形容和自己预想的目标相差甚远。而“给力”自然就是有帮助,有作用,给面子的意思了。[3]
三、“给力”的词义、句法功能、语用优势
(一)从词义上看,自从“给力”一词被我们引用为网络用语后,词义得到了不断的丰富和发展。总结出来大体上有以下几个义项:
1.词义演变造成新义。从词义演变的角度看,“给力”的“牛”、“很带劲”、“酷”等意思都是原有方言义的辐射引申。在原有的意义上稍加扩展,就可以引申出这几个新义。例如:
(4)新能源公交“不给力”故障频发引乘客不满(《生活新报》2010年11月12日)
(5)南非世界杯竞彩“很给力”(《青岛晚报》电子版2011年01月31日)
(6)巴萨火力全开14人取得进球锋线无忧中后场更给力(巴萨中文官方的体坛微博2010年11月16日)
2.构词方式造成新义。从构词方式看,“给力”是一个动宾式结构,词和词按照支配关系构成该结构,由及物动词“给”和动词所涉及的对象“力”充当宾语构成。其中的“给”有“使对方得到或遭受到”的意思。“力”在这里的意思为“力量、力气”。同时,这里的“力”还稍微有点褒义的色彩,带点强大的意思。“给力”即有“给予力量”和“加油”的意思。 例如:
(7)为青年法官成长“给力”(《江苏法制报》2010年11月12日)
(8)中石油“给力”五大措施力保甘肃油品供应(《西部商报》2010年11月12日)
(二)从句法功能看,“给力”一词在句子中可以充当定语、谓语、主语和宾语。
1.“给力”充当定语成分,这是给力最常见的一种用法,例如:
(9)有“给力”的理念,才有“给力”的标题(《现代快报》2010年11月12日)
(10)在最给力的“科学发展”背后(曾飞首页2011年01月22日)
(11)本年度最给力演讲(柴静博客2010年12月4日)
“给力”在以上例句中都用作形容词,分别修饰其后的“理念”、“标题”、“科学发展”、“演讲”等名词或名词短语。
2.“给力”充当谓语成分,例如:
(12)《搞笑漫画日和》配音你们太给力了(《南方都市报》2011年01月07日)
(13)高房价给力光棍节(《东方早报》2010年11月12日)
(14)中石油“给力”五大措施力保甘肃油品供应(《西部商报》2010年11月12日)
(15)7万个亿了!财政应“给力”民生(《燕赵都市报》2010年11月12日)
“给力”在例(12)中当作形容词,受副词“太”修饰,在句中充当谓语成分。例(13)、(14)、(15)中的“给力”都用作动词,后跟宾语,在句中充当谓语。
3.“给力”充当主语和宾语,例如:
(16)该给“给力”打上休止符了(《红网》2010年11月29日)
(17)流行语“给力”成党报头条标题网友称用错了(《山东新闻网-山东商报》2010年11月11日)
例(16)中“给力”是名词,作“给”的对象,在句中充当宾语。例(17)中的“给力”也是名词,作句子的主语。
(三)语用优势促成流行。从语用层面上看,“给力”一词具有其它相当词语如“带劲”、“加油”等无法比拟的优势。
首先,“给力”更新颖,更时尚。语言运用有趋新、求变、从众的心理特征。“给力”一词流行前,只是个方言词汇,不为大多数人所熟悉。当人们正对“带劲”、“加油”等烂熟已久的词失去新鲜感时,却又苦于找不到更新奇的表达方式时,“给力”的出现无疑具有更强大的吸引力。
其次,“给力”一词具有更丰富的涵盖力和更强的表现力。从语用的角度看,表达同样的意思用“给力”可以传达其他词语所不能传达的意蕴,具有更佳的表达效果。“给力”虽不是新词,但它的流行却源于网络。网络的运用以及《人民日报》的大胆采用,赋予了这个词丰富的语用色彩[4],使它在本身意义之外实现了严肃性与诙谐性的统一。因此它既可以用于严肃认真的正式场合中,又可以用于轻松活泼的口语表达中。“给力”一词常出现在新闻标题中,也就是因为它丰富的涵盖力和超强的表现力正好满足了新闻标题追求文字的简洁、醒目和信息量最大化的需求。
四、结语
人们利用言语传递和表达情感,当然就希望所运用的词语能够恰当妥帖地表达情感,能够准确有效地传递信息。“给力”一词不仅有其原义的引申“牛”,“带劲”等意思,还有“给予力量”、“加油”等新义。同时在句子中“给力”一词可以充当定语、谓语、主语和宾语。它的使用不仅体现了言语的生动性、丰富性,而且言简意赅,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注释:
[1][2][3]参考百度百科,给力:http://baike.baidu.com/view/3803376.html?wtp=tt。
[4]胡军:《“忽悠”探微》,现代语文,2007年,第2期。
(赵佳佳,王月华 浙江省宁波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315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