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11年第3期 ID: 148232

[ 谢灵 文选 ]   

深情放歌 瞬间永恒

◇ 谢灵

  摘 要:方军的诗集《瞬间的永恒》,汇集了诗人军旅生涯30余年的诗歌精品。她是一面明镜,映照着人间万象,奏出了抒情佳音;她是一道彩虹,跨越了风雨岁月的往昔;她是哲人冥思,启迪人们去探索人生的奥秘;她更是陶冶情操的轻歌,包蕴了诗人的审美情愫,给人以美的愉悦与感悟。
  关键词:方军 诗歌 审美情愫
  
  方军的诗集《瞬间的永恒》,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其内容有从感觉到智慧飞跃的“哲理冥思”;有从瞬间到永恒发现的“天涯回眸”;有从自然到幽深探寻的“城外轻歌”;有从优美到崇高奋进的“山水情韵”。诗人注重传达内在的审美情愫,体验生命的情怀,唤起了新诗现代性的审美追求,彰显了一种真正意义的创造精神与审美价值。读方军的诗,能感受到以下三点审美情愫:
  
  一、瑰丽的想象 浓郁的情感
  
  诗歌是以最精炼的语言,浓郁的情感,瑰丽的想象组合成的有韵律美和意境美的文学样式,具有抒情性、哲理性和音乐性等审美特征。吴乔《围炉诗话》曰:“人有不可以之情,而不可直陈于笔舌”,就索物为比、托物陈情。
  方军的诗歌总是运用比兴、想象、象征等艺术手法来抒发情怀。如《烛光》就是“情附物中”,兼具有比、兴之特征。“每当看到烛光/就想到了母亲/想到小时候母亲拿着小油灯/含辛茹苦地操劳”,开头叙物陈事,触物起兴,接着引发对母爱的赞美:“如果母亲像燃着一支不熄的长烛/该有多好/只要有了母亲/全世界都会美好/母亲/是春天/是太阳/是温暖/花会开/风会吹/鸟会叫/蝴蝶会飞/太阳会明燿/母亲/是孩子身心疲惫的安逸站/母亲/像烛光燃烧自己/照亮了孩子人生的旅途”。令人读之不禁击掌称叹,这是托物言情,具有现代诗歌的象征性意蕴。《竹之歌》咏道:“只有这坚厚的盔甲/才能挺拔/只有这满腹的空节/才能吸取风雨的养分/它虽是一个小小的身躯/却显示着高大俊秀/它连起一片翠绿/却有着遮天的浓荫”,最后生发出:“也许它将被扎成远行的筏/甚至于高飞的风筝/但它最后仍然投进大地怀抱/那里才有养育它的根”。一切生命的本质都在万物的律动之中,诗人由一串相关联的外物引发感慨,表达一种普遍的人生经验,从整体意义上呈现其意象美,这在传统诗歌中的比兴手法的基础上有所创新。
  无诗没有情,无情即非诗。郭沫若认为:“诗=(直觉+情调+想象)+(适当的文字)。”(《诗论三札》)艾青说:“没有想象就没有诗。……艺术的魅力来源于以丰富的生活为基础的丰富的想象。”(《和诗歌爱好者谈诗》)方军诗歌中的意象内涵丰富多彩,想象瑰丽而清新。读一读他的《胡杨颂》、《燕子归来》、《摇篮曲》、《丁香》、《珊瑚》、《冰与水》等就会有鲜明的感受。
  方军的诗有感而发,抒发的感情也是多种多样的。《草坪的夜晚》里“与淡淡的花儿相拥/共享一轮圆圆明月”,是诚挚的友情;《念友》里“让我化作温暖的朝阳/照亮你行走的路程”,是忠贞的爱情;《乡恋》里“不管鸟儿飞得多远/也飞不过故乡的蓝天”,是剪不断的乡情;而《深情放歌》、《长城》等诗篇所表达的则是高于一切情感的爱国之情。《梦里走来大别山》、《杜鹃花》诗情如滔滔洪流,汹涌澎湃,充满浓情厚意,读之令人回肠荡气;《静静的湖》、《流水独唱》诗情如山涧小溪,潺潺流淌,清新明朗、真挚自然,具有沁人肺腑的艺术美感;《梦韵》诗情犹如淡云轻烟,飘飘渺渺,似有似无,或写远山空阔,月影斜照,或写夜静月明,山鸟惊啼,画面优美而情思深邃。像《烛》、《树根》、《大风歌》等,皆触物起情,又有象征之意。
  
  二、哲理的冥思 智慧的悟感
  
  优秀的诗人善于以真、善、美去启迪人,优秀的诗歌具有陶冶情操的美育功能。方军的诗不仅情感浓郁,而且注重“诗言志”,更增添一种当代军旅诗人的使命感,这在其哲理诗中表现得尤为突出。车尔尼雪夫斯基说:“在读者群中传播了大量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使他们认识了科学所取得的概念——这就是诗对生活的伟大作用。”(《论亚里士多德的<诗学>》)方军认为:“诗是过去瞬间的记忆,而记忆是对生命的一种提炼,这是诗深镌不泯的根据,璀璨动人的理由。是人世沧桑湮埋了它的存在,又是沧桑吐还了它的光华。”读方军的《空间的注视》、《细谈人生》、《心语》、《诉说》等诗,能感受到“瞬间的永恒无法虚构,人生更不能在虚构中永恒”,正如他在《瞬间的记忆》中写道:“走过昔日五光十色的园林/徘徊在幽谷、风雨/接受逝去的漫步/呼唤消失的声音/往事悠悠/犹如瞬间的记忆/随你几多反复/依然对你顾盼含情/往事像佳酿的老酒/激发你沉醉的心情/围绕诱人的味道/调剂在流年中沉淀/随着记忆淡化了苦涩/拉近了遥远/”。诗人感悟:“瞬间的记忆是永恒的,对于永恒的记忆,重要的并非是你从中得到了什么,而是你从中体验到了什么。体验即感悟,这被中华民族誉为最高智慧。”这的确是人生宝贵的箴言。
  方军的哲理诗是从感觉到智慧的飞跃,是久经孕育和瞬间完成时空交错的心理图像,是对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永无穷尽的开掘,这样的哲理诗“任是无情亦动人”。如《热情》:“理性与热情/是航行的灵魂和帆/在泛荡、漂流/理性独自统治权力/热情是火焰/让心灵的理性/升到热情之最高点/也让理性来引导热情/让它时刻生存/”,这既是作诗的审美之见,也是做人做事的智慧之见。又如《感悟》:“人生如同蜡烛/有美丽鲜艳/有辉煌灿烂/有昏沉阴暗/有油尽灯灭/青春/与生的快乐结伴/衰老/与死的悲哀相随/如何看待生命/如何珍惜生命/只有奋斗不息/生命才能光芒四射/”读者跟随诗人新颖而奇特的想象,进入开阔而绮丽的艺术境界中,摆脱现实功利的束缚,从而超凡脱俗,永葆青春朝气。如《生命的赞歌》在诗的最后悟道:“神圣的生命啊/ 永远是一首古老而年轻的歌”,诗中蕴含着丰富的哲理,令人顿悟生命的真谛。
  
  三、山水的情韵 鲜明的乐感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仁者爱静,而山给人的是肃穆之美;智者爱动,水却给人以流动的想象。方军诗中山水的情韵是一种层次多样的自然存在的美。《林中溪水》是泉水叮咚,鸟鸣啾啾的听觉美;《杜鹃花》有“艳红如同少女”的视觉美;《田野里飘来的歌》有“莺飞草绿的阳春”的动态美;《龟山峰》是“站在大别山的顶峰”的静态美;《季节的变换》是“春风就要越过残寒”的变化美;《融入山景》是“莽莽群山,翠翠苍松”的表现美;《乡恋》是“弯弯的小路,悠悠的绿叶”“迷了金蜂,醉了彩蝶”的荟萃美……诗人笔下的高山大河、悬泉飞瀑、月明星灿、草长莺飞都构成了鲜明的情韵美,“一腔激情在绮丽的风景中徜徉,使有志者遇见知音,引为同调者而奋进,获得搏击人生的真谛”。
  一方水土一方人,一片山水一片情。方军的创作深得楚辞之精华,“楚歌唐音/恍惚的方言/男耕女织/醒鼻的泥土/乡音婉转依稀/找回了童年的根”(《故乡之秋》)。他是湖北黄冈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除著有诗集《瞬间的永恒》外,还有散文集和传记文学,其中《大别山的翠竹》、《夏日荷花映日红》等作品以散文的形式记叙了将帅的丰功,讴歌了楚天的风云。而在诗集《瞬间的永恒》里,数十首诗歌同唱一个主旋律——大别山的“情歌”。这里的“情歌”是家乡的山水赞歌,老一辈的革命战歌。从《武汉三镇》“拨响了崛起的新韵”到《武汉长江大桥》下“那往来的船帆”;从《江楼》“自有天生隽秀的气韵”到《山瀑》中“携天地之精气/采万物之甘泽/汇成强劲的生命”;从《五月的花笛》“一首迷人的歌”到《融入山景》“融汇于你的博大沉雄”——《故乡的泉水》啊,记载着“您的足迹遍于整个大别山”——单从诗歌的标题就可以看出诗人是多么钟情于大别山,诸如《大别山下饮泉水》、《大别山的苍松》、《梦里走来大别山》、《山花漫过大别山》、《大别山与流水》、《大别山的小路》、《回首大别山》、《远望大别山》——诗人“带着大别山的气势,带着对山的恋情,带着大别山的纯朴”一路“高唱着歌儿向前奔去”。
  谢榛《四溟诗话》说,诗的语言应是“诵之行云流水,听之金声玉振”,指的就是诗歌语言的音乐美。方军的诗歌语言具有鲜明的音乐性,而且是通过意象美与意境美来展现其内在的情韵乐感。诗人以赤子之心、以嘹亮的歌喉歌唱大别山的景物。《映山红》“红遍了南山坡/山川来作伴/蜜蜂献殷勤/小河为你欢歌”。《大别山的苍松》“如此庄严而雄浑”,“树身留下历史的年轮/翠枝间写满了清纯/男儿的刚强/女儿的风韵/风格昂扬的品质/巍峨不朽的精神——”这一切化作瞬间的永恒。“如诗如画的回忆,总是赶不上生命的脚步;烟水迷茫的沧波,永远落后于憧憬的风帆。”诗人在《深情放歌》中宣言:“爱是无尘的世界/在大地上撒满了鲜花/每一朵都诠释着爱的生命/无限芬芳/无限完美/爱把真诚融进纯洁的心灵/在希望的田野上/绽放了生命的绿色/在蓝蓝的天空中/唱出一首暖暖的歌。”
  大凡在现代诗坛耕耘的成功者,都有独特的风格。方军诗歌的风格是“楚天风韵,清新自然;军人情怀,气象万千”。初读方军的诗篇,如观君子兰,风度翩翩,美不可言;细品方军的诗情,如听协奏曲,千种风情,万般乐感。令人视野开阔的是,看诗中的苍松,会想到它的苍劲、不凋;看诗中的翠竹,会想到它的挺拔、不屈;看诗中的枫树,总是情不自禁地想到坚强、不俗;看诗中的杜鹃花,纯真之情就会油然而生。总之,军旅人生和壮丽山川开拓了诗人的胸襟,方军的《瞬间的永恒》,既赞美了祖国山水,又抒发了个人情怀;既阐释了人生哲理,又讴歌了生命永恒。用美学范畴来概括,其诗歌应是优美与崇高的结晶。
  
  (谢灵 安徽省蚌埠坦克学院 233013)

深情放歌 瞬间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