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11年第3期 ID: 148231

  

何申90年代中篇人物塑造的文化选择

◇ 任慧群 崔景秋 穆廷云 孟宪华

  摘 要:燕赵新时期的著名作家何申,其中篇小说以记录90年代中国县乡的社会现实而著称。其作品善于细腻地刻画县乡领导干部在复杂人际关系中的心态,在众多县乡领导形象塑造的关注点与90年代以来中国文化选择的密切关系中,以揭示真相的方式指向中国建设经济社会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并以人物在困惑中的执着,试图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何申 90年代中篇小说 基层领导 文化选择
  
  燕赵新时期的著名作家何申,其中篇小说以记录90年代中国县乡的社会现实而著称。作者总是以饱含使命感和责任感的笔触,通过人物在复杂人际关系中的细腻感知,塑造乡镇领导干部形象。
  《穷县》选择即将退休的县委副书记视角,感知当时社会出现的诸多问题,在这些关注点的聚焦中,刻画了众多不同的县级领导形象。第一,这里自然条件差,经济底子薄,县里的企业不景气,财政空虚,几个倒闭厂的职工成天到县政府大院请求给碗粥喝,致使堂堂县政府没法办公。第二,从地区派来的县委书记,想尽快干出点名堂来,为打开穷县的局面,在经济发展的指标、抓项目跑资金上都显得很有魄力。但落实起来就跟想象中的有不小距离,县里的人事关系复杂,县委领导之间人心不齐,瞎折腾,扯皮斗心眼子。不清楚县里猫腻的他不断出去解放思想,而其他县委领导心里都跟明镜一样,都不愿意当大头,前者很难在“缠着绕着里勾外连都能论得上亲戚的关系”的面子前,弄清这里的主要头绪,装糊涂的后者都清楚前者从政还太嫩。即将退休的副书记明白一些硬道理。第三,退休老干部看不惯现在的领导拉着烟酒肉去上面要钱,公开要官要职务,后悔没有利用权力,当他们撕破老脸后心里才获得了一点平衡,甚至有人还把全家药费都包了。领导家属也大张旗鼓地出售别人给送的东西,声称要为丰富市场做点贡献。第四,在众多因素下坐到县长位子的人物,想豁出把子力气把工作做得出色些,却在项目上出现不小失误,从而引出合资企业与党委政府的关系问题,以及合格的常委会们的“团结”办法等。第五,作为外派干部的县委书记想顺当上调,需要搞出成绩,而标示之的数字就是关键。因此,在县委保证“绝不能影响”其“两年的成绩”,并使之完全放心的前提下,全县“上上下下都围绕着申报贫困县做工作,使劲往穷里说”,检查工作的副专员所看到的“情况”果然是那么回事。作品结束于县委副书记怎样“简单化”地处理县委书记与女同事之间被众人“复杂化”的事情,其中也离不开因调解领导之间的矛盾而累伤、“牺牲自己”,分散“众人的注意力”的办公室主任等。小说感知了一团乱麻似的穷县中县级领导在各种人际关系和错综复杂问题中的表现,交织着作者充满责任感的担当和难以找出出路的迷惘。
  《年前年后》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以中国乡镇领导干部年前年后的活动为主线,在形态各异的人物形象塑造中,展示了90年代中国县乡两级社会的经济文化和政治文化中呈现的问题,不同画面中隐含的批判态度,显示着作家鲜明的价值取向。县级领导要“不能含糊全得认下”来年翻番的“指标”,乡镇的一些头头一边忙着请客拉关系要上项目,一边为各种原因找说话占分量的领导调回县城。在这里,给头头送东西已是明睁眼露的事,送礼则以“上下团结奋斗跟一个人一样”的年终奖金方式,培养与领导的情谊,“足以想象”把红包掏出来送给领导的场景,县领导团拜会后有组织有计划地“撤退”与爱国主义教育、修我“长城”等。与此相关,作品以领导买酱油时的所见所听,关注90年代的热闹事;以拜年酒席上讲笑话的方式,说出乡镇领导与酒席的关系;也以不同人物视角,侧重揭示了年根一些正头香主们忙得一塌糊涂的内容,以及有钱有权的人根本不串门的原因,项目审批的实情,各类奔钱奔权的人们之间“互相拉扯一下”的战略问题。作品在关注90年代文化选择中中国基层社会相关的问题的同时,也一直贯穿着这种视角所体现出的价值取向:作为领导,人物心里的高兴来自于使村民们变得富裕,能使爹娘扬眉吐气;做人的荣耀,在于能给旁人特别是老百姓多做点事,做光耀前者后荫来人的积德的事。因此,细腻感知人物遇事解开的心理过程,请人吃饭前的心理,认为“能利用这关系给老百姓办点事”,应该是好干部,能够流芳千古;人物看望住院老百姓时彼此所说的话,送饺子的实情与打麻将之间的关系,领导交代“中央正重视农业”“讲透送饺子的思想感情”,需要有与读者非常熟悉的此场景的电视配音作为前提。在这个“胆子再大一点”,“步子”不能“慢”的“奔小康”的时代,风调雨顺的期盼中,人们是否能从其隐喻中感悟作品中“自己派出的那点兵将是否能惊动不了人家”的深刻内涵?
  《乡村无眠》围绕县里展开经济建设出现的环保问题而引发的地方政府与媒体之间的大战,塑造了县乡两级领导的形象。第一,想“快出大政绩”的乡镇领导,自有使百姓收入平均数升高的途径,他要用黑乎乎的铁精粉给自己换来个光亮亮的前程,当然离不开在关键时刻给主要领导进点贡。而破坏农村生态的开发,扩大了农村的贫富差距,引来出于不同目的的老百姓不甚明了地维护自己利益的质疑。何申将以何种方式处理在90年代中国乡镇都会出现的这些问题呢?作品以对“硬道理”知之甚少、对以不同方式富起来的“发财的人”“眼珠子有点小红”的村民视角,感知了其对乡镇领导有关“利益”“金碗讨饭”“前进”“服务”“损失”的说明,也理解了“得让他有露脸的时候”,但也指出“像个当公仆的样”的官员面对有钱人和百姓时的“乐”“烦”等不同态度,提出“钱挣多”的人应“想着点没钱的人”,“更不能祸害没钱的人”。第二,坚持科学发展的政策,却没有遮蔽县领导的苦衷和抓住机遇让财政收入翻两番的目标。因此,县领导宣传部暗地下了死命令,要求要不惜一切代价,保护地方经济发展的速度。在平民百姓干了件惊动州府的大事后,不能不使用各种手法遮掩真相,让百姓顾全大局委屈自己,在“有事”时论起了“咱们自己好商量”。对这些内容的揭示,则通过宣传干事的活动和心理感知实现。行贿查到半道打住。县里的经济,通过及时治理还成了典型。县领导在市里大会上介绍了如何坚持科学发展观,如何下大力量保护生态环境的经验。第三,作为党的喉舌的新闻媒体人,搞批评报道固然不容易,因为“有权有钱,没人敢惹”,有人“敢无法无天,就因为他上面有后台”。但他们也有良知,并为此付出了代价,但也没有省略掉他们各自的主观想法。
  作品努力还原生活状态的原貌,彰显着作者记录和展示80年代中国县级和乡镇社会的经济文化和政治文化出现的新现象和新问题的轨迹,它们一方面以揭示真相的方式指向中国建设经济社会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另一方面又总是以人物在困惑中的执着的方式,试图探索作为执政党代表的人物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途径,这些至今依然可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重要参考。
  
  (本文为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燕赵新时期以来作家文学与现代中国社会思想文化的互动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HB10QWX075;河北省邢台学院博士科研启动津贴资助项目阶段性成果。)
  
  (任慧群,崔景秋,穆廷云,孟宪华 河北省邢台学院中文系 054001)

何申90年代中篇人物塑造的文化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