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11年第3期 ID: 148236

[ 闫巧云 文选 ]   

救赎与抗争

◇ 闫巧云

  摘 要:《苔丝》中作者以生动的笔触、深挚的情感塑造了一个纯朴美丽的乡村少女苔丝的形象。她为爱而生存,因爱而毁灭。在她短暂的一生中,她不断地追求着自由爱情和婚姻,然而历程又是坎坷而悲惨的。
  关键词:哈代 《苔丝》 救赎 抗争 悲剧 爱情
  
  一、引言
  
  哈代是英国19世纪后期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的杰出代表,是“一个耸立在维多利亚时代和新时代交界线上的忧郁形象”,又是英国20世纪进行大胆探索和开拓的“现代诗歌之父”和跨世纪的文学巨匠。《苔丝》是哈代的代表作之一,也是最能体现他创作精神的“性格与环境小说”的代表作之一。它被称为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明珠,问世以来一直深受读者喜爱,“已经感染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哈代给予苔丝诗一般的优美和激情,让她具有一颗真正不朽的心灵,让她成为世界文学画廊中最优美迷人的女性形象之一。然而,上帝在给她打开漂亮之窗的同时,却关闭了富裕之门,把她关在了贫穷的屋里,这让她陷入了人生的深渊。苔丝扼住了命运的咽喉,执着地追求自己的真爱,即使那份相聚的快乐是短暂的,也无法抹掉那股精神的永恒!
  苔丝是一个贫苦人家的女儿,正是鲜花初开的年纪。有一天,父亲知道了自己有一个显赫的家世,这在无形中成了苔丝悲剧命运的开端,甚至可以说是她悲剧命运延续的可怕的幕后操纵者。因为家里唯一的老马死去,她到一个姓“德伯”的富人家攀亲戚,于是灾难就开始了。那个冒充的德贝维尔本家垂涎苔丝的美貌,想尽办法将她诱奸了,苔丝从此开始了她人生悲剧的第一步。在后来的故事中,他像一个阴魂不散的鬼魂一直缠绕着可怜的苔丝。她恨亚雷,但没有屈服,在家人的斥骂和邻居的白眼中,艰难地生活着。在牛奶场做工时她遇见了安吉尔,她把他当成“天使”,安吉尔也被漂亮的苔丝所吸引,苔丝的真爱开始了。他们彼此倾慕,又有着许多相同之处:都热爱音乐,都信仰宗教,过去都曾有过与异性的“冒险经历”。克莱向苔丝求婚,但失贞的耻辱压得她透不过气来,她曾多次拒绝。最后,出于对爱的渴望,她接受了他的爱,并在新婚之夜将她的遭遇原原本本地告诉了他。这开始了这个爱情悲剧的第二步。克莱接受不了这个事实,他的理智与修养刹那间全部被抛在一边,他把苔丝视为一个“堕落的女人”弃她而去。这对苔丝的伤害比第一次更重。但她仍没放弃对爱的追求,她一边做工,一边寻找着她的爱人。但命运似乎在捉弄温柔、善良、孝顺的苔丝,父亲的死,把她又一次推向亚雷。而此时,克莱在失去苔丝之后才意识到他是多么爱她,这时这对多难的爱人又重逢了。为了追求真正的爱情与幸福,苔丝杀了亚雷,争取到了一段与克莱的美好时光,但这是以苔丝的生命为代价的。这是一个超凡的爱情悲剧。
  
  二、苔丝的爱情悲剧成因
  
  哈代生活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当时英国正处于维多利亚鼎盛时代。维多利亚时代,英国妇女以温顺胆小、循规蹈矩、逆来顺受、信教敬神为美德,在婚姻方面也以遵循基督教道德规范为原则。按照维多利亚时代的伦理道德标准,苔丝这样一个失过身、养过私生子、不体面的女人是不适合生存的。正是在这样的道德观念下,一个原本心地善良、天真美丽、勤劳刻苦的少女一步步地“堕落”到了杀人的地步。
  在哈代看来,造成苔丝不幸的最致命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命运的捉弄。在小说的开头部分,苔丝和弟弟亚伯拉罕有关地球“是个有毛病的星球”的对话就为主人公不幸的命运提供了一个注脚:“有那么些没有毛病的世界,咱们可偏偏没投胎托生在那样的世界上,真倒霉。”从苔丝这句抱怨中我们知道,她错生在一个有毛病的世界,那么悲剧也就不可避免地发生了,而她的悲剧命运一直到“典刑”明正了,埃斯库罗斯所说的那个众神的主宰对苔丝的戏弄也完结了。此时,苔丝的悲惨命运才是尽头,而她的美丽生命也到了尽头。
  从她的遭遇中,我们看到她不幸命运的几个缔造者:一是她虚荣的父母给她的悲剧命运埋下了祸根,如果不是她的父母爱慕虚荣,她也不会去认“本家”,也就不会被亚雷骗到森林失了身;二是卑鄙的亚雷。亚雷是苔丝的直接侵害者,他毁灭了苔丝的肉体与快乐。第三个制造者就是苔丝的丈夫——自私的克莱,他带给苔丝的是精神的毁灭性打击,是把苔丝送上断头台的一个主要人物。此外,苔丝生活在一个新旧交替的时代,出生在一个没落小贵族世家的农民家庭里,身上残存了农民身上的道德观念和宿命论。正因为这些道德观纠结于她身上,所以当受到侵犯后,她心理上承受了沉重的压力。她生活的维多利亚时代,性是被人缄口不谈的,女人的贞操被看成是第一位的,决定一个女人一生的命运。苔丝“她时常自问,女人的贞洁真是一次失去了,就永远失去了吗?”她为什么“时常自问”,就是因为在那个时代贞操观被看得相当重,她失去了贞洁,她心里有所顾忌,失身使苔丝心理受到多方面的影响。来自家庭的压力、周围人的议论使她不敢抛头露面,这都给苔丝的心灵蒙上了一层阴影。
  
  四、爱的渴望与爱的悲剧
  
  苔丝的性格中有许多美好的品质:美丽聪慧、自然纯真。克莱称她为大自然的女儿,浑身上下都洋溢着诗意。她温和善良,热爱生活,渴望幸福,以坚忍不拔的意志承受巨大的不幸和多舛的命运;她爱得纯真、热情、真诚、无私;她生性清高,却要忍辱负重,屈从他人,损害自己的尊严;她渴望幸福,却又自我谴责,在爱情面前踌躇徘徊;既抱怨命运的不公,又默默忍受接踵而来的不幸;一向温顺怯弱,却又在绝望的时刻举起复仇的尖刀。可以说苔丝性格中的这些繁复的矛盾和侧面使她遭受的苦难成为震撼心灵的悲剧。
  贫穷,让她掉入陷阱,也让她找到了真爱。认亲遭辱之后,一切都变了,她的天空突然变得低沉而灰暗。因为在村子里,这是一个不可饶恕的错误,仿佛是刻在她头上的红字一样,会纠缠她的一生。去一个奶牛场当挤奶工,她遇上了自己深爱的男人:安吉尔。他对她的爱是那么炽烈,以至于她默认为永远熄灭的爱情竟被他点燃了。克莱向苔丝无数次的求婚,都被苔丝拒绝。可以想象,这时她的内心忍受着怎样的巨痛,而克莱仍然不休不止,并且承诺说可以原谅苔丝的一切过错。于是苔丝才勉强答应了与他结婚。因为她自己也深爱着克莱,纵然很坚强的她也经受不住这种爱的诱惑。她幻想在这种伟大的爱情的牵引下,能够开始自己的新生活。然而,当克莱得知了她的过去之后,却无法原谅她,也忘了他自己向苔丝坦诚的一段荒唐的经历,甚至他为了逃避婚姻上的失意去了巴西。如果说在此之前,她的生活还有一点希望,至少还有重新开始生活的勇气,那么这一次的打击对她是毁灭性的,她的世界彻底坍塌了,她的心也死了,只剩下一具毫无生气的躯壳。这正如尼采所言:“悲剧呀,悲剧!”
  
  五、罪与爱中的痛苦挣扎
  
  苔丝的命运是可悲的,哈代给予了她天地精华的形象却没有给予她一个完美的生活。她生在一个落魄的贵族之家,父母不劳而获的思想,靠本家扶持能够重拾家族荣耀的思想在苔丝的心里已有很深的影响,这无形之中成了造成她悲剧的主要原因。如果她没有这样的念头就不会去亚雷那里,就不会遭到他的强暴。但是我们又不难从苔丝离开亚雷的行为中看出她是一个坚强的勇敢的女性,她没有因为已与亚雷有了关系而出卖自己的灵魂与他共住在一起,因为她知道亚雷是“任何地方都不对劲的人”,在她有了亚雷的孩子之后也没有向他相告和诉苦,而是自己顶着世俗伦理的一切生活着。苔丝的命运是悲苦的、短暂的,但正是在这短暂的悲苦之中才可以发现她的完美。
  克莱的出现展示了苔丝的爱与激情的一面,展现了她既追求幸福又坚忍克制的美好品质,展现了她这首抒情诗中的优美迷人、耽于空幻的特性,并以克莱这个“习俗和成见的奴隶”来对照苔丝超尘脱俗的自然形象。而克莱的“习俗和成见的奴隶”却出于自私的用心,在新婚之夜得知了苔丝的“失贞”之后,狠心地抛弃了她。克莱的世俗偏见在苔丝这美丽的光彩下被照得荡然无存了。“爱情全都恢复了!”当他们在一起度过了虽然短暂、充满危险的,但却让苔丝充满激情和像大自然一般粗犷和质朴、美妙的生活后,她终于得到了并且奉献了作为一个活生生的女人应该得到和应该奉献的一切。
  苔丝重新回到了安吉尔身边,这是因为爱情的力量。不管怎么样,她依然咬定青山不放松,而对于克莱,只有错过了才知道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真爱,但这份爱来得太迟了。从此,“幸福”的他们走上了逃亡的路上,他们怕被抓住,居无定所,累了就躺下,大地为床天为被。在这逃亡的日子里,她镇静自若,当被抓住时,她坦然面对,她没有什么牵挂了,因为她找到了真爱,但这爱来得曲折却去得飞快。
  
  六、结语
  一百多年过去了,女主人公苔丝也早已树立在世界文学长廊之中,这不仅仅因为人们对传统美德有所超越,更因为作品主人公所拥有的人性与灵魂深处的巨大魄力使之成为最动人的女性形象之一。哈代以小说女主人公苔丝的悲惨命运替西方悲剧作了一个形象的阐释:苔丝本是一位纯洁美丽又非常勤劳的农村姑娘,她向往人生的真和善,但又时时遭到伪和恶的打击。苔丝的悲剧始于为了全家人生计去远亲家打工,却因年幼无知而被亚雷骗去了处女的贞操,成了一个“堕落”的女人,受到社会舆论的非议,她被看成不贞洁的罪人;苔丝后来与青年克莱相爱,又因为新婚之夜坦诚有污点的过去而被丈夫遗弃,而与近在眼前的幸福失之交臂;出于高度的家庭责任感和自我牺牲精神,苔丝为换取家人的生存再次违愿沦为亚雷的情妇;最后丈夫的回心转意使得绝望的苔丝愤而举起了复仇的利刃,终于成了一个杀人犯,不得不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导致“象游丝一样敏感,象雪一样洁白”的苔丝最终被完全毁灭。
  
  参考文献:
  [1][英]哈代著,黄建人译.苔丝[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93.
  [2]韩明.苔丝悲剧成因探究[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1).
  [3]李丹.纯洁的女人 悲惨的命运——苔丝悲剧命运解析[J].许昌学院学报,2003,(4).
  [4]秦岭.苔丝悲剧的形成原因[J].南都学坛,2005,(5).
  [5]张晓冬.论苔丝悲剧的必然性及意义[J].巢湖学院学报,2004,(6).
  [6]世界文学名著选评[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78.
  [7]刘炳善.英国文学简史[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3:459,378.
  (闫巧云 甘肃省兰州外语职业学院 730101)

救赎与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