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试从语境差的角度对邓洪卫的小说《初恋》进行解读,分析文本中语境因素之间存在的差异关系,揭示作品中人物之间的语境差、作品人物与读者间的语境差、创作与解读间的语境差所蕴含的审美价值。
关键词:语境差 审美价值 解读
Abstract:This paper interpret Deng Hong Wei novel "First Lov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context difference, also analyze the differences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ontext factors in the text, which reveal the contex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characters in the novel, the character in the novel and the reader context difference, create and Interpret the aesthetic value implication of its context difference。
语境是即言语环境,亦即使用语言的环境。语境是现代修辞学的一个重要概念。一切修辞活动都发生在特定的语境中。[1]
语境按存在的标准,可分为潜语境和显语境,现实语境和虚拟语境;按事件的标准,可分为现时语境和异时语境。按话语内容的标准,可分为直接语境和转述语境等。现在人们普遍采用的是马林诺夫斯基的三分法,即上下语境、情景语境和社会文化。[2]
语境差即各语境因素间表现出来的差异,它可以存现于作品中各语境因素之间,也可以存现于作品人物与读者语境之间,还可以存现于创作语境与解读语境之间。[3]
本文试从语境差的角度对邓洪卫的小说《初恋》进行解读,分析文本中语境因素之间存在的差异关系,揭示作品内人物之间的语境差、作品人物与读者间的语境差、创作与解读间的语境差所蕴含的审美价值。
《初恋》的主要内容:一对夫妻,男人从30岁开始好酒,一喝就醉,醉了就向妻子谈起那已说过无数遍的初恋故事。妻子心里很苦,但怕他不高兴,因此,每次是强作笑容,耐着性子听。这种情况保持到男人60岁那年的某一天,妻子意外地竟发起酒疯。至此,读者也才了悟丈夫的初恋对象不是伴他生活了半辈子、当他忠实听众半辈子的妻子;发酒疯的妻子也把丈夫当作她以前的恋人,向他倾诉当年的恋情,并讲起这几十年来心碎地、耐着性子面对丈夫的初恋故事的生活。此情此景让丈夫酒醒、顿悟,而后戒酒。从此,夫妻俩开始由理解而恋爱,相互牵手走向和谐温馨的晚年。[4]
一、作品内人物间的语境差
作品内的各语境要素有时是统一和谐的,有时却存在着差异。语境差即各语境因素间表现出来的差异。[5](P233)小说《初恋》中男主人公秦皮从30岁开始好酒,喝醉了就爱说事儿。
……对他的女人说。叶儿呀——那时候,我们还小……
目光里柔情似酒,醇厚。
女人知道他又要说事儿。女人就倒了一杯水,坐在床边。女人说,喝水。
秦皮就咕咚喝了一口水。喝了水,清了清嗓子,秦皮接着说。
表层的语境差表现在夫醉妻醒的状态下。秦皮柔情十足地向女人醉说当年的青梅竹马事儿;而女人是清醒的,感情上不跟着丈夫走,只冷静地叫他喝水,好让他继续说。显示出女人之贤惠体贴、耐心得体地陪着陶醉于美丽回忆中的丈夫。人物之间的语境表现为现实语境与虚拟语境的和谐。
文中的秦皮40岁,仍然爱喝酒。醉了爱说风花雪月的事儿,且对着他的女人说。
叶儿呀,秦皮说,高考结束的那天晚上……, 那是我的初吻呀。麻麻的,咸咸的,多复杂的感觉呀。是这感觉不?叶儿。
对呀,麻麻的,咸咸的,女人说。
那咱们学着吻一个。秦皮腆着脸凑过来。女人有些犹豫,但还是闭着眼迎上去。
随着岁月的流逝,秦皮仍爱醉说当年的初恋事儿,满怀热情地问女人初吻“是这感觉不?”;女人的回答是重复着他的醉言“对呀,麻麻的,咸咸的”;秦皮要重温“吻”,女人的反应不是发自内心的迎合。在这夫醉妻醒状态下的醉话醒语呈现出的语境差里,看得出女人随和的性格,对待丈夫表现了她的耐性得体的态度。
故事继续发展:
秦皮50岁,越发爱喝酒,喝了酒醉握着女人的手,说风花雪月的事儿。叶儿呀,你后来怎么就做了一个护士呢?那天晚上,我去看你……,看完病回来,我们都乐坏了。原来。你从上到下,都穿着我的衣服。你说好玩不好玩?你说呀。
好玩。女人挤着笑容说。
50岁的秦皮越发沉醉于自个的虚拟语境,向女人谈论当年的初恋激情,而女人只挤着笑容应答他的末句“好玩”。一醉一醒、一热一冷的语境差显示出女人的耐心。
夫妻步入老年,丈夫仍然醉着说,妻子就醒着听。如文中“秦皮60岁了,仍然是酒不离口,醉眼迷蒙地对女人说事儿。女人真是好性子,仰着菊花状皱皱的脸儿,听”。这人物间的语境差确实显示出女人的好性子。
也就在秦皮60岁时,一向清醒的妻子意外地喝醉了。
女人说,阿毛呀, ……只有我喜欢你……。我考上了省城师范,家里没钱呀……, 你就到省城打工,挣的钱舍不得花,给我买书…… 我想好了,一毕业,就跟你结婚。可是,毕业后,你却瞒着我跟另一个女人结婚了……, 你说你配不上我……, 我后来就找了秦皮。……秦皮是个好人呀,对我也不错。可是他有一个毛病,爱喝酒 ,一喝就醉。醉就爱说事儿。…… 他把我当作他以前的恋人了呀。我每次强作笑容,心都要碎了,碎了呀。30年了,他讲了上百次,我只好捺着性子听,我怕他不高兴呀。今天,他又出去喝酒 ……
女人说,阿毛,你当初为什么要离开我呀?你知道我这么多年是怎么过来的吗?我苦呀。呜呜。
情节的发展来个急转弯,与上文之几十年来的夫醉妻醒相反,这次是妻醉夫醒,妻把秦皮当作她以前的恋人阿毛来倾诉着几十年的爱恋苦情。此刻,秦皮方晓得,原来他夫妻俩各自都有“初恋”,30年来,唯独他总是生活在自己虚拟的“美丽的过去”,忽略了现实语境中的她,真苦了她!被震撼的秦皮的眼里汪着泪,说,“小苏呀”,作品内人物间的语境差至此达到和谐。
二、作品人物与读者间的语境差
30年来,秦皮爱喝酒,醉了就向他的女人倾吐初恋事儿,读者起初以为丈夫的初恋人儿“月儿”是指他的女人,待得女人醉后的哭诉“阿毛呀,你当初为什么要离开我呀?……”以及秦皮的“小苏呀”,表明原来他俩都有各自的初恋故事,于醉中所指各是当年的恋人而不是现实中的伴侣。
三、创作与解读间的语境差所蘊涵的审美价值
文学作品中的语境差具有特殊的审美效应,这一审美效应体现在语境系统内的自我调节。有了语境各因素的调节,不平衡就转化为平衡,并生成美学信息。即在语境差异的表象下,隐含着内在的和谐,从而表现出审美信息。[6]
作者通过小说《初恋》中的一对夫妻的故事,导出了中国人传统的婚姻观念。他在故事中用“酒”设置多处30年来夫醉妻醒的语境差,并安排了一次妻醉夫醒的语境差,让读者了解他俩原来都有各自的初恋故事。语境差的表层,显示出丈夫仍怀念美丽的过去,所谓“回忆是美丽的”;妻子也仍记着初恋之人。面对迷醉中的丈夫,妻子总是耐心地陪着,虽然心里很苦,但让读者看到了东方女人的贤惠善良,也看到东方家庭和谐的一面。语境差的深层里,隐含着内在的和谐,妻子说“秦皮是个好人呀,对我也不错”。丈夫秦皮的眼里汪着泪,说,“小苏呀”。他俩现实中的生活应该是和谐的,只是像很多家庭的夫妻一样只有感情而没有爱情。待得妻醉吐真言,丈夫方才醒悟妻子委屈了30年,是他用酒使自己生活在虚拟的“过去”而忽视了现实,忽略了好妻子的心理感受,是酒使这个勉强还算和谐的家庭显出缺憾。被震撼的秦皮开始面对现实,懂得珍惜现实拥有的,他决心要把这个“家”补上浓浓的“圆”。于是,当了30年的酒仙戒酒了,“有人喊,秦皮,喝酒。秦皮转身微笑,说,谢了。”从此,“每到黄昏,小街上会出现一对老人相拥的身影。秦皮说,我们在恋爱呢。”夫妻俩开始由理解而恋爱,相互牵手走向和谐温馨的晚年。[7]作者最后向读者呈现了一幅富有审美价值的美丽黄昏下一对夕阳老人和谐温馨的图画。
注释:
[1][6]祝敏青:《文学语言的多维空间》,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3页,第55页。
[2]宗守云:《修辞学的多视角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61页。
[3][5]祝敏青:《小说辞章学》,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2000年版,第233页,第55页。
[4][7]邓洪卫:《初恋》,载于杨晓敏,郭昕,寇云峰选编:《2005中国年度小小说》,桂林:漓江出版社,2006年版,第16页,第16页。
(张赛英 [Thea Sairine] 福州 福建师范大学研究生院 350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