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11年第3期 ID: 148229

[ 孔祥兰 文选 ]   

女性的赞歌

◇ 孔祥兰

  摘 要:林海音的《城南旧事》是一曲女性的赞歌。作者以身边的人物为情感线索,写出了旧中国不同身份不同地位的女性特有的生活和命运,字里行间洋溢着赞美和热爱之情。
  关键词:林海音 《城南旧事》 女性
  
  女性描写历来是文学创作的一大主题。比如古典名著《红楼梦》中对女性的描绘和欣赏,就将这一主题展现得淋漓尽致。台湾女作家林海音的《城南旧事》,也塑造了几位不同身份的女性形象,对人物的性格命运和内心世界都做了细致入微的描写和深刻含蓄的表述。作者用童年英子的敏锐观察和深入思考,来表现人物鲜明生动的个性,在小英子富有传奇的往事里,抒写着女性的真情友谊和母爱关怀。
  
  一、妞儿(小桂子)
  
  妞儿是英子的好朋友,年龄和英子一样大,个子和英子一般高。她活泼可爱,却又悲苦可怜。“妞儿只有一条辫子,又黄又短,像妈在土地庙给我买的小狗的尾巴。”[1]她跟着养父母长大,经常受到打骂,得不到家庭之爱。但“我心里可是有说不出的喜欢她,喜欢她那么温和……”[2]妞儿乐观、聪明、善良、有爱心,她和英子一块看箱里的小油鸡,玩踢制钱。“我们真快乐,胡说胡唱胡玩,西厢房是我们的快乐窝,我连做梦都想着它。”[3]可见英子对妞儿的依恋和喜爱。妞儿有时也会带给她寂寞,“我口袋里有一块化石,可以在砖上写出白字来,我掏出来,就不由得顺着人家的墙上一直画下去,画到我家的墙上。”[4]这线使人联想到英子对妞儿的思念,是那么悠长。妞儿面对养父母的毒打,表现得很坚强且有主见,“妞儿把两件衣服塞在西厢房的空箱子里,很有主意的抹干了眼泪,狠狠的说:‘我非找着我亲爹不可’。”[5]稚纯的童心对父母之爱的渴望催人泪下。妞儿的悲苦命运带有那个时代那个社会的痕迹,却恰恰反衬出妞儿对命运的不屈,给人以生命的慰藉。
  
  二、秀贞
  
  秀贞是一位具有特殊经历,特殊身份的女性。人们称她是惠安馆的“疯子”。她年轻漂亮,心灵手巧,英子眼里的的秀贞一点也不疯。“其实那疯子还不就是一个梳着油松大辫子的大姑娘嘛,像张家李家的大姑娘一样!”[6]好奇胆大的英子经常去找秀贞玩,和她说话,帮她做活。可以说,秀贞是英子的另一位大朋友。“我喜欢你,秀贞”,是英子发自内心的表白。秀贞视英子为知己,将自己的爱情遭遇,自己的命运追求全部说给英子听,在英子的认同和理解里两个人相处得很融洽。她用大红头绳给英子梳辫子,用指甲草上的红花给英子染指甲。她热爱生活,忠于爱情,富有母爱。她为女儿做很多好看的衣服,她的最大愿望就是找到自己的亲生女儿小桂子,并带她一块去找她爹。英子传奇式地为她找到了日思夜想的小桂子——妞儿。这是世间的巧合,更是命运的安排,也是真爱的感化。秀贞找到的不仅仅是亲人,更是一种心灵的寄托,一种人间的大爱。秀贞的美好愿望和对爱情的执着忠贞跃然纸上。这是旧中国普通女性对爱的最好诠释。
  
  三、兰姨娘
  
  兰姨娘是《城南旧事》中的另一位女性,她曾经给英子的家庭掀起了小小的波澜。兰姨娘“圆圆扁扁的脸,一排整齐的白牙”,她是施家的姨太太,因为忍受不了施家的刻薄,来到了英子家。她开朗泼辣,懂风情有魅力,英子的爸爸对她有几分欣赏和喜欢。悟性很好的英子明显地觉察到了这点。她费尽心思,给兰姨娘和在北京大学读书的“德先叔”牵线搭桥,最终使两人成功结合。
  兰姨娘出身贫苦,三岁被卖,十四岁被送入青楼,命运坎坷。但她很自信,乐观,热情奔放。“她的麻花髻梳得比妈的元宝髻俏皮多了……她一身轻俏,掖在右襟上的麻纱手绢,一朵白菊花似的贴在那里”[7],这是英子对兰姨娘的夸赞。她心灵手巧,为英子做西瓜灯,领英子去大戏场看戏、逛莲花灯、看电影、去游园照相,英子很喜欢她。
  最后,她离去时经过了刻意打扮,“兰姨娘换了一个人似的,她的油光刷亮的麻花髻没有了,现在头发剪的是华伦王子式,一排头发齐齐的齐着眉毛,两边垂到耳朵边。身上穿的正是那件蛋青绸子旗袍,脖子上围一条白纱,斜斜的系成一个大蝴蝶结,就跟在女高师念书的张家三姨打扮得一个样!”[8]这样的打扮与大学生“德先叔”显得更般配,同时也表明兰姨娘在同过去告别。而英子的爸爸送的那件“蛋青绸子旗袍”则暗示着兰姨娘对英子一家的感激之情。
  
  四、宋妈
  
  宋妈是英子家的奶妈,她勤劳善良,关心爱护英子家的每一个人,特别疼爱英子和她的弟弟妹妹。宋妈性格直爽,风趣幽默。“赶明儿要上花轿了也这么催,多寒碜!”[9]这是英子每天早上催宋妈给她梳辫子时宋妈的玩笑话。她经常和英子说笑话,给孩子们唱歌谣,是那样可亲可爱。英子的弟弟妹妹也特别喜欢她,依恋她。但她命运又是那么悲苦,丈夫赌博不务正业,儿子溺水身亡,女儿被丈夫送人,她都一无所知。英子对宋妈有着无限的同情。
  有一次英子问宋妈,为什么不给自己的孩子喂奶而出来当奶妈。“为什么?为的是——说了你也不懂,俺们乡下人命苦啊!小栓子他爸爸没出息,动不动就打我,我一狠心就出来当奶妈自己赚钱。”[10]原来宋妈跟兰姨娘一样,身上都有一种对封建家庭、对命运的反抗精神。
  宋妈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劳动妇女的写照,是中国千百万农村妇女的缩影。她忍辱负重,无怨无悔,宽厚仁慈,默默奉献。她虽然憎恨不争气的丈夫“黄板儿牙”,但最后还是听从英子妈妈的劝告,跟着丈夫回家去了。这样一位顺从老实的妻子、宽厚慈爱的母亲,命运对她似乎很不公平。兰姨娘受过很多苦,但最终找到了好的归宿,而宋妈却不得不继续做“苦命人”。
  
  五、妈妈和英子
  
  妈妈是英子最爱的人,她是一位美丽慈爱的母亲。小说中正面描写妈妈的笔墨不多,但有不少地方侧面地予以表现,显示出她的为人和品质。比如教育孩子,“妈妈说人家给东西都要说谢谢”[11]。再比如遵守妇道,“妈妈可躲在大门里看,她说这叫规矩”[12]。可见妈妈是一位非常注意言行修养的传统女性。但英子眼中的妈妈并不十全十美,“妈妈不会说话,笨嘴拙舌的,也不劝劝兰姨娘”[13],侧面表现妈妈对兰姨娘的复杂心理。“你看好就买吧,我不懂!”[14]妈妈对爸爸的不满流露出来了,但还是表现为听从。
  开朗、随和是妈妈教育孩子的风格,妈妈和英子之间的沟通有一种默契。“一抬头,看见妈妈隔着玻璃窗在屋里指点着我,我歪着头,皱起鼻子,向妈妈眯眯地笑了笑。她看见我这样笑,会什么都原谅我的”[15],稳重含蓄,宽容仁爱,是英子眼里的妈妈画像。“妈妈很听话,她向来就听爸爸的话,也听宋妈的话”[16]。忍耐、理解是妈妈的为人特点,勤劳、善良是妈妈的优秀品德。英子写妈妈:“黑花丝葛的裙子里,年年都装着一个大肚子。”妈妈生了很多儿女,英子十二岁,就有了四个妹妹,两个弟弟,可见妈妈平凡中的辛劳和伟大。最后,爸爸的花谢了,妈妈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妈妈是一位伟大的母亲,她默默地付出,心中充满着对家庭对儿女的无私的爱!
  《城南旧事》对女性的描写独具特色。主人公英子是一位乖巧伶俐的小姑娘,她小小年纪表现出来的睿智和能力,是对女性最直接的褒扬。小说在一串串女性命运故事的背后,抒写出一曲曲由衷的女性赞歌。
  
  注释:
  [1]—[16]林海音:《城南旧事》,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9年版,第15页,第17页,第29页,第29-30页,第35页,第12页,第114页,第135页,第167页,第144页,第64页,第106页,第116页,第117页,第82页,第59页。
  
  (孔祥兰 山东省青岛理工大学图书馆 266033)

女性的赞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