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 2011年第4期 ID: 151340

[ 邱爱平 文选 ]   

最近发展区理论在语文复习课中的实践

◇ 邱爱平

   内容摘要:运用最近发展区理论指导语文复习课,以此来提高复习效率。首先应分析学情,找准最近发展区,确立全面的复习目标;其次围绕最近发展区,精选复习内容;再次在过程中运用各种方法突破最近发展区;最后运用合理练习,巩固学生已获得的能力。
   关键词:语文教学 复习课 最近发展区 理论应用
  
   “最近发展区”理论提倡教师应在最接近学生现有水平上实施教学。它注重了学生个体差异的发展,同时强调教师要注重过程教学和启发式引导。此外教师还应善于挖掘学生的潜力,培养学生的创新力和探究力。这与《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的“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1]相似。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最近发展区”理论在语文复习课中的实践进行探究。
  
  一.复习目标指向“最近发展区”
  
   “最近发展区”理论是由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提出的。所谓“最近发展区”就是指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即第一种水平指学生到今天为止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就是学生在独立活动中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第二种水平指现在仍处于形成状态的正在发展的过程,就是学生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的帮助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最近发展区”是指学生不能独立地解决问题,但能在成人的引导或者在一个更有能力的同伴协作下成功解决问题的区域。维果斯基指出“教学应走在发展的前面”,其含义就是教学的重要任务是创造“最近发展区”[2]。根据这一理论,发展的过程就是不断把“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现有发展区的过程。
   复习目标是语文复习课的出发点和归宿。语文复习课的各个环节都应围绕复习目标来制定,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复习目标在语文复习课中得到落实,真正提高语文复习课效率,使学生在每节课都有所进步和收获。
   语文复习课首先要分析学情,找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古人云“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它要求教师必须了解学生的心性,才能矫正学生的缺点。由于个人遗传因素和外部环境的不同,每个学生在知识、智力、意志等方面存在差异。这使同一时期每个学生心理发展的现有水平和潜能有所不同。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最近发展区”。语文教师可通过作业批改、复习前测试、调查问卷等方式,全面分析学情,了解不同层次学生现有发展水平,为找准“最近发展区”,确立全面准确的复习目标奠定基础。
   其次,复习目标的确定要有层次性。语文教师在复习前,应依据优中差生的知识基础,制定不同层次的、在现有发展水平上能达到的复习目标。如复习《木兰诗》,可对优中差生设置不同的复习目标。对于优生,可要求当堂完成背诵并能默写,中等生要求会背诵即可,差生只要求会背其中某个部分。力求使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能达到目标,使他们获得成功感和自信心,提高学生复习的积极性。
  
   二.复习内容围绕“最近发展区”
  
   复习内容指的是学生复习课所用的材料。教师应围绕“最近发展区”,精选复习内容,并要求做到针对性和典型性,还应坚持从课内到课外。教师应根据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逻辑,引导学生由旧到新,由温故到知新。一般来说,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文质优美,经过编者精心筛选的,教师应充分利用课本。教师可先通过课内文本的复习,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再延伸至课外,始终不脱离“最近发展区”。尤其是文言文的复习,教师应充分利用课内材料,让学生牢固掌握文言文的基础知识,再选择课外文言文进行训练。
   复习课的内容要有针对性。首先应针对复习目标,复习目标通过复习内容来具体体现。选择复习内容要根据复习目标,围绕“最近发展区”,克服盲目性和随意性。其次,针对学生的实际。复习内容要根据学生实际,做到深浅有度,广窄有边。对复习内容的容量和要达到的程度、水平,教师应有明确而恰当的分寸。复习内容过少,程度过浅,学生复习的不够劲;量过多、程度过深,学生失去信心。对于学生已经掌握牢固的知识,复习时可以淡化,对于较薄弱的知识,复习时应选取相关材料强化训练。
   复习内容的典型性指复习选择的材料既要全面涵盖知识点,同时又要通过复习,使学生掌握知识的规律和方法。典型的复习材料能使学生举一反三,掌握规律,培养能力。如生字、词等基础知识的复习,要选取学生出错频率较高的内容进行强化训练。
  
   三.复习过程突破“最近发展区”
  
   复习教学过程是复习材料信息的传播、反馈、再生和升华的过程。[3]在运用“最近发展区”理论复习时,教师要让学生在已有知识水平下,通过“温故知新”,在有梯度的复习过程中,引进“最近发展区”。同时灵活运用各种方法来突破“最近发展区”。叶圣陶认为教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在复习过程中要让学生掌握复习方法,学会思考,促进其能力的发展。如复习《乡愁》,这是一篇要求学生背诵的课文。操作步骤如下:①教师先提示复习中应注意的内容,如易错字词;②让学生齐读课文,并给学生自由复习的时间;③运用多媒体出示课文填空,学生根据提示集体背诵。示例如下:小时候﹍长大后﹍后来啊﹍而现在﹍。④让基础薄弱的学生到黑板上完成,基础好的学生充当老师评改并订正;⑤将多媒体内容擦去,让学生集体背诵,然后默写课文,互相交换评改;⑥进行提问,《乡愁》中作者运用了哪四个意象来表达内心情感?是以什么顺序来组合意象的?这样写有何好处?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让基础薄弱的学生回答,若回答不全,则让基础好的学生补充;⑦课外拓展阅读,关于诗歌意象化抽象为具体,表达爱国情感的阅读。在这一过程中,七个步骤是层层递进的,③④⑤⑥⑦是在①②的基础上完成的,在学生现有知识水平上,由易到难,从课内到课外来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在复习过程中,教师运用了读和提示背诵的方法来加强学生的记忆。④课文内容的填写,既可检查学生对课文的背诵,又可检查学生能否正确书写生字词。⑥运用提问的方式来巩固学生知识,既启发学生的思维,又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当教师提出问题时,会使学生在课堂上高度集中注意力,有利于学生养成敏捷思考、迅速回答问题的习惯。此外,教师还注重了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和互动性。对基础薄弱的学生让其示范,对基础好的学生让其评改,学生之间互相评改默写的内容。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起引导的作用,学生是复习的主体。
  
   四.合理练习巩固“最近发展区”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研究发现,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而且遗忘的进程并不是均匀的。最初遗忘速度很快,以后逐渐缓慢。为了使学生在达到“最近发展区”后,记忆能长久保持并形成能力。教师应及时给予学生合理的练习来巩固“最近发展区”。练习可分为课内练习和课后复习作业。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筛选或自己编制学生的练习。首先,要突出典型性和通用性,杜绝运用陈题、熟题及重复训练学生。编制或筛选的练习使学生做完后能举一反三,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规律。其次,要突出层次性,难易结合,保证练习贴近学情,贴近“最近发展区”。对基础好的学生,要引导他们进行探究,培养创新意识。对基础薄弱的学生,要求保证质量,掌握重点。如果练习针对性不强,好的学生得不到有效提升,能力受到限制,而基础薄弱的学生,因练习难度大,缺乏成功体验,会产生厌倦情绪,加之学习习惯差,成绩会不断下降。此外,教师对学生的课堂练习和课后复习作业应及时批改并反馈。学生根据反馈可以及时发现复习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反思并调控复习策略,全面提高综合运用能力。
   总之,“最近发展区”理论提倡分层教学、注重教师的启发引导,以此来开发学生的潜能和创新能力。语文教师要充分运用“最近发展区”理论来指导语文复习课。复习过程中,教师要注重通过各种方法把学生现有发展水平提升到“最近发展区”,再变为现有水平,不断循环,以此促进学生知识的巩固和能力的提高。“最近发展区”理论的运用可以有效提高语文复习课效率,值得语文教师关注。
  
   注释: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邵瑞珍.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8:293.
   [3]方顺荣.提高初中语文复习教学效率的实践与思考[J].教学月刊:中学文科版,1998(5):15-18.
  
   邱爱平,苏州大学文学院2010级语文学科教育硕士。

最近发展区理论在语文复习课中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