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 2011年第4期 ID: 151272

[ 刘夙骅 文选 ]   

语文教学要追求简单高效

◇ 刘夙骅

   内容摘要:语文教学追求简单高效,要求教师用简单的外在形式,去追求内容的丰富与深刻。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自学语文的能力,提高语文素养和语文水平。基本途径是:确定简明的教学目标;精选简约的教学内容;设计简洁的教学环节;选择简单激趣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语文教学 简单高效 教学方法
  
   语文教学追求简单高效,就是做自己该做的,做自己能做的,做自己想做的。该做的就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能做的,就是因材施教,提高学生能提高的语文水平;想做的,就是教出自己的个性,采用一切方法做到让自己乐教,让学生乐学。
   语文教学怎样做到简单高效呢?
  
   一.确定简明的教学目标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有明晰的学习目标做引导,才能有效地激发起学习的动机,并对自己的学习状态做出正确的评价和调整。作为语文教师,确定教学目标必须考虑两个因素:一是课标明确规定的年段目标、本组的单元目标、本课的教学目标;二是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只有找到学生已知,找到最近发展区,才能引导学生在已知的基础上探求未知。但学段目标的达成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循序渐进地长期训练。所以,教学目标的确定需要简明、适当。
   教学目标的确定要体现教学目标的确立要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对不同的学生做不同的要求。每节课的直接教学目标以一至二个为佳,最多不超过三个。针对实际,在学生能掌握的内容和能提高的水平上下工夫。整体目标在让学生写好字、读好书、作好文上下工夫,在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能力上下工夫。要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语文实践是什么?最主要的就是多读多写。因此,语文教学应当把读、写能力作为主要目标。
   如一位教师在执教科普性说明文《月球之谜》时,就设计了非常简明、适当的教学目标:一是熟读课文,感受月球的神秘,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提出了哪些不解之谜;二是补充资料,丰富对月球的认识,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渗透概括文意的方法,如提炼词语要点、列小标题,等等。整堂课轻松、扎实,有效地达成了预定的目标。
  
  二.精选简约的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化繁为简,要将掌握的语文知识分散在整个语文学习过程中,将学生要掌握的语文能力循序渐进地安排在各个学习阶段。
  课堂教学的时间和学生的学习精力都是有限的。因此,精选简约的教学内容,特别是学生的兴趣激发点、知识生长点,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所以教师备课需要在确定简明的教学目标之后,以学生的视角来考虑可学什么、不学什么、学习中的困惑是什么,把能帮助学生顺利达成的内容作为教学的重难点,引导学生有重点地体会、感悟、积累、运用,并进行听、说、读、写、思的语文实践。
   语文教师要敢于读教材进行合理的加工整合,力求做到立足文本和超越文本的统一。基于语文整体思路的“问题设计”是语文教学内容整合的主线。问题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和动力,实际上,课堂的不断前进过程就是学生对一个个问题解决的过程。因此,设计有效的问题对于有效教学来讲显得尤其重要。
   一般来讲,问题要有思维性、互动性、精炼性。思维性就是指问题应引起学生的共同兴趣、共同思考、共同探求,应能引起他们共同的思考、自由地叙述自己的疑问和见解。互动性则是要求问题能引起课堂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其主要形式是“对话”和“讨论”,这是主体之间的民主平等的交流。教师应力求在每一个对话与讨论的空间里都能听到来自不同领域、有着不同陈述方式的声音,促进对话向深度发展。精炼性则是指问题要少而精,要基于课文的整体思路来设计。当前的许多语文课堂,问题太多太琐碎,许多问题毫无思维价值,反而破坏了课文的“整体感”。
   基于课文的整体思路来设计问题,可以根据课文题目字词(抓住某一关键性的字词以牵动全篇)、语句(从文中某句话入手设计全文教学)、段落(以牵动全篇的一段课文为突破点)、篇章(文章的主要思路)、表达等来进行设计。如以为老师设计的《月光曲》,就既注重整体把握,又突出教学重点,教学内容简约而适度。教者选择了最能表现人物心理活动和思想感情的重点段落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再现穷兄妹俩对话的动人场面和贝多芬觅到知音萌发创作灵感的瞬间。有感有悟,情理交融,使学生感悟到了盲姑娘对音乐的追求与梦想打动了贝多芬的心,感悟到了盲姑娘的善良懂事打动了音乐家贝多芬的心,感悟到了贝多芬在茅舍中觅到知音再弹奏一曲的创作激情。对重点段落的反复品读,真正实现了学生、教师、文本三方的深入对话。
  
   三.设计简洁的教学环节
  
   著名特级教师薛法根老师曾说:“语文学习本身是一件简单而快活的事情,学习的过程应该是科学的、是顺畅的,是符合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习规律的。”我们的课堂教学一定要顺应学生学习语文的规律,用整合的思路和整合的问题,将教学过程简约化。整合的问题覆盖面一定要大,要有思考的价值,能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并能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质疑问难,主动交流自己的见解和感受。这样,学生在课堂上读书、思考、积累、运用的时间就会得到保证,教学效率就会提高。请看一位老师执教《我的母亲》一课的教学环节:听故事,概括文章的内容;说感受,对文中人物形象的整体认识和细致了解;品妙笔,对篇章段落进行赏读,感悟;做积累,由课内走到课外,提升思考。
   整个教学环节简洁明晰,以发展语言、运用语言为主线,把复述、朗读、感悟、想象、表演巧妙整合,使学生充分地展开听、说、读、写的语文活动,在层次分明的实践中得到全面的训练和整体的发展。
  
   四.选择简单激趣的教学方法
  
   教学以激趣为中心,通过激趣找到语文教学的最佳着力点。对教学内容的处理不琐碎,讲究整体效应,整体提高,快速前进,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前提下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
   一般而言,初读环节要抓好两件事。首先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直接面对课文,静下心来,充分地读书,一直读到正确、流利、初知大意。教师应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整体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抓好初读,方法很多,如可以通过审题引导学生从整体上去领悟课文,这是最常用的方法;也可以让学生一边读一边想,把不懂的字词、语句、问题加上相关记号或记录下来。其次,培养学生的“思路意识”,引导学生把课文思路梳理清楚。“思路意识”是语文教学的一种传统而却是很有用的策略。教师可以根据不同文体的要求,在引导学生初读时训练学生的“思路意识”。如以记叙手法为主的课文,常按时间的变化、空间的转换、事情的发展顺序、事物的几个方面等为行文思路;以说明手法为主的课文,常按总分关系为行文思路:先总后分,先分后总,先总后分再总。
   在精读阶段,教师可以针对课文的重点与难点,引导学生以读为主,帮助学生理解、感悟课文内容(说了什么,表达了什么),品味、鉴赏语言文字之美及运用之妙(怎么说的,效果如何)。一般可以从音韵、词语、句式、修辞等方面入手进行操作,抓住语文教学的实质与根本,实现有效的阅读教学。具体方法的选择与运用,可以百花齐放,不拘形式,但一般要符合以下几点:一是要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阅读学习语文,这是新课程的基本要求。二是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有效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机整合。三是要符合语文学科特点,有语文特性。四是要符合学生实际,学生的年龄、能力、心理发展水平等是选择方法的重要基础。五是要符合教师个性风格,力戒千篇一律、千人一面。
   语文教学追求简单高效,它要求我们用简单的外在形式,去追求内容的丰富与深刻。教学行为上,读写结合,课内外结合,与语文活动结合,与学生生活结合,快速推进,整体提高;教学程序上简明清晰,各有侧重;教学方法上以培养语文的核心能力为中心,因材施教、由浅入深、分散难点、循循善诱,以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为核心;教学内容上化繁为简,针对实际;教学效果上以提高课程教学效率为重心,学生乐学,教师乐教。要做到这些,首先要求教师致力于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培养。其次要求教师要有自己的教学理念,要有自己简便而又高效的教学方法,要有丰富的知识与对人生的独特体验,要有对课文、对学生的精深认识,当然更要有对语文教学的由衷热爱。
  
   刘夙骅,教师,现居河南上蔡。

语文教学要追求简单高效